潘瑜 田陽光 李延莉 潘雙瑜
摘 要:自2008年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正式實施以來,政務公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公開形式化、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該文針對當前我國政務公開工作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從而使政務公開工作有力推進。
關鍵詞:政務公開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b)-0212-02
政務公開是我國推行服務型政府的重要環節,也是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從源頭上預防腐敗的重要舉措。2007年4月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通過政務公開工作的深入推進,不但有效促進了國家政權機關的行政方式和工作作風的轉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行政效能,而且使公眾充分享有了政府信息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表達權,政府信息公開內容、政務公開制度化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有力保障了當前我國政治經濟發展和行政體制改革的順利實施。
1 我國政務公開的發展現狀
當前,政務公開作為世界性的行政管理發展潮流,它對傳統行政理念和管理制度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變革。近年來,各級政府及部門結合實際需要,從不同層次、不同領域、不同角度先后出臺了加強政務公開工作的重要舉措,不斷完善政務公開制度,切實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政務公開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
1.1 國家層面推進政務公開情況
自《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以來,國務院不斷加強政府信息公開的推進力度,先后印發了10多個配套文件,有力推動《條例》的順利實施。近年來,國務院每年都會從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出發,對地方政府、各部門推進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工作提出明確要求。2013年,國務院從推進行政審批信息公開、財政預算決算和“三公”經費公開、環境保護信息公開等9個方面進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力度。國務院辦公廳會同有關部門適時對各地、各部門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考核評比,確保信息公開工作得到有效落實。
1.2 各部委推進政務公開情況
近年來,國家各部委結合人民群眾當前關注度高的一些熱點、敏感問題,逐步加大了對行政審批、預算決算、教育醫療、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力度,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下發了專項文件,召開了部署工作會議,同時,切實加強督查和考核,進一步強化對政務公開推進工作的管理。例如,針對污染源環境監督管理是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環境保護部于2013年下發了《進一步加強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通過環保部門對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的主動公開以減少依申請公開的數量,做到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公開透明,充分滿足了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對污染源監管信息的知情權。
1.3 地方各級政府推進政務公開情況
地方各級政府、各部門是政務公開工作落實的具體實施單位,既要做好上級部門政務公開工作的落實,還要以本地區實際工作情況和群眾的關注需求,進一步理清思路,認真謀劃、思考和制定切實可行的制度及配套措施,進而穩步推進地方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近年來,各級政府和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條例》規定,扎實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截至目前,全國大部分省份都根據本身特點和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制度,政府信息公開的規范化和制度化水平不斷提高。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31個省(區、市)主動公開政府信息3800多萬余條,基本覆蓋《條例》規定的各個方面。重點領域信息公開邁出實質性步伐,深入推進預算決算,“三公”經費、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征地拆遷、價格和收費等信息公開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2 政務公開存在的問題
雖然近年來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取了一定成效,但在推進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2.1 公開內容偏于形式化。
近年來,國家到地方各部門都在積極的推進政務公開,特別是加強政府網站的建設,充分地發揮了網站作為政府信息公開第一平臺的作用,人民群眾也將政府網站作為了解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然而從實際公開效果來看,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表面化、形式化的現象,政府部門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制作和獲取了大量的信息,可一般公開內容卻只是宏觀性的、比較淺顯的信息,公開內容質量不高、更新慢、缺乏互動性。如湖南省2002年推行陽光辦事制度以來,全省27大類、1300多項行政事務被要求對外公開,但許多地方只是走形式,只是事務性的、程序性的公開,基本上是辦事結果公開多,辦事程序、決策公開少;事后公開多,事前、事中公開少[1]。同時,公開的程序也不規范,公開信息的種類、內容、時間、程度、對象往往以個別領導意愿進行確定,有時只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而公開的一些信息,公開帶有很大的隨意性。
2.2 政務公開法律法規不健全
目前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在推行政務公開方面都建立了比較完備的法制體系。例如,法國早在1884年4月5日的《市鎮法》中就賦予了市鎮居民查閱本市鎮預算和會計賬目的權利。2000年4月12日的《行政關系中的公民權利法》宣布“任何人都有權按照1978年7月17日法律確定的文件獲取程序查閱行政當局”。[2]美國在《情報自由法》中明確規定了公眾獲取信息的途徑和享有的權利。到目前為止,我國在政務公開方面只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條例已經出臺6年,在推動政務公開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和形式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活動對政府信息的需要,亟需從法律約束、制度健全、內容具體方面改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我國政務公開的法律制度。
2.3 宣傳力度不夠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正式實施已經有5年多的時間,但從目前情況看,還有相當一部分群體并不知道或者不熟悉國家賦予的權利(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公民對政務公開的認知程度不夠,維權意識較低,有些群眾對信息公開的要求是被動的,是在維護自己的權益時(如要求地方政府拆遷補償),被告知可以通過申請信息公開這一途徑獲取相應的文件等信息,缺乏主張權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這與政府對《條例》宣傳力度不夠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需要各級政府及各部門進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宣傳力度,從根本上提高人民群眾的信息意識和權利意識,為我國真正走入法制化軌道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endprint
2.4 監督機制不完善
在《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中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考核制度、社會評議制度、社會評議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定期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行考核、評議。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和監察機關負責對行政機關政府信息公開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3]。然而,從具體實施效果來看,各地和各部門對信息公開的監督管理還普遍缺乏有效的手段,沒有科學、統一的評價和考核問責標準,往往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公不公開一個樣、公開多少一個性、公開質量好壞一個樣的現象,嚴重制約了信息公開工作的正常開展。
3 對策分析
3.1 轉變政府觀念,強化政務公開意識
當前,有一些領導干部還存在官貴民輕的思想,沒有真正認識到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是人民當家作主、管理國家政治和社會事務的體現。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強化政務公開意識,首先要加強對政府工作人員的教育和培訓。通過培訓,使政務公開工作人員進一步熟知國家當前的政府信息公開的政策內容,不斷提高政策把握能力、輿情研判能力、解疑釋惑能力和回應引導能力。其次,政府機關要規范政務公開工作,杜絕政務公開工作的隨意性或不公開傾向,公開前做好嚴格審核把關,公開后還要做好輿情研判,要抓住核心、抓住重點,讓百姓信服,從而不斷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3.2 加強政務公開立法,為政務公開提供法律依據
政務公開作為一項重要的行政行為,政務公開的主體、內容、方式、程序都應有法可依。目前,國家只出臺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政務公開法律體系還很不完善,因此,進行政務公開方面的立法已成為行政管理法制化發展的迫切需要。應盡快頒布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法》、《電子政務法》等法律法規,盡快從法律層面上明確“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的原則,確保政府最大限度地公開行政管理事務,對廣大人民群眾參與行政管理和公共事務負起責任,促使政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規范其行政行為,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加大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最終建立起更強大的現代化政府。
3.3 加強制度建設,切實完善政務公開保障機制
在現有各地、各部門制定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考核辦法、責任追究制度、社會評議制度、保密審查制度、依申請公開管理制度等的基礎上,還應出臺相關的統計制度、監督檢查制度等配套措施和制度,形成完整的政務公開制度體系,確保政務公開工作更加有序開展。
3.4 積極探索政務公開新方式,實現公開最大化
各地、各部門應結合本區域、本單位實際以及人民群眾的需要,進一步拓寬政務公開的渠道,綜合采取召開新聞發布會、政府網站公開、發行政府公報、設立電子顯示屏、設立宣傳版、開通政務官方微博、微信、開通服務熱線等形式,及時、全面的公開政府信息,為公眾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務。同時,進一步加大政府網站建設力度,通過對網站信息整合,欄目細化,進一步提升網上辦事和服務水平。
3.5 增強公民權利意識,提高主張權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知情權是我國公民享有的一項基本的政治權利,它不是一種被動地接受信息情報的權利,而是對政府信息情報進行請求的權利,公民有權要求國家保障其行使請求權而不受妨礙。[4]當前,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還比較淡薄,維權意識普遍不高。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上,要進一步加強新聞輿論的宣傳和引導,使公民正確認識自身的權利和自由,激發公眾參與信息公開的熱情和強烈愿望。要善于引導各種行業協會組織、人民團體和社會公益組織,充分發揮其在推進政府信息公開中的作用,成為政府與群眾溝通的紐帶,成為監督政務公開的重要力量。
3.6 健全監督機制,為有效公開提供保障
建立健全多方位、多層次的政府信息公開監督考核機制,將公開范圍是否合理、公開內容是否真實全面、公開形式是否規范作為監督和考核的重點,充分發揮群眾監督和社會監督的綜合作用,定期對信息公開工作情況進行通報,切實增強公開的透明度和時效性,確保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扎實有效地開展。
參考文獻
[1] 馬蔚.讓政府站在陽光下[N].工人日報,2001-04-27.
[2] 張莉.法國政務公開述評[J].行政法學研究,2004(2):136.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國務院令第492號)
[4] 胡仙芝.政務公開與政治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