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永
摘 要:為促進心理教育和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深入開展,提前預防,及時疏導,快速、有效控制學生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危機事件,減少大學生因心理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從“堅持四個原則、查找四類心理危機緣由、關注四類重點人群、加強四個制度建設、建立四級心理危及預防和干預網絡、抓好四個環節,實施心理危機干預、強化四個條塊協作,形成合力、堅持四個結合,提升工作實效”八個大的方面構建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機制,每個方面包含四個具體內容。
關鍵詞:心理教育 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 體系
中圖分類號:B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b)-0012-02
心理素質教育和危機預防和干預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具體操作和理論研究上都有許多實踐和創新的空間,構建一套將危機預防干預和心理教育融于一體、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校園心理生態環境,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減少心理壓力,形成各部門、專業人員、教師、學生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1 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機制建設的意義
立足教育,以人為本,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機制建設,提前預防,及時疏導,快速、有效控制學生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危機事件,減少大學生因心理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
(1)有利于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根據大學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規律,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秀品格,有效提高大學生克服困難、經受考驗和挫折的能力。
(2)有利于大學生穩步成長、健康發展。大學階段學生求知欲強烈與辨別力相對較差、依賴性與獨立意識、情緒與理智并存。面對激烈的競爭態勢,心理狀態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干擾,從而產生心理危機。研究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相關規律和特點,探尋心理危機解決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學生成長和發展。
(3)有利于維護學校和諧與穩定發展。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大學生特殊群體在培養過程中生存與發展、成長與成才、個人責任與社會責任等一系列矛盾,極易對現行的管理制度產生不滿,對校園的穩定構成威脅,不利于校園和諧與發展。
2 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機制建設現狀
在工作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專業力量不足,心理教育和危機預防覆蓋面受限制;二是危機潛在學生不主動參與心理教育,不主動尋求心理幫助;三是有些危機未及時發現,影響了干預的時效性四是在危機處理過程中,各部門協調有時不夠順暢,影響危機干預的時效。
3 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機制“八四”體系
從八個大的方面構建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機制,每個方面包含四個內容。
3.1 堅持四個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預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疏堵結合、嚴寬結合,通過思想教育使學生建立基本的預防意識,化解心理危機,防患于未然;二是堅持時效性原則。反應迅速,回應及時,以免貽誤時機。突發事件具有不可預測性和影響大、擴散性強等特征,時間是關鍵,在最短時間內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控制局面;三是堅持保密性原則。進行危機干預工作的過程中,只有保護學生隱私學生才會敞開心扉,必須對學生的個人情況和談話內容予以保密四是堅持協調性原則。上下溝通,保持一致,相互協調,同舟共濟。
3.2 查找四類心理危機緣由
心理危機產生的成因復雜,學生心理危機產生的成因通常是由社會因素、家庭因素、人格特點等相互作用產生的。一是學業危機。由于獨立學習能力不足、競爭的壓力加大、角色地位的改變、就業形勢嚴峻等環境和心理因素的影響,很多學生出現學習焦慮過度、學習動力缺乏等問題,有的甚至經常上網、逃課,出現厭學現象,不思上進;二是情感和人際危機。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不同程度存在依賴心理和征服欲望,進入大學以后面對陌生的人際關系往往無所適從,面對感情,理性不足而沖動有余,個人感情受挫后出現心理或行為異常,造成一系列感情危機;三是生活危機。家庭經濟條件差的同學很難維持一種相當水平的生活,很多同學為了維持基本的學習生活,不得不課外打工,個別還進行著一些違規的活動;四是突發事件危機。當學生認為自己所遇到的突發事件個人無力解決,這些困難又不到及時緩解就會導致出現心理危機。
3.3 關注四類重點人群
一是關注家庭經濟困難及孤兒、單親家庭學生;二是關注學習困難學生。對暫時性學習困難、能力型學習困難、動力型學習困難、整體型學習困難學生分別界定、根據不同特點采取不同措施;三是關注心理問題嚴重或思想行為偏激的學生;四是關注有明顯人格缺陷或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如患有網癮、抑郁癥、躁狂癥、恐怖癥、強迫癥、癔癥等心理疾病的學生以及精神分裂癥處于康復期的學生。
3.4 加強四個制度建設
一是建立學生心理危機評估制度。專家組對各學院、心理咨詢教師等報告的存在心理危機的學生進行及時的心理危機風險評估;二是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檔案和心理健康信息反饋制度和順暢的報告渠道。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檔案實行動態管理。心理危機事件終止或發生后要及時填報《學生心理危機事件備案表》;三是建立心理危機干預預警及報告制度。設立心理咨詢熱線電話,心理咨詢熱線;四是建立高效的救助制度。對于突發事故,學院各級領導、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等相關部門要立即趕到現場進行援救,有必要的需及時撥打“110”。
3.5 建立四級心理危及預防和干預網絡
一級為學校,由學校主管領導、學校心理素質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學生處等相關職能部門和心理咨詢中心組成;二級為院系。由院系領導、副書記、專職學生工作干部和院系的學生會心理部長組成;三級為班級。由輔導員、任課教師、學生心理委員組成;四級為宿舍。由宿舍長和熱心此項工作的宿舍成員組成。
3.6 抓好四個環節,實施心理危機干預
一是果斷采取行政、技術或物質措施,阻止危險發生;二是對心理危機者進行緊急疏導,實事求是地幫助分析現實問題,避免對方猜測懷疑,使其冷靜平順地接受;三是調動、協調,親屬、朋友等社會支持系統配合工作;四是加強對危機事件現場的有關處置和后期處理與維護。
3.7 強化四個條塊協作,形成合力
注重各部門的協調配合,形成一個各部門相互理解、密切合作的危機預防和干預工作機制。一是心理咨詢中心是專業機構主管。負責制定學校工作方案和程序,組織專業培訓、開展各種預防和教育活動、進行心理篩查、實施危機干預;二是學生工作部門統籌協調。作為心理咨詢中心的主管部門,在整體規劃、教師隊伍建設、資金投入上給予支持、保障。統籌協調工作中各院系和各部門的關系;三是教學科研部門提供支持。積極支持心理教育類課程的開設,協助心理咨詢中心將《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建設成為校級和市級精品課程;專門設立科研項目,提供經費支持;四是相關部門積極配合。組織部、團委將心理培訓和危機預防培訓作為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干部培訓的內容;后勤等服務部門注重對管理服務人員進行如何與學生進行溝通、心理危機識別和預防的培訓;保衛處在處理危機過程中與心理咨詢中心通力配合,使危機處理能夠迅速有效進行。
3.8 堅持四個結合,提升工作實效
一是危機預防干預和日常心理教育相結合。作為學校日常教育、預防的長效工作機制,在危機發生時,又是危機干預的快速反應機制;二是專業運作和行政運作相結合。依托學校原有的行政管理機制,遵循專業規律,增強了工作力度;三是專職人員和其他教育管理人員相結合。將教職員工和各級學生干部納入該系統,賦予他們相應的崗位職責,使他們與專職心理咨詢人員有機配合,有利于危機的及時發現和及時解決;第四是學校教育和學生自我教育相結合。針對本院系、本班學生特點,各級、各類學生干部開展自主性心理教育活動,同學之間相互教育,相互幫助,達到學校教育和學生自我教育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 高潔.淺談高校學生心理危機管理[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3).
[2] 孫艷.高校學生心理干預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高校學生心理干預體系的調查[J].西華大學學報,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