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均等
【摘 要】 胡雪巖的一生具有濃厚的傳奇色彩,其內部控制思想與運用對事業的興衰成敗有著重要的影響。文章從現代內部控制視角出發,結合具體史實,按照COSO內部控制框架五要素重新審視其成敗得失??傮w來看,胡雪巖的內部控制思想既有其成功之處,也有需要引以為戒的地方。文章最后從正面啟示與反面思考兩個維度對胡雪巖內部控制思想的經驗和教訓作了總結,并闡明其對現代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內部控制; 五要素; 胡雪巖; 經驗教訓
中圖分類號:F230;F27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4)15-0095-05
一、引言
內部控制是與特定企業、特定文化相結合的個性化產物。當前學術界對內部控制的研究、實務界對內部控制的實踐,多是以國外先進國家(以美國為代表)的內部控制模式為模本進行借鑒與模仿,但國外企業的內部控制模式與其特定的地域文化、共享信仰相耦合,未必與中國的文化環境、員工價值觀及其預期形成一致的組合。因此,如何構建一種真正與中國文化環境(包括區域文化環境)相一致的內部控制系統是極為關鍵的,是我國企業預防會計舞弊、遏制經濟犯罪、治理腐敗的重要前提。
從20世紀90年代起,隨著民營經濟的發展,國內學界掀起了胡雪巖研究熱潮,“經商要學胡雪巖”成為一時之潮流。胡雪巖(1823—1885),名光墉,字雪巖,其出身貧寒,卻迅速發跡,成為當時富可敵國的巨商富賈,后因輔助左宗棠收復新疆之功受朝廷破格嘉獎,成為“紅頂商人”。他在事業頂峰時“壟斷金融,操縱江浙商業”,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社會政治地位,但僅隔數年,卻因資金周轉不靈,導致名下產業接連倒閉清算,直至最終破產被朝廷查抄。胡雪巖的一生具有濃厚的傳奇色彩,其內部控制思想與運用對事業的興衰成敗有著重要的影響。
本文從內部控制視角出發,參考COSO發布的內部控制框架①,結合具體事例,從各個要素的正反兩個方面重新審視胡雪巖事業成敗得失的經驗與教訓,以尋求對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有益啟示。
二、胡雪巖內部控制思想的COSO框架評析
(一)控制環境
控制環境設定了內部控制的基調,包括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治理結構、人力資源政策等諸多方面。研究胡雪巖的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以及人力資源政策具有普遍的借鑒意義。
1.誠信為本,夯實內控根基
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既是經濟主體的基本行為準則,也是內部控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胡雪巖在其創業生涯的各個階段都非常重視誠信建設問題,而這一點也為其事業的興旺發達注入了強大的推動力。他從小深受儒家傳統思想的影響,“信以義行,誠以待人”可看作是其事業成功的起點。胡雪巖重視在企業文化中營造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的表現,以及在日常經營活動中貫徹落實,不僅謹記“道”靠傳承、“德”靠修煉,而且也制定有明確的書面行為規范。胡慶余堂的賬房間掛有“耕心草堂”匾額,以求耕“心”種“德”;正廳前金柱間掛有“真不二價”匾,以示藥品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胡雪巖還親筆撰文并用柚木雕琢成“戒欺”匾。匾文“采辦務真、修制務精”告誡員工須以職業操守自律,秉承道德,不得“欺予以欺世人”。這種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的營造及保持,除了為其贏得了市場的信任和各方的尊重,也為其企業設定了良好的控制環境基調,在相當程度上確定了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2.人力資源政策
人員是企業經營的核心資源,企業的政策和程序是否有效,與員工是否具備相應能力及責任心密切相關。隨著事業的發展,企業的人力資源政策愈發重要。胡雪巖事業的前起后落,與其前期知人善任,后期用人失察的人力資源政策有著緊密的聯系。
(1)前期知人善任,充分發揮隱性契約效應
胡雪巖的事業之所以能迅速壯大,與其前期的人力資源政策密不可分。首先,創業初期知人善任,用人不拘一格。如栽培重用混跡于湖州街頭的陳世龍,收服駕馭嗜賭如命的劉不才,提拔借重幾十年盡忠職守的更夫老周等。其次,以利勵人、廣納人才,凝聚了一支盡心盡力的職工隊伍。如在胡慶余堂實行“陽俸”和“陰俸”制度,使企業凝聚了大量身懷絕技、熟練掌握中藥手工技藝的老藥工;錢莊用人則往往是預付一年開支,使員工忠心不二,傾盡全力經營錢莊生意。最后,注重道德品質的考察。在選用大源錢莊伙計劉慶生來擔任阜康錢莊掌柜時,胡雪巖從多個方面對其進行了嚴格的考察,以確認其性情堅忍、熟諳業務、記性超群,而又內方外圓且德才兼備;而對普通員工的選擇,也需有人引薦或者在職員工任保人,并經過考核,如通過師徒關系來培訓員工并進行考察,甚至詢問家庭身世,考察是否孝順、行為是否檢點等。
此外,還重視員工忠誠度的培養。胡雪巖深諳儒家傳統思想和佛教倫理觀念對人們心理的影響,對錄用的非家族成員,大量采用結姻親、認干親、拜把子等泛家族規則,將更多的檔手及伙計予以家人化,納入到文化規則和家族倫理約束的范圍內,通過這些隱性契約有效地降低了內部的代理成本。
(2)后期用人失察,缺乏有效監督及長期激勵機制
隨著胡雪巖生意場面的不斷擴張,財富的快速積累以及個人的驕奢淫逸,其人力資源政策也逐漸暴露出嚴重問題。首先,對下人缺乏有效監督與反饋。隨著胡雪巖權勢的膨脹,事務不斷增多,各種開銷與日俱增,導致主事的逐漸膽大妄為、營私舞弊,賬房和管家甚至公然收受回扣。其次,合伙人內部出現隔閡。最初創業的合伙人譚則云因為待遇不公,心有不平,在茶葉生意上私自收取了五萬兩回扣,結果落入對方圈套給胡雪巖的事業帶來重大損失。最后,由于缺乏有效監控,經理人營私思變。如上海阜康錢莊總號的“大伙”宓本常利用職務之便,挪用阜康資金,私下與親戚做南北貨生意。而公濟典總管唐子韶,挪用架本、掉包營私、侵吞當貨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在阜康錢莊倒閉,查封胡家典當以備抵官款之時,其不僅不思共患難,反而乘人于危,趁火打劫。endprint
縱觀胡雪巖的人力資源政策,雖然在創業初期,家族內部的親情信任與利他情結很好地促進了家族成員的合作與無私奉獻,非正式的關系治理有效地節約了代理成本,但伴隨經濟利益的增長以及矛盾的激化,本性的知恩圖報觀念愈顯蒼白,缺少長期激勵的家族成員很容易自恃功勞而要挾索取甚至反目成仇,從而陷入“家族關系矛盾影響企業經營、企業利益沖突破壞家族親情”的困境。當關系治理機制導致的代理成本顯著增加時,企業應當加強契約治理,建立有效的薪酬激勵及制衡機制,以實現長期事業目標和價值認同,否則將不僅難于防范成員徇私舞弊,而且即使獲悉成員有離心離德之舉,卻礙于其職務和所掌握的資源,投鼠忌器而無法加以糾正或解聘。
(二)風險評估與應對思想
任何經濟組織在經營活動中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企業應當及時確定可以承擔的風險水平,識別這些風險并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對于企業而言,風險的不確定性既是挑戰也是商機。適逢兵荒馬亂、紛紜復雜的時代,胡雪巖對風險的不同處理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
1.運籌帷幄,敢于出奇制勝
在胡雪巖事業蓬勃壯大的過程中,雖然有各種機緣巧合的作用,但與其善于把握宏觀時局的動向,精于從風險中捕捉商機,敢于出奇制勝卻是密不可分的。下面從產業布局、經營方略、風險預判三個方面加以闡述。
首先,以錢莊為支點,通過產業多元化來降低集團風險。出身錢莊學徒的胡雪巖認為,兵荒馬亂的年代放貸風險非常大,應當與有實物做抵押的典當業結合經營。為此,其又開設當鋪,讓兩者互相挹注、互通有無,構筑了一個覆蓋大江南北的龐大金融網。
其次,立足社會正義,力求名利雙收。在清廷與太平軍交戰的年月,同樣是米商借款,他只放款給運糧至不曾失守地方的米商,從社會正義方面來制定企業的經營方略,無形中給企業樹立了正面的形象、良好的口碑。
最后,認清政治時局,敢于出奇制勝。在太平軍敗勢初顯之時,為躲過即將到來的劫難,不少太平軍兵將開始暗地盤算將財產變成現銀存到錢莊,不取利息只求保本。雖然按律,隱匿逆產被發現要抄沒問罪,但胡雪巖卻料定,待太平軍垮臺,朝廷為穩定局面,必定是只懲首惡,而不問脅從。事后結果證明,胡雪巖的判斷完全正確,所吸納的這一大筆無本萬利之“逆財”,不僅增強了錢莊的實力,還使得胡雪巖的事業又上一臺階。
2.固步自封,不思轉型升級
隨著生意規模的擴大,以及外部經營環境的改變,尤其是國際競爭加劇后,胡雪巖未能全面認識到所面臨的風險,直接惡果便是導致了“生絲大戰”②的慘敗。究其原委,其主要是未能在以下三方面做好風險評估。
首先,疏忽了上海金融市場潛在的高風險。鴉片戰爭后,經過幾十年中外力量的相磨相蕩,上海市場存有三股金融勢力,即外國金融勢力、中國的票號和錢莊。其中錢莊的力量最為薄弱,其依恃解運官款和存款匯兌的“得空期”、向票號和外資銀行拆借資金以及利用銀票不須與銀錢對應的特點,放款金額往往達“數十倍于資本”。平日里,錢莊的這種運作模式不僅讓胡雪巖獲利頗豐,而且還為他的其他事業提供了靈活的資金保障,但一遇波動,官款即很可能被強制提兌,同時仰承票號鼻息,屈居外國銀行的附庸地位,也為錢莊埋下了深刻的危機。
其次,漠視國際化浪潮,固步自封不思轉型升級。鴉片戰爭后,西方資本主義為了掠奪我國的生絲資源,利用其戰爭特權,大肆推行“引絲扼綢”政策。加之掌握有海運交通、電報通訊的優勢,中國出口的絲在國際市場上面臨著日本、法國及意大利的強烈競爭,外商得以操縱生絲收購價格的決定權。此外,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推進,出現的新式繅絲機器在效率、成本和品質方面,都遠勝于土法做絲。胡雪巖非但不思順應工業化潮流,改弦易轍從事一體化經營,反而一味寄希望于憑借金融優勢,大量囤絲,以求奪回生絲價格決定權。
最后,未能充分警惕政治斗爭的殘酷性。胡雪巖亦商亦官,先有生死之交王有齡的庇護,后又成為左宗棠的左膀右臂,本人也官至二品。雄厚的政治資本讓其能夠堂而皇之地轉糧運槍,壟斷四省公庫,乃至縱橫馳騁政商兩界,但其在酣飲政治甘泉之時,卻未能充分警惕官場背后的狂風驟雨。當時清廷重臣李鴻章與左宗棠素來政見不和,李視左為“遇事掣時、非拔除不可的眼中釘”,采取的主要手段則是翦除左的羽翼,打擊胡雪巖成了首要目標。
胡雪巖早期正是憑借其獨到的眼光、精準的判斷,駕馭時局,乘勢而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后期隨著各種環境的惡化,種種高風險因素的重重累加,使得胡雪巖的事業面臨著極其嚴重的經營風險。然而,其非但沒有積極疏導風險,采取相關防范措施,反而心存僥幸,終致一敗涂地。
(三)控制活動
控制活動是企業內部控制的具體實施方式,是有助于確保管理層的指令得以執行的政策和程序。企業的正常經營依賴各種控制活動的有效運行,但囿于時代差異、技術發展及資料收集等原因,本文僅重點分析所蘊含的職責分離思想、算為管用的基本精神以及串通舞弊的嚴重后果。
1.因事設人,確保不相容職務分離
錢莊設置職員的原則在于因事設人,有明確的權責分工,一般設有清賬、跑街、錢行、匯劃、錢房、洋房、銀行、信房及客堂等崗位。同時,還將會計與出納兩部分明確劃分開來。其中又將會計系統分為內賬房(也稱清賬房)與外賬房(也稱匯劃賬房),將出納系統分為“錢房”(管理銅錢、紙鈔)和“洋房”(管理金銀、銀洋),并且又以會計系統內賬房的總清賬統馭錢、洋兩房的現金收支活動,充分體現了會計管算一體、會計核算為會計管理服務的基本精神。與現行內部控制相似,胡雪巖將不相容職務劃分成三類獨立交易,即認可或發起交易、處理或保管被交易的資產以及記錄交易,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內部牽制機制,以降低錯誤和舞弊風險。這種不相容職務的分離在一定程度上也確保了財產安全。
2.算為管用,科學設置賬簿及業務流程
錢莊業銀錢出入頻繁,業務處理環節多,對會計系統有著高度依賴。在賬簿設置方面,錢莊既繼承了“草流——細流——總清”的基本模式,又結合經營活動的特點,順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創造性地設置了賬簿組織體系,對錢莊開展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予以較全面、細致的記錄。在賬務處理方面,為防止記賬、過賬環節產生差錯以及為方便閱讀與審查賬目,錢莊采用了專用的“過”、“覆”、“對”及“完”字財務戳記。雖然錢莊業的賬簿組織體系未能從根本上擺脫單式簿記賬的束縛,還缺乏具有統馭作用的基干賬簿設置,但錢莊的會計組織機構設置、賬簿設置與布局,能夠與其經營管理的分工協調一致,既比較全面地反映了錢莊的業務經營活動過程及其經營成果,也實現了對內、外賬務的控制。誠然,在實現會計電算化的今日,信息化技術的運用要遠勝于當時錢莊及典當業的賬房功能,但錢賬分離、專人保管及賬實核查的科學內核,以及所體現的算為管用之基本精神,對現代企業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endprint
3.百密一疏,缺乏防范串通舞弊機制
良好的內部控制系統需要眾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但是簡單的串通舞弊卻足以嚴重影響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不相容職務分離、財產日常管理制度及定期清查制度等內部牽制機制,使得胡雪巖初期能夠放心地將事業交給各大掌柜打理,然而后期其控制活動近乎虛設,尤其體現在其典當事業里。胡雪巖的典當事業也將不相容職務進行了嚴格分離,如公濟典總管為唐子韶,管包為潘茂承③;在日常經營方面也有相應的財產保護措施,如顧客將質物贖回,典當要將原票銷號并留存于當鋪。然而胡雪巖名下的23家當鋪,每年卻有過半盈余被侵吞。比如公濟典特設有“公濟衣莊”,以叫賣眾多的滿當衣物,然而由于唐潘勾結舞弊,缺乏對公濟衣莊進貨賬的核對,發衣莊的衣物有的是原封不動,有的卻掉了包。在后期,決意攜資潛逃的唐子韶更是唆使其一手提拔的外甥,利用盤庫日的間隙,以假作真,以賤為貴,騙取現款,詐欺東家。上述串通舞弊行為得逞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建立起科學的關鍵崗位任職人員輪崗制度。
(四)信息與溝通
為控制風險,企業有必要建立完善的信息與溝通機制,明確相關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確保信息及時溝通,促進內部控制有效運行。組織內部的溝通,旨在使員工了解各自的角色和職責、彼此間的工作聯系,以及就例外事項的報告方式等。
1.主動反饋,逐步啟發經營思想
為確保員工了解各自的角色和職責,胡雪巖擅長將員工的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反饋。順天阜康錢莊開張之日,掌柜要胡雪巖向大家說幾句鼓舞士氣的話,胡雪巖不高談闊論,而是反其道行之,要求伙計自己說出錢莊“三回三清”的規定,要司庫說出“三不收”的規定。在傳達自己的經營策略時,為使員工能充分領悟并有效地履行職責,胡雪巖善于啟發引導,以達到組織內部充分溝通的目的。此外,針對繁雜的錢莊業務以及各地聯號溝通的需求,胡雪巖仿照山西票號的信息管理制度,總分號之間依靠及時、定時的信件往來互通信息。
2.獨斷專橫,缺乏恰當的溝通渠道
隨著組織機體的日益龐大、個人自信心的膨脹,胡氏集團內部逐漸呈現溝通不足、獨斷專橫等問題,即使針對可疑的不恰當事項和行為也缺乏恰當的溝通渠道。首先表現在企業迅速成長,合伙人之間各自忙于事務,自認為熟不拘禮,而導致缺乏感情聯絡,忽視溝通交流。其次是胡雪巖晚年驕奢淫逸、專橫跋扈,未能做到及時采納合理建議。尤其是在與洋商的生絲大戰中,其不聽勸阻,偏激地自恃地利優勢,盲目爭氣乃至賭氣,非但不試圖脫手,反倒不斷注資加碼。
在交通及通訊技術落后的時代,胡氏事業仍能夠迅速遍及大江南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集團內部信息的暢通,以及其個人能言善道,擅長激發干勁。但在后期事業里,隨著業務領域的不斷擴張、組織機體的日益龐大,以及自身驕奢淫逸、專橫跋扈,最終又導致信息溝通不暢,成員離心離德。
(五)內部監督
內部監督主要是指企業評價內部控制在一段時間內運行有效性的過程,該過程包括及時評價控制的設計和運行,以及根據情況的變化采取必要的糾正措施。胡雪巖當年雖然沒有持續或專門的監督評價活動,但在日常經營過程中所蘊含的巧妙監督思想還是值得借鑒的。比如,為檢查阜康錢莊平日是否做到賬實相符,其并未要檔手劉慶生將庫存拿出來看,而是在問清近日可動用現銀數目后,開了一張數目與之接近的大額提單。見劉慶生毫不遲疑地打開保險箱,點齊客票送到他手里,胡雪巖也就神不知、鬼不覺地考察了劉慶生的操守和才干,而且還避免了顯得對其不信任的尷尬。再者,由于龐家恒記絲棧內部控制存在缺陷,其檔手朱福年挪用公款五萬兩,胡雪巖將恒記賬簿與朱福年的存折一經比對便將事實弄清楚,并把朱福年一舉制服。
客觀來講,胡雪巖在進行內部監督時,雖然有其巧妙的做法,但就整體而言,還是缺乏完整有效的內部監督制度。不僅表現為內部監督程序的不足、缺乏對內控缺陷的糾正及跟蹤程序,而且也未能把焦點放在評估應對重大風險的控制活動。比如在“生絲大戰”中,雖然考慮了收購新式繅絲廠計劃,但由于缺乏對資金等關鍵控制的監督,最終只得忍痛將囤積的生絲賤價出售。
三、啟示與思考
胡雪巖的一生是復雜而又不可復制的,不同的人可從其身上得到不同的啟示。就內部控制而言,筆者以為現代企業可從正反兩個方面獲得有益的啟示,以加強內部控制建設。
(一)胡雪巖內部控制思想的正面啟示
第一,要注重良好控制環境的營造及保持。不僅需要積極灌輸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而且在人才選任上也應強調德才兼備,并通過靈活運用宗族制度、泛家族規則以及人們的知恩圖報觀念等隱性契約來提高內部凝聚力,降低代理成本。
第二,面對風險與機遇,要敢于出奇制勝。企業在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時,要立足社會正義,結合宏觀時局進行風險評估,力爭準確預測事態發展,化風險為機遇,駕馭時局,乘勢而上。
第三,剖析業務流程,針對潛在風險點設置控制活動。企業應當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綜合運用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會計系統控制及財產保護控制等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
第四,將內部溝通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反饋。如將員工的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反饋,傳達經營策略的同時逐步啟發引導經營思想,都有助于確保企業員工了解各自的角色和職責,達到企業內部充分溝通的目的。
第五,注重內部監督的藝術性。對內控制度的設計及執行情況進行評價時,在不妨礙監督效果的前提下,盡量減少針鋒相對的直接檢查,以避免顯得不信任的尷尬。對于不可或缺的直接檢查,則應該事先以制度的形式做好明文規定。
(二)胡雪巖內部控制思想的反面思考
第一,建立長期激勵及理性決策機制。財富的快速積累容易激化內部矛盾,個人的巨大成功難免助長了驕奢淫逸及專橫跋扈,為避免成員心離心離德,及時采納合理建議,企業應重視長期激勵及理性決策機制。
第二,理性評估政治風險,加快產業升級改造。未能充分警惕政治風險,漠視國際化浪潮,固步自封而不思轉型升級,是致使胡雪巖晚期迅速敗落的幾個重要原因。這告誡我們,應當充分重視可能對企業產生重大且普遍影響的經營環境、政治環境及國際環境的變化,積極識別、評估和管理影響企業實現經營目標能力的各種風險,理性對待政商關系,積極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和國際化進程。
第三,防范串通舞弊,注重內部監督及整改。在控制活動中缺乏防范串通舞弊的機制,未能對關鍵崗位進行輪換,以及內部監督程序的不足、缺乏對內控缺陷的糾正及跟蹤程序也都加速了胡雪巖事業的敗落?,F代企業應當及時評估內控的運行質量,并采取有效措施糾正內控缺陷。
第四,加強制度建設,保證內部控制制度的持續性。企業的長遠發展,需要有規范化的內部控制制度作保障,企業高管不能因自身貢獻或權力而隨意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內部控制應當與企業治理結構有效結合,關鍵是要正確處理領導人經驗權威與民主科學決策機制之間的關系,合理限制企業實際領導人的習慣性獨斷,充分發揚民主決策機制。
【主要參考文獻】
[1] 陳蝶仙.胡雪巖外傳[M].北京:京華出版社,1903.
[2] 郭道揚.會計史研究:歷史·現時·未來[M].第一卷.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3] 康均.江浙錢莊的資金管理與賬務處理藝術[J].財會學習,2006(9):73-75.
[4] 康均,張雪芬.淺談江浙錢莊會計//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史專題[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
[5] 李敏,薄建奎.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內部控制初探[J].會計之友,2013(1):84-85.
[6] 田林.內部控制探析度分析[J].會計之友,2014(2):86-87.
[7] 張國輝.晚清錢莊和票號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8] 張麗麗,汪林生.內部控制制度變遷的演化博弈分析[J].會計之友,2013(28):47-51.
[9] 曾仕強.曾仕強說胡雪巖[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