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三
摘 要: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技工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強,技工教育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截止到2012年,我國共有技工學校2901所,招生規模達到213.9萬人,技工學校在校生共423.81萬人,技工學校畢業生120.51萬人。畢業生的就業狀況整體很好,但其中也存在著就業穩定性差、畢業生自卑、心理承受力差等。
關鍵詞:技校畢業生 就業 形勢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a)-0244-01
1 畢業生就業形勢
據相關調查,技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以上,一些技校的學生被企業提前“預定”的現象十分普遍。2013年,經濟發展增速趨緩,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依舊比較突出,新老問題交匯、內外問題交織,使得我國就業工作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正可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為了促進就業,我國政府長期采取積極的就業政策,在經濟“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也把更多的力氣放在了擴大就業上,認真部署,扎實工作,全力以赴,穩中求進,整體來說,就業工作取得了比較積極的進展。總體來看,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以及政府的多方面努力,國家對技工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技校畢業生的就業前景會越來越寬廣。
2 畢業生就業存在的困難
2.1 就業期望值過高
這方面主要表現在薪資待遇上,據調查發現在實習期間,企業開出的薪資在2000元左右,而學習數控加工、汽修、烹飪、機電等專業的學生的心理期望值基本都在3000元以上,這就造成了雙方之間的期望差距。
2.2 畢業生的工作穩定性差
一方面是新時期的技校畢業生基本在20歲左右的年齡段,如果是中級畢業生年齡會更小,這個年齡段正是其人生觀、價值觀剛剛形成的時期,加之又缺乏社會生活經驗,往往是主觀意識、感性思維比較強的階段,因此,大部分畢業生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擾,導致工作穩定性差,這是主觀原因;另一方面是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多,尤其是技術工人的需求量不斷加大,而技術工人相對來說有較少,這就給廣大畢業生更多的選擇余地,這是客觀原因。
2.3 缺乏明晰的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規劃最重要有兩個主要目的:第一個目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找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人崗匹配,適合自己;第二個目的是為了通過規劃求得職業發展,制定出今后各個階段的發展平臺,并且拿出攻占各個平臺的計劃和措施,而大部分技校畢業生們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缺乏合理的規劃,即使有規劃也缺乏清晰的目標和合理的計劃和措施,導致規劃沒有可操作性。
2.4 自身心理素質差
現在的畢業生獨生子女的數量不斷增加,加之在家里是“溫室里的花朵”“父母的心頭肉”,在成長的過程中被呵護甚至被溺愛,很少經歷挫折磨礪,缺乏應對挫折的心理素質。有些學生在經歷一次面試失利后就一蹶不振,難以走出心理的陰影,導致難以以良好的心態應對其他企業的面試而再次痛失機會。有的學生則在參加面試時表現出極度的焦慮和不知所措,導致自己不能正常發揮,而失掉機會,這些都是學生自身心理素質不過關的表現。
3 針對性的建議與措施
3.1 調整心態、積極引導、正視自我、樹立正確就業觀
技校要加強就業指導課和德育課的教育,讓學生樹立“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的科學的學習目的,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榮譽感;要培養學生大膽的認識自己、敢于正視自己的缺點、積極發揮自己的優點,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培養學生務實、勤奮的工作理念,摒棄好高騖遠,讓學生明白現在的就業是一種雙方選擇,既是學生對企業薪資待遇、工作地點、工作環境、工作發展前景的選擇,同時也是企業對畢業生的技術水平、工作意志、道德品質等綜合素質的選擇,現階段,只有雙方的條件基本融合時,才能實現就業,因此,學生在選擇就業時,一定要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才是最有的就業觀。
3.2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勇于負責的精神
人生觀是關于人生目的、態度、價值和理想的根本觀點;價值觀是社會成員用來評價行為、事物以及從各種可能的目標中選擇自己合意目標的準則。要培養學生明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于對社會所盡的責任和所作的貢獻,這個責任包含了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等,人生只有積極奉獻、為自己的理想奮斗才是有價值的。
3.3 建立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是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綜合分析客觀因素的基礎上,制定一個自己職業發展的目標,并包含實現這一目標步驟、措施等。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要做到目標明確、定位合理,有利于激勵自身發展,發揮自己的特長,展現自己能力,實現人生事業理想;在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時,切忌脫離實際盲目規劃,一定要具體,具有可操作性。學校一定要加強職業生涯教育,幫助學生建立職業生涯規劃。在職業生涯規劃中關鍵一步就是選準職業種類,在此過程中,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自身特點、職業發展愿景、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地方經濟發展特色等;在職業生涯規劃中要包含近景與遠景目標、職業定位、子目標、發展計劃、應對措施、行動方案等。
3.4 加強心理素質練習、增強自身抗挫折的能力
心理素質是體現一個人的良好心態的重要內容,它以人的先天因素為載體,加之后天的綜合努力等逐漸形成的。提高心理素質是一個綜合過程,要調節自己的情緒和心理,多和他人交流溝通,要學會轉移自己情緒關注點,在實踐中要使用幽默的語言調節自己煩悶的心理,從而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要鍛煉自己的毅力,增強自己吃苦耐勞的意志,在實踐鍛煉中不斷摸索前進,在失敗中總結教訓,在鍛煉中發現自我,最終在成功的喜悅中肯定自我,摒棄自卑,增強自信,從而增強抗挫折能力。
參考文獻
[1] 徐勇.淺析技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與就業心理疏導[J].素質教育,2012(1).
[2] 楊宜勇.2013—2014中國就業形勢回顧與展望[J].中國勞動保障報,2014(4).
[3] 萬濤.技校生就業過程常見問題及對策[J].職業與教育,2008(22).
[4] 孫戈力,潘文浩.德育[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9: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