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志乾+湯谷良


摘要:文章通過三個不同行業的企業信息系統選擇行為的一手數據進行多案例研究進行案例企業直接的模式匹配,研究發現:建立在企業現有資源和能力基礎之上的企業的動態能力決定了企業對管理信息系統的選擇。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環境和外部信息技術環境對管理信息系統的選擇起到了調節作用。
關鍵詞:動態能力;私有云;知識管理;資源觀
一、 引言
云計算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件、互聯網相關,也可是其他服務。云計算概念自提出以來,得到了迅速發展,已經深入到普通用戶的數字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各種云存儲,云相冊,云通訊錄等等無處不在。而企業也逐步從被動觀望,轉為主動接觸、接納云計算概念。不僅信息技術本身以摩爾定律的速度快速發展,信息管理理念發展的步伐同樣迅速,繼云計算在企業廣大IT管理層中得到廣泛認知后,大數據概念逐步進入企業視角。大數據(Big Data),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并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大數據具有4V特點: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eracity(精確)。從云計算到大數據,研究這些新的信息管理理念對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的影響機制具有重大的意義。現有的研究將視角聚焦于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構建本身或者企業應用某種管理信息系統對其績效的影響,這種研究范式一方面缺少情境化的分析,導致研究結論難以一般化;另一方面,這種割裂的視角對于企業IT管理層對于管理信息系統的選擇的動因、標準分析不足,從而無法對其他企業管理者提供參考和借鑒。本文通過對不同行業的3家企業進行追蹤案例研究,通過情境化的比較分析和模式匹配來系統化地闡釋在云計算、大數據的環境下,企業的信息技術管理層如何根據企業自身動態能力的發展需求進行管理信息系統的選擇。
二、 文獻回顧
組織都是植根于特定的環境的,組織環境可以進一步分為組織內部環境和組織外部環境,根據組織所處的行業,組織自身的業務特點不同,組織的內部和外部環境的交互程度也有所差別。信息技術環境對于企業來說是連接企業內部外環境的橋梁:一方面,信息技術環境對于企業是作為一個外部環境存在的,這一外部環境的進步是由眾多信息技術企業的研發和創新共同推動的,這對企業而言是個外生的環境,無法左右其發展,但是卻潛移默化地受到該環境的影響。對于企業內部,信息技術環境是各部門以及員工之間的信息通道、企業知識的載體,也是電子化的內部管理流程。企業內部信息技術環境對于企業管理和發展的重要性決定了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并且由于組織惰性的存在,在組織內部應用新的信息系統往往容易產生各種負面效應。顯而易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雖然存在相對穩定性,然它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推動管理信息系統進步的動力可能來自兩方面:內部的應用需求或者外部的推動力。從企業內部來看,核心業務團隊可能存在既有的業務需求由于信息技術自身的限制在之前無法得到滿足,新的技術為這種需求的滿足提供了可能性。從這個意義上講,單純的外部信息技術的進步并不是企業采納新管理信息系統的充分條件。企業信息系統采納的外部推動力通常并非來自于信息技術環境本身,而是市場環境、競爭環境的變化。動態能力理論認為在瞬息萬變、不可預測的環境下,所有的競爭優勢都是短暫的,若固守在保持原有的優勢上將無法獲得持續的成功。只有持續不斷地和出其不意地打破現有平衡,快速響應機會和企業內外資源的重構,形成一系列暫時的、與眾不同的新優勢,才能保證企業持續的競爭優勢。企業的動態能力是與企業所面臨的外部市場、競爭環境密不可分的,市場環境、競爭格局的穩定性對企業動態能力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力。無論是企業內部核心業務的需求還是外部環境的推動,都與企業的動態能力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從研究的角度上來講很難以區分這兩者的影響,因為它們直接存在著互動作用:企業外部競爭激烈促進了企業內部核心業務的變革需求,而行業中一家企業的核心業務需求對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又會產生影響。面臨快速的變革和激烈競爭的云計算、大數據環境下,信息技術管理層會根據企業動態能力的格局選擇新的管理信息系統,據此。提出命題如下:
命題1:構建于企業現有的資源和能力基礎上的動態能力是決定企業管理信息系統選擇的核心因素,企業外部的市場環境、競爭格局以及外部技術環境對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選擇起調節作用。
三、 案例分析
本文分別選取了一家香港上市能源企業A,一家建筑設計企業B,一家律師事務所C來進行多案例對比研究,以更好得進行情境化的模式匹配。所有數據和訪談信息來自于作者在被研究企業管理信息系統項目實施和后續服務的一手數據,根據企業的要求隱去了企業的真實名稱。三家企業的對比信息見表1。
除去行業特殊應用的差別,三家企業的原有的信息技術平臺有著很大的相似性,核心構建均采用Windows Server Cluster以及關系型數據庫。并且三家企業IT經理的教育背景并無較大差異。三家企業在實施新的管理信息系統之前,現有的IT力量主要集中于維護支付網關及計價系統、項目管理和計劃經營系統等業務生產系統的正常運行。雖然三家企業的員工規模相差較大,但其各自行業內所處的競爭性地位大致相當,因此具有作為研究的可比性。
由于案例企業所處的市場競爭環境的差異,能源企業A和建筑設計企業B在選擇管理信息系統時,核心的關注點相對較為穩健。能源企業A關注員工的工作效率,主要強調新的管理信息系統應該可以大大降低每一個員工由于桌面系統故障所導致的無法工作問題,由于該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員工人數增長了幾倍,原有的微不足道的桌面系統故障問題現在卻十分顯著:桌面系統的故障概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對整個企業所影響的總工時就會很多,這大大影響了部分大客戶的滿意度。并且由于在香港上市的原因,A企業也通過新管理信息系統的設立來解決合規問題。建筑設計企業B由于其主要的產品是電子設計方案,近年來由于網絡安全問題所帶來的知識產權泄密對企業的利潤和客戶關系都產生了較大影響。在和AB兩企業IT經理的訪談中,兩位IT經理個人對于新的IT技術都有很高的興趣,但是對于大數據,兩位IT經理均表示目前看不到大數據在自己所在企業甚至行業可能的應用,并表示大數據核心體系中的非關系數據存儲、挖掘還是統計分析都對自己企業并無太大幫助。最終,AB企業選擇的都是基于云計算的管理信息系統以及衍生方案來解決其企業的需求。律師事務所C企業雖然在行業內有很高的聲譽和排名,但是法律咨詢和訴訟領域的競爭相對激烈,負責IT的合伙律師認為在該行業內,傳統的訴訟業務帶來的利潤有限,而法律咨詢業務是新的明星業務。而法律咨詢業務與傳統的管理咨詢業務有一定的相似性,都需要有一個良好知識庫,最終各個律所拼的是知識庫的深度、廣度與速度。由于律師事務所C近年來不僅承接國內相關領域的法律咨詢業務,也與國外律所合作開展了對外法律事務咨詢,這更加凸顯了一個全球視野的知識庫的重要程度,貫穿于法律咨詢服務的各個服務階段。當然,該合伙律師同時表示由于競爭壓力巨大,員工的工作效率也是一個重要考慮問題,并且員工應該需要具備24小時Connected的工作能力。基于這些核心訴求,律師事務所C選擇了結合大數據平臺和私有云計算的管理信息系統平臺。
通過上述案例分析,我們總結出如圖1所示理論框架。這三家案例企業都是在變化的內、外部環境下,根據自身現有的資源和能力為基礎發展企業的動態能力,并根據動態能力的需求來決定管理信息系統的選擇。由于企業的現有資源和能力的異質性、每家案例企業的在現階段下動態能力的核心并不一致,能源企業A的動態能力以員工的生產效率的規模效應為基礎,建筑設計企業B的動態能力以產品的原創性和不可復制性為中心,而律師事務所C的動態能力以知識的留存、挖掘和利用能力為核心。三家案例企業具有共同的模式。通過案例分析我們也發現,三家案例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選擇決策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市場競爭環境的影響。能源企業A和建筑設計企業B在決定系統選擇時都考慮到了核心客戶的滿意度對企業的影響,而律師事務所C則是根據外部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為了法律咨詢服務的發展擴展了其對管理信息系統的要求。從這些模式上我們可以看到,市場競爭環境的的確確對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選擇起到了調節作用。而毫無疑問,外部IT技術環境的發展水平也影響著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選擇,在云計算、大數據未出現以前,這些管理信息系統的實現是不可想象的。綜合上述分析,命題1的觀點得到了支持。
四、 總結
由于數據的不易獲得性,企業對于管理信息系統的選擇過程難以開展基于大樣本的實證研究,案例研究一方面為這種企業內部行為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提升了研究的實效性,有助于研究結果更快地被運用到企業當中去。本文通過不同行業的案例企業的研究,總結出企業動態能力在企業市場競爭環境和外部IT技術環境共同調節下進行信息系統選擇的理論框架。這為動態能力對于企業管理行為的影響貢獻了新的理論。同時在當今云計算和大數據等各種新技術新理念層出不窮的環境下,也為企業信息技術管理層進行信息系統選擇行為提供了參考的決策框架。
參考文獻:
1. 駱良彬,張白.企業信息化過程中內部控制問題研究.會計研究,2008,(5):69-75.
2. MAYER-SCH NBERGER V, CUKIER K. Big Data: 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Work and Think, London: John Murray,2013.
3. 賀超,莊玉良,王建軍.基于物聯網的煤礦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3,(10):171-4.
4. 李晴,楊春,謝忠.云計算環境下的管理信息系統發展趨勢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1,(18):140-3.
5. 張亞明,劉海鷗.協同創新驅動的云計算服務模式與戰略.中國科技論壇,2013,(10):105-11.
6. 毛基業,王偉.管理信息系統與企業的不接軌以及調適過程研究.管理世界,2012,(8):147-60.
作者簡介:湯谷良,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欒志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