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勝
摘 要: 研究性學習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和全新的學習方法。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巧妙引導學生實施研究性學習,筆者認為開展研究性學習關鍵是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關鍵詞: 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實施策略
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策略
1.開展課堂討論,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
第一,有效激發學生的語文興趣。如果學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不愿參與到研究性學習中,那么也就無法順利開展研究性學習。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的語文興趣,讓學生接觸課文,用心感受文字中蘊含的意義,并形成自己的個性化的理解,學生只有接觸到課本,才會有助于順利開展研究性學習。比如學習《杜鵑枝上杜鵑啼》,為了促使學生較為全面而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意義,教師可以預先要求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收集與“杜鵑”有關的詩歌,最后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交流,展開討論。結果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不僅能更清楚本文所蘊含的意義,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展開討論和爭辯。課堂的時間雖然是有限的,但是教師也要有效分配課堂時間,保證學生有充足的的時間進行思考、討論與爭辯。因此教師首先是針對問題組織學生進行有序地討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要引導學生用平正公允的態度進行辯論,使其懂得要尊重不同的觀點,并在不同的觀點中尋求合理的東西。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在適當的時間給予學生方法的指導和引導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并周密地論證自己的觀點。通過課堂交流不僅促使學生比較全面、準確地理解課文,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精神。
第三,開拓教材的研究價值。有效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不僅要可以從生活中尋找研究課題,教師還要善于從教材中尋找研究課題。在開拓教材價值時如教師可以采用比較教學法。如在學習蘇洵的《六國論》時,可以和李楨的《六國論》進行橫向比較,使學生進一步清晰明確蘇洵的《六國論》的論證方法、語言風格等。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再創作或者是研究性報告。如歐陽修的《伶官傳序》一文,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寫一篇感悟的文章,有效調動了學生研究學習的主動性。
二、拓展延伸:在課外閱讀中開展研究性學習
1.引導學生閱讀文學經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些研究性學習的作業。例如要求學生讀一本文學名著,或者是一篇散文、一組詩歌等,然后寫一篇文學評論,或者是讀書筆記、讀后感等。這樣的作業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通過感受文學作品的形象和意蘊,從而提升自己的語言感悟品味,而且還能夠逐漸培養學生對文學的興趣,但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會了研究學習。
2. 引導學生自由文學創作,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創新精神。新課改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利用語文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例如在學習小說單元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這樣的研究性學習作業,要求學生在閱讀5篇短篇小說的基礎之上,根據小說的特點,自由創作一篇短篇小說。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閱讀鑒賞的基礎上自己去發現和總結小說的特點,將所學知識用于實踐,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進而通過學生親身的實踐創作來培養創新的能力。
三、專題研究:在課題研究滲入研究性學習
在高中語文教材內容的編排上,一共安排了12個專題的“綜合性學習”,尤其是高中《語文》第五冊和第六冊中還專門設計了一些專題研究性質的學習內容,比如《孟子》研究,李白詩歌研究、《紅樓夢》研究等等。這就為教師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條件。
1.合理指導學生建立課題研究小組。為了保證“專題研究”的順利進行,通常都是由一個課題小組來進行研究,因此,教師首先就是要將全班同學分組,建立課題研究小組。但是教師必須要注意考慮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是否相同,還要考慮學生的學習和研究能力上是否能夠相互補充,相互提高。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讓具有不同性格、愛好、志趣的人分在一個組內,這樣能夠有利于鍛煉和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以小組的形式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從實質上說,正是科學研究精神的具體表現之一,也是我們現代社會生活所必須具有的一種重要學習形式。
2.指導學生恰當地選擇課題。當前學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中感到最困難的就是不知如何選擇研究的課題,所以教師應首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其次要適當指導學生選擇課題。教師指導學生另辟蹊徑,利用創造性思維,表達自己的見解,從而行成課題,還可以由教師直接提出一些難易適度、與學習目標一致的課題,讓學生去選擇。例如在解讀《逍遙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哲學、心理及美學的角度去研究理解;也可以指導學生運用類比聯想提出課題。
3.指導學生恰當地選擇研究方法。一般說來,研究方法是很豐富的,比如實驗法、觀察法、文獻法、調查法等。在實際的課題研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研究課題和內容來決定選擇哪種研究方法。在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中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有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但是限于學生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情感態度,教師不要刻意追求學生的知識體系是否完整,只要學生在某一點有所發現,有所探究即可,最重要的讓學生采用整體感知、創新表達等來提高學習效果。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中注重實施研究性學習,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嗎,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精神,而這正是新課改所倡導的。因此要重視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將其貫穿到學習中。
參考文獻
1 田磊.我國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問題與反思[D].河北師范大學,2013
2 陳國瑩.新課程背景下農村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實施策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
3 王躍春.中學語文研究性學習的誤區及反思[D].重慶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