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菊紅
摘 要: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堂多元化教學及教學設計來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其自學能力,是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本文將從初中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的現狀分析入手,探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以從根本上改變英語填鴨式教學的模式。
關鍵詞: 英語教學 自學能力 重要性 培養途徑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自學能力是現代人才必備的能力,也是衡量人才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長期存在“填鴨式”、被動式的授課模式,導致學生往往按部就班、缺乏學習活力,而這種“慢半拍”的學習方式也導致學生自學能力的欠缺。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早已成為教育者的共識,尤其類似英語、語文這些文科性、語言性的學科,自學能力反倒是學生提高學習成績、熟練運用學科知識的“利器”。培養初中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基礎的,初中學生具備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就能獨立進行思考和學習,有助于塑造其獨立的人格和快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英語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當前初中英語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的大事。
一、自學能力在初中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及現狀分析
自學能力是學生有目的、有計劃、主動地進行獲取知識的能力,是學生的自愿、主動的行為,而非受外界強迫、被動地學習行為。我國教育家葉圣陶曾說“教是為了不教,不教是為了養成學生一輩子自學的能力。”在當今社會中,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其他知識與能力只能靠學生通過自己進一步的努力去學習獲得,學生只有學會了怎么樣學習,才能從容面對未來社會的挑戰。我國初中英語教學屬于學科“入門”教學,雖然大部分學校早已在幼教、小學等初級階段開設英語課程,但學生真正學習英語大多從初中階段開始,而長期的應試教育模式,導致學生過分在乎成績分數,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英語學科實用性強,課堂上緊跟教材亦步亦趨的學習方式顯然不能滿足英語“爆炸式”的知識點,這就需要學生必須學會自主接收和處理相關信息,在這個過程中,自學能力就成為了學生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自學能力的養成,能夠有效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其創造能力,雖然我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嘗試,但并非短時間內就能取得明顯成效,我們初中英語教育者有責任去改變學生自學能力欠缺的現狀,這是培養現代化人才的必經之路。
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
初中學生個體差異較大,其語言基礎、家庭教育背景、學習目的等都各不相同,我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之中,必須根據學生的特殊情況進行差別化、分層式教學,從而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其都能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
1.從英語基礎入手,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能力。要想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能力,那么就必須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起點高度”,即具備英語基礎知識,如此方可進行自學。在初中英語中,語音、詞匯和語法是最為基礎的知識,也是學生自學“起步”的難點,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規范、糾正學生的不良讀音習慣,一定要讓每一位學生能夠掌握英語的讀音拼寫、拼讀知識。對此,教師可以通過一些讀音游戲或學生領讀的方式來加深學生的記憶印象。而在詞匯和語法上,則以單元知識為例,講究讓學生自主模仿、造句,強調以趣味性的理解記憶為主的詞匯、語法記憶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課堂氛圍的塑造以及對英語知識的生動性、趣味性講解,等到將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提升到一定的階段就需要鼓勵和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性預習、復習,以保證自學的效果。
2. 從教學設計入手,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它能讓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并產生持續、強烈的學習欲望,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最有效的途徑。為了激發初中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從教學設計上入手,利用一切有利的教學條件,并加強對學生的學習動因的分析,以達到激發學生的興趣的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開展多元化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繪畫、課堂游戲、競賽表演、獎懲等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所提供的圖片、影音、多媒體課件、游戲內容等要契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同時,在教學設計上,教師要充分利用每個教學環節,如預習、正課學習、復習等,營造一個具有強烈競爭性、活躍性的教室環境,使學生能夠放下對英語的“戒心和玩心”,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
3. 從學習態度入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英語學習習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自學效果,自學能力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它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具備,這就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保障。在教學中,教師尤其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態度的“修正”,使其在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之下,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學生對英語閱讀、寫作及口語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養成如寫英語日記、與人合作的探究式學習方式、每天閱讀固定英語讀物的習慣等等。同時,教師要在課堂預習、總結上下功夫,使之形成固定的學習板塊,學生明確了學習框架之后就能自主開展新課程的預習以及舊知識的復習,從而形成自主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 蔡燕.基于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實踐[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02)
2 華茵.淺論初中英語學生自學能力培養方法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