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貞
摘要: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社會各界對中學美術教育表現出更多的關注,此時的美術教育已經不是簡單的摹寫和技法的訓練,更多的是中學生興趣和創造性的培養,以及身心的全面發展。游戲教學法正是符合新課程要求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表現欲望和想象力,在現在的美術教育中廣泛運用并且倍受歡迎,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但游戲教學法自身也存在很多的問題,例如:如何兼顧課堂的學習氣氛與課堂效率等等。
關鍵詞:游戲學習法;中學美術課堂;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的推行,我國的教育發生了許多變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注】現在的美術教學已經不是單純的技法練習,在新世紀的今天,我們看重的是學生的創造能力、審美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教師要以怎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也就變得尤其重要。游戲教學法在各地的美術課堂中已漸漸普遍,但對于教師來說,使用這種方法教學使學生在美術課堂中能夠積極的配合,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也絕非易事。下面筆者將對這些問題進行簡單分析。
一、學生單純追求游戲熱鬧,忽略對美的過程探究
教學情境是教師以教學內容為基礎,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完成教學目標為目的而創造出的一種特定的教學環境,教師利用游戲教學法將學生引入游戲情境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游戲教學法不同于傳統的“填鴨式”學習,學生學習得非常輕松,但筆者也發現,并不是所有學生都真正的學到了這堂課應該學到的知識,除了幾個同學回答問題以外,有的學生還在寫其他科目的課堂作業、聊天。他們單純的將美術課看做一堂能夠放松自己的課,等待著游戲的階段,為了游戲而游戲,喪失了學習的心態,學生只是對游戲產生了興趣并沒有達到通過游戲激發學生對知識的真正興趣的目的,這樣喪失了游戲教學的主要作用。
一堂好的美術課并不是越熱鬧越好,讓學生“動”起來是教學改革的一個目的,但并不是最終的目的,我們希望通過游戲教學法讓學生不僅僅是對游戲感興趣,更主要的是對課堂知識感興趣,讓學生們在動起來的同時也充實他們的精神生活,使學生掌握知識,而不是停留在熱鬧的表面,使學生將美術課當成游戲課,忘記自己在學習。這樣游戲教學就失去了本質的意義。
二、教師片面追求活動氣氛,忽略知識技能的培養
傳統的美術教學方法往往是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張范例,學生在下面臨摹,甚至規定學生要按同樣的比例,同樣的表現手法。這顯然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但另一方面也加強了學生的知識與技能。
尹少淳教授曾說學科教育的目標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知識目標,二是人的目標。這兩個目標表現出的是一種對立統一的關系。知識目標的實現就是我們所說的“知識技能”目標,而人的目標則是通過知識技能目標而培養出的基本素質能力。”傳統的美術教學可能更加重視達到知識與技能的教學目標,強調知識技能目標的重要性,但情感態度、過程方法的教學目標就有所欠缺。美術活動是一個創造性的活動,在美術教學中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簡單的完成知識與技能的目標是不夠的,因此“游戲教學法”便在美術課堂中流行起來。但這樣也進入了一個誤區:許多教師在一味追求課堂效果,培養學生創造力,提高審美能力的同時忽略了“知識技能”的教學目標。
三、教師對“游戲教學”的認識不全面,游戲設計不當
“游戲教學”并非所有的課程都適合,也并不是所有的游戲都可以達到“游戲教學”的目的,例如一些理論性較強的美術課。在課上專業基礎較強的學生積極的舉手回答問題、上臺練習,是想表現自己。但大部分同學沒有接觸過素描,對這些知識沒有了解,也沒有強烈的想了解的欲望,他們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并不高,在游戲練習階段也不知道應該從何下手。這都是因為游戲設計沒有將學生的情感與教材緊密結合。
在整個中學階段,學生的情感帶有很強的情境性,容易受他們身邊所熟悉的事物、景物影響,并且他們的喜怒哀樂都將表現出來,對于他們不熟悉的事物他們往往表現的是種好奇心,興趣點并沒有達到最高,這樣的課堂老師很難把握。
在當代的美術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漸走向衰退,由更加合理、現代化的新的教學模式代替。但是,當老師吸收新課改的思想并且貫徹游戲法教學的同時,并沒有達到他們預想的效果,學生無法快速掌握新的知識,教師也無法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甚至一堂課下來還會覺得特別累。這就在于教師對游戲法教學的認識偏差。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教師在采用該方法進行教學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原則:與學生的心理相結合,與教學內容結合;設計游戲時應注意游戲的趣味性,不應過于復雜;加強學生的合作能力;游戲的設計需要全面性保證符合所有學生的接受能力同時也要把握時機的介入,找到游戲實施的最好時間,發揮游戲的最大功效。
筆者希望在以后的教學道路上,可以繼續將“游戲教學法”應用,教師在設計游戲時不僅注意學生情感素質的培養也可以使學生的技能得到訓練,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總結經驗,做到教師高效教學,達到預想的效果。
【注釋】
該綱要經國務院同意,由教育部頒發,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印發。該綱要旨在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鄧魯萍.國外教學游戲理論的形成、發展、對我們的啟示(續)[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1993(07)
[2]尹少淳.兒童美術教育的支點[J].美術,2009(11)
[3]尹少淳.美術教育發展趨勢的把握與美術課程構建的對策[J].美術觀察,19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