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娟
摘 要 幼兒天性是美好的,這就需要教育者在施行教育的過程中始終站在保留幼兒天性的角度,尋求有益于幼兒身心發展教育方式。在我國目前的教育環境下,幼兒教育者糾結于是否采用游戲化的策略進行教學,此話題極易引發爭論。本文基于小班幼兒民族音樂課堂的授課方法探討,選擇應用游戲化的策略進行執行,凸顯教學成果,闡述了幼兒音樂活動中運用游戲導向式教育的優勢,為教師或相關學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開展小班幼兒民族音樂活動提供借鑒。
關鍵詞 小班幼兒 游戲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Game Strategies of Small Class Children's Ethnic Musical Activities
ZHU Chunjuan
(Zhangjiagang Donghuyuan Kindergarten, Zhangjiagang, Jiangsu 215600)
Abstract Children are wonderful nature, which requires educator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education have always stood keep children nature perspective, seeking to benefit mental and physic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education. Under China's current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ntangled in the game of whether to adopt teaching strategies, this topic can easily lead to controversy. Based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small children to explore folk music classroom, select the application game of strategy execution, highlighting the teaching achievement, early childhood music activities elaborated using game-oriented educational advantages for teachers or scholars to carry out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small children learn folk music activities.
Key words small class children; game; strategy
1 民族音樂、民間童謠活動中的游戲化策略分析
1.1 以“自主式體驗快樂”為導向,激發幼兒內心的音樂興趣
“自主式體驗快樂”的教育方法,能夠讓幼兒體會出沉浸在美妙音樂中的感覺,有時能夠跟著音樂手舞足蹈,這就是讓兒童獲得體驗的快樂,民族音樂的魅力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幼兒通過對音樂的共鳴,和小伙伴之間建立一種友誼,共同回應彼此的感受。如:《手指歌》歌詞最后兩小節的節奏是┃讇磚?┃,后又增加四分、八分、十六分等節奏,如“媽媽洗衣服┃嘩-┃嘩-┃”、“姐姐拍皮球┃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孩子們感到十分有趣,既是唱歌,又有游戲,同時還能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幼兒的一日活動充滿了對未知的渴求,音樂能夠安撫幼兒的心靈,加入音樂的活動能夠輔助幼兒建立基本的知識認知體系。
1.2 強化游戲與音樂的融合性
幼教運用游戲化的課程教學,令幼兒更容易在不知不覺記憶或哼唱童謠歌曲,例如:教師在教幼兒學唱民謠時,可以邊做模仿動物的動作邊教幼兒學唱民謠,比如《小老鼠上燈臺》,讓幼兒在學習唱民謠的同時,學會了模仿小動物,讓孩子們表現出一種童真的愉悅、享受了民族音樂之美。
1.3 游戲化的教學方式有益于幼兒個性的自由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游戲的話題討論不再局限于教育游戲開發的傳統視角,而是擴大到更加廣泛的領域,國外很早就開展了游戲化的教育過程,其原因在于:首先,游戲是由人本身的內在驅動和自發的,兒童愿意參與游戲,游戲中包含了較多的非字畫面或符號,對于聲音或者音樂的創造和想象也包含在游戲之中;其次,游戲讓兒童主動參與其中,從而令兒童沉浸在他們自己的游戲世界中,在他們的潛意識里將游戲與民族音樂有效的聯系起來;最后,游戲的目標是靈活的,對幼兒發展沒有任何束縛感。
在游戲中,注意力放在游戲的方法與過程中,而非一個既定的結果上,重要的游戲過程本身,與它的結果呈現無關。這就是過程導向,而非結果導向。游戲是我國目前幼兒民族音樂活動課堂的構建目標,策略是根據形勢而生成的一系列行動和思考。兒童的游戲本質根植于兒童的天性里,兒童通過游戲的過程構建其自身的夢想世界,逐漸讓幼兒感知到生活其中的樂趣,也是基于游戲的體驗,慢慢讓幼兒成長并成熟,游戲實則貫穿了生命的各個階段,對兒童未來的發展起到不可預估的重要作用。在課堂音樂活動中融入游戲不僅僅有益于授課過程,更是對孩子自身人格的培養和各種能力的形成貢獻力量。例如:孩子的協調能力、專注力、創造力等等。
2 民族樂器聽辨中暗涵的游戲化策略
音樂課程作為一個重要的課程分支,在幼兒教育中極其重要,是非常必要的教學活動內容,游戲的融合更使得教學過程有了進一步的優化,提高教學質量,有益于幼兒心理健康。
幼兒已經可以用少量的語言來將其自身在生活所感知到的東西表達出來,并且把接觸到的事物有機的聯系到一起。兒童的思維模式中存在一種象征轉化,即兒童容易受到周圍事物的干擾和轉移注意力。游戲也能夠起到轉移幼兒注意力的作用,包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道具的使用,都與幼兒能夠感知到的世界形成一定的聯系,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營造出他們的學習環境。例如:在小班幼兒民族音樂活動的既定課程中,教師運用節奏的媒介物——腰鼓進行節拍的掌控,民族音樂具有節奏強、動作緩慢等特點,腰鼓的擊打能夠表現出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同時,在幼兒看來教師腰間的腰鼓就成為了一種意識依托,幼兒借此產生聯想,從而記住兩者之間的微妙聯系。由于幼兒的語言記憶和表達的功能沒有成熟,所以游戲過程中的視覺印象就成了幼兒記憶的重要線索。
3 將“道具”用作轉移幼兒注意力的游戲化策略
在游戲中,道具是“游戲化”的依托,而探索是“游戲化”的真正體現,這種理解方式便于教師在實際的小班幼兒音樂活動中順利完成教育過程,游戲的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以獨特的具有吸引力的方式展開,化成幼兒能夠理解的聲音、畫面或動作。在幼兒的意識范疇里,更看重的是教師行為的導向性而不是其依托的物品,兩者的重心一般可以單項轉移,而不可逆轉。例如:同樣是在小班幼兒民族音樂活動中,在打擊樂課堂上,引導幼兒把吸引力放在打擊樂器——小手鼓上,試圖教小朋友認識民族樂器。教師開始給每個小朋友手中配有一只小鼓,發到后來,發現教學用的道具鼓量不足,有一個小朋友沒有拿到小手鼓,教師使用另一種同樣具有吸引力的物品代替其他小朋友手中的小手鼓給到最后那個小朋友手中,此刻發現,其他已經拿到小手鼓的幼兒的注意力全都轉移到教師剛剛送出的新物品上,導致對自己手中物品的忽視??梢?,幼兒并不在意物品本身的屬性,而是在乎教師如何在活動中做出引導,附加給新物品的價值信息是否高于原物品,讓幼兒在這樣的過程中形成一種認知,從而對事物產生印象和對價值的理解。所以,對于整個環境或環境中的某個具體實物來說,在幼兒的眼中,游戲活動過程很容易演化成象征性物品的轉移過程,讓重點物品與民族音樂進行有效連接,這就是游戲或游戲道具帶給民族音樂活動教育的啟示。
4 結束語
盡管我國幼兒園的教育仍以組織不同年齡層的幼兒分別傳承事先規劃好的課程,以灌輸簡單知識和組織安全活動為主,并且以游戲化的形式開展小班幼兒民族音樂活動到底會對幼兒未來發展產生何種影響也無從考證,但是游戲融入民族音樂活動這一過程定會逐漸凸顯其優勢,游戲永遠不會在幼兒教育的領域消失,幼童的心靈自由與追逐游戲將是幼兒音樂活動的最終導向,從而積極開啟他們漫長而又極其寶貴的學習生涯。
參考文獻
[1] 潘華東.給孩子創造一個玩學習的快樂天空[J].信息技術教育,2010.10(5):105-106.
[2] 柳棟.關于學習游戲化的思考[J].現代教學,2011.3(5):210-211.
[3] 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0.12(6):189-192.
[4] 莊桂麗.幼兒語言活動探究式學習特點與教師的指導策略[J].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青海卷),2010.5(2):278-280.
[5] 付蓉.游戲探究式學習模式的過程及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3(6):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