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剛+夏云建
摘 要 本文從漢派文化內涵入手,分析介紹賽馬人才培養能為漢派文化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并且自身能夠形成特色,成為打造漢派文化的新亮點等方面的作用,探討賽馬人才培養對漢派文化振興的意義。
關鍵詞 賽馬 人才培養 漢派文化
中圖分類號:G882.1 文獻標識碼:A
Take the Horse Racing Talents Training to
Promote the Wuhan-style Culture
YU Gang, XIA Yunjian
(The Sports and Equestrian Academy of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56)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the Wuhan-style culture, analyze horse racing training can provide talent support to Invigorate the Wuhan-style culture, and can Forming characteristics by itself , Become the new bright spot which in Creating Wuhan-style culture ,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Horse racing talents training to Invigorate the Wuhan-style culture.
Key words racing; personnel training; Wuhan-style culture
1 漢派文化的內涵
文化是一種復雜的現象,似乎任何現象都可以歸結為文化,因此,難以簡單對其進行定義。目前,較普遍的觀點認為,文化是全人類在不斷的改造自然以及不斷的改造社會過程中所創造的不僅包括物質財富而且包括精神財富在內的總和,為人類文明的產物。作為文化現象的構成部分,每一座城市也都有其獨特的文化,比如北京有“京派文化”,上海有“海派文化”,廣州有“嶺南文化”等。作為華中地區的特大中心城市,武漢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其經濟文化對周邊地區的影響與輻射,逐步形成以武漢為中心的獨特城市文化——“漢派文化”。漢派文化所體現的是一個城市的精神和人文環境,從而來影響建筑、語言、文藝、服裝等各個方面,比如曾經聞名全國的“漢派服飾”等。
2 漢派文化的困境與出路
漢派文化作為荊楚文化的一部分,有著3500年的悠久歷史,積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武漢是一座具有悠久文明傳承的歷史文化名城,同時又是湖北省省會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江中游和南北交通的樞紐。武漢是盤龍之城、黃鶴之鄉、首義圣地,有大禹治水、屈子行吟、伯牙鼓琴、李白放歌的佳話,還有楚劇、漢劇、皮影戲、漢繡這些文化瑰寶……但也許是文化資源過于豐富,反而難以突出重點,造成我們沒有能代表武漢文化的城市名片,沒有構建起武漢的城市文化品牌,造成了漢派文化特色不鮮明,傳播不廣泛等困境。在我國的著名大城市中,北京有“京派文化”,上海有“海派文化”,廣州有“嶺南文化”等,其他的還有大連的“足球文化”、青島的“啤酒文化”、濰坊的“風箏文化”等。這些特色鮮明的城市文化使人們對相應城市印象深刻,無形中增加了這些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促進了相應城市的發展。漢派文化將展示一種什么樣的特色文化呢?這是武漢一直在不斷探索,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滿意的答案。長期以來,武漢市將打造楚文化作為漢派文化建設的基礎,但是,效果并不令人滿意。這是因為,楚文化與其它類型地域文化相比,由于其獨立發展期遠在2000多年以前,中間出現了隔斷。缺少其它地域文化,如嶺南文化等普遍具有的良好的歷史延續性,這就大大削弱了楚文化的品牌號召力。因此,武漢必須發掘其他有吸引力的特色文化,著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以此作為構建漢派文化的基礎。而以賽馬運動為代表的馬文化作為武漢文化的組成部分,有其鮮明的特色和巨大的影響力。因此,應大力發展賽馬運動,以賽馬人才培養促進“漢派文化”振興。
首先,賽馬運動是一項高尚流行的世界性運動,在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蓬勃開展,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同時,賽馬運動還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價值,成為很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支柱之一,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比如在澳大利亞,賽馬業是其第四大產業,僅次于羊毛業、礦業和教育業,每年提供200000個以上的就業機會和貢獻63億的GDP。
其次,武漢本身也有著悠久的賽馬運動歷史,有良好的賽馬運動群眾基礎以及深厚的賽馬運動文化底蘊。20 世紀初期,武漢曾擁有西商、華商、萬國三大跑馬場,數量居中國之冠。因此,武漢曾經享有“賽馬之都”的美譽。改革開放后,武漢市又是最早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恢復商業賽馬的城市之一。而且,武漢市2003年就建成了目前為止全國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的東方馬城賽馬運動中心,具備開展賽馬運動的物質基礎。從2003年開始,武漢市每年都會在此舉辦國際性的賽馬節——“武漢國際賽馬節”,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了11屆。賽馬節邀請全國及世界頂尖賽馬運動員參加比賽,以此來帶動和促進武漢的賽馬運動發展。通過賽馬節的舉辦使人們了解賽馬運動,接受賽馬運動,從而最終熱愛賽馬運動。除了賽馬節以外,武漢市還大力推動賽馬運動的普及,不僅豐富了人民群眾的體育文化生活,滿足了人民群眾對馬術及速度賽馬運動的熱愛,而且,對推廣賽馬運動、傳播馬文化、振興中國馬產業也都產生了較深遠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武漢市通過大力發展賽馬運動來推動對城市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發掘,使馬文化融入了武漢城市文化的范疇,奠定了武漢作為中國“賽馬之都”的地位,構建了“漢派文化”的基礎。endprint
第三,作為華中地區的特大中心城市,武漢近幾年的發展非常迅猛,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特別是城市經濟實力明顯增強,GDP連續5年跨越千億臺階,從2002年的大約1493億元迅速躍升到2013年的突破8000億元;城市經濟實力的增強,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對包括體育娛樂消費在內的文化生活消費需求也會極大提升,特別是對新興、時尚、高端的體育運動項目如賽馬運動的需求也會大幅提高,這必將促進賽馬運動在武漢的蓬勃發展。而賽馬運動的快速健康發展離不開賽馬人才的支撐,因此,賽馬人才的培養是當務之急。
3 賽馬人才培養對漢派文化振興的促進作用
3.1 為漢派文化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高等教育在知識經濟時代面臨著老專業改造和新專業設置的問題。特別是城市文化建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后,高等教育的專業創新,就直接關系到城市文化建設的繁榮問題。以賽馬運動引領漢派文化振興,離不開大量賽馬相關人才的支撐。沒有大量的賽馬相關人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賽馬運動興起。由于我國開展賽馬運動的時間還很短,對這項運動了解的人還不多,造成賽馬運動的從業人員素質普遍不高,而接受過正規專業教育的賽馬從業人員更是鳳毛麟角。這種賽馬人才缺乏的現狀嚴重阻礙了賽馬運動的健康發展,也成為了武漢打造“賽馬之都”的瓶頸。以武漢東方馬城從業人員為例:經過企業調研,2010 年賽事組織與管理崗位人員需求約 130 人,未來三年將達到 1200多人,騎師崗位需求將達到 56 人,馬房管理及馬匹護理崗位需求將達到 300多人,賽馬競猜崗位需求將達到 657 人。因此,賽馬產業人才的培養已成當務之急,為漢派文化的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武漢東方神馬集團人才需求表(典型崗位)
為緩解武漢賽馬運動人才缺乏的困境,武漢商學院在全國率先開辦了 “社會體育(賽馬產業管理方向)”專業,并與武漢東方神馬集團及其下屬機構武漢東方馬城合作,成立了全國首個馬術學院,雙方共同合作,由校方和企業選派專門人員參與學院的教學管理和人才培養工作,如東方神馬集團總裁及武漢商學院體育與馬術學院院長都身兼合作辦學的馬術學院院長,協調辦公,下設實習實訓等辦公室,由學校派專業老師常駐企業,協助企業進行實習實訓管理,并特聘中國馬協和國內外知名賽馬專家擔任客座教授,構建賽馬產業管理專業產學合作人才培養機制,為漢派文化振興提供人才支撐。一旦有了大批賽馬產業高級應用型人才,就可緩解武漢賽馬運動人才缺乏的困境,漢派文化的繁榮與振興必定指日可待。
3.2 形成特色,打造漢派文化的新亮點
社會體育(賽馬產業管理方向)人才培養有特色,自身就成為漢派文化的新亮點。武漢商學院社會體育(賽馬產業管理方向)人才培養,體現了現代體育產業發展方向,時代特征鮮明,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空前關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多個國家的高等學校、馬業公司紛紛來??疾?、交流,及表達合作意愿;中國青年報、中國日報、香港文匯報、湖北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湖南衛視、臺灣東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多次作專題報導,肯定了武漢商學院率先開設社會體育(賽馬產業管理方向)和創建馬術學院,賽馬人才培養充分體現出與行業接軌,市場接軌的辦學特色和專業發展方向。這些都顯著擴大了武漢作為內陸城市的影響,城市知名度不斷上升,成為漢派文化的新亮點。
4 結論
每一座城市都應有其獨特的文化,對于武漢來說,漢派文化的振興離不開賽馬人才的培養。因為,賽馬人才培養能為漢派文化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并且自身能夠形成特色,成為打造漢派文化的新亮點。
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3g585
參考文獻
[1] 吳永平.試論“漢派”文化[J].湖北社會科學,2005(11):156-158.
[2] 劉合群.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新使命:城市文化建設[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4(1):1-3.
[3] 陳業桃.高等教育在城市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淺探[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5(3):87-88.
[4] 余剛,夏云建.賽馬運動對武漢城市文化建設推動作用的研究[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13(1):5-7.
[5] 余剛.論賽馬產業管理專業產學合作人才培養機制[J].科技信息,2011(27):126.endprint
第三,作為華中地區的特大中心城市,武漢近幾年的發展非常迅猛,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特別是城市經濟實力明顯增強,GDP連續5年跨越千億臺階,從2002年的大約1493億元迅速躍升到2013年的突破8000億元;城市經濟實力的增強,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對包括體育娛樂消費在內的文化生活消費需求也會極大提升,特別是對新興、時尚、高端的體育運動項目如賽馬運動的需求也會大幅提高,這必將促進賽馬運動在武漢的蓬勃發展。而賽馬運動的快速健康發展離不開賽馬人才的支撐,因此,賽馬人才的培養是當務之急。
3 賽馬人才培養對漢派文化振興的促進作用
3.1 為漢派文化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高等教育在知識經濟時代面臨著老專業改造和新專業設置的問題。特別是城市文化建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后,高等教育的專業創新,就直接關系到城市文化建設的繁榮問題。以賽馬運動引領漢派文化振興,離不開大量賽馬相關人才的支撐。沒有大量的賽馬相關人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賽馬運動興起。由于我國開展賽馬運動的時間還很短,對這項運動了解的人還不多,造成賽馬運動的從業人員素質普遍不高,而接受過正規專業教育的賽馬從業人員更是鳳毛麟角。這種賽馬人才缺乏的現狀嚴重阻礙了賽馬運動的健康發展,也成為了武漢打造“賽馬之都”的瓶頸。以武漢東方馬城從業人員為例:經過企業調研,2010 年賽事組織與管理崗位人員需求約 130 人,未來三年將達到 1200多人,騎師崗位需求將達到 56 人,馬房管理及馬匹護理崗位需求將達到 300多人,賽馬競猜崗位需求將達到 657 人。因此,賽馬產業人才的培養已成當務之急,為漢派文化的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武漢東方神馬集團人才需求表(典型崗位)
為緩解武漢賽馬運動人才缺乏的困境,武漢商學院在全國率先開辦了 “社會體育(賽馬產業管理方向)”專業,并與武漢東方神馬集團及其下屬機構武漢東方馬城合作,成立了全國首個馬術學院,雙方共同合作,由校方和企業選派專門人員參與學院的教學管理和人才培養工作,如東方神馬集團總裁及武漢商學院體育與馬術學院院長都身兼合作辦學的馬術學院院長,協調辦公,下設實習實訓等辦公室,由學校派專業老師常駐企業,協助企業進行實習實訓管理,并特聘中國馬協和國內外知名賽馬專家擔任客座教授,構建賽馬產業管理專業產學合作人才培養機制,為漢派文化振興提供人才支撐。一旦有了大批賽馬產業高級應用型人才,就可緩解武漢賽馬運動人才缺乏的困境,漢派文化的繁榮與振興必定指日可待。
3.2 形成特色,打造漢派文化的新亮點
社會體育(賽馬產業管理方向)人才培養有特色,自身就成為漢派文化的新亮點。武漢商學院社會體育(賽馬產業管理方向)人才培養,體現了現代體育產業發展方向,時代特征鮮明,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空前關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多個國家的高等學校、馬業公司紛紛來??疾?、交流,及表達合作意愿;中國青年報、中國日報、香港文匯報、湖北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湖南衛視、臺灣東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多次作專題報導,肯定了武漢商學院率先開設社會體育(賽馬產業管理方向)和創建馬術學院,賽馬人才培養充分體現出與行業接軌,市場接軌的辦學特色和專業發展方向。這些都顯著擴大了武漢作為內陸城市的影響,城市知名度不斷上升,成為漢派文化的新亮點。
4 結論
每一座城市都應有其獨特的文化,對于武漢來說,漢派文化的振興離不開賽馬人才的培養。因為,賽馬人才培養能為漢派文化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并且自身能夠形成特色,成為打造漢派文化的新亮點。
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3g585
參考文獻
[1] 吳永平.試論“漢派”文化[J].湖北社會科學,2005(11):156-158.
[2] 劉合群.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新使命:城市文化建設[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4(1):1-3.
[3] 陳業桃.高等教育在城市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淺探[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5(3):87-88.
[4] 余剛,夏云建.賽馬運動對武漢城市文化建設推動作用的研究[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13(1):5-7.
[5] 余剛.論賽馬產業管理專業產學合作人才培養機制[J].科技信息,2011(27):126.endprint
第三,作為華中地區的特大中心城市,武漢近幾年的發展非常迅猛,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特別是城市經濟實力明顯增強,GDP連續5年跨越千億臺階,從2002年的大約1493億元迅速躍升到2013年的突破8000億元;城市經濟實力的增強,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對包括體育娛樂消費在內的文化生活消費需求也會極大提升,特別是對新興、時尚、高端的體育運動項目如賽馬運動的需求也會大幅提高,這必將促進賽馬運動在武漢的蓬勃發展。而賽馬運動的快速健康發展離不開賽馬人才的支撐,因此,賽馬人才的培養是當務之急。
3 賽馬人才培養對漢派文化振興的促進作用
3.1 為漢派文化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高等教育在知識經濟時代面臨著老專業改造和新專業設置的問題。特別是城市文化建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后,高等教育的專業創新,就直接關系到城市文化建設的繁榮問題。以賽馬運動引領漢派文化振興,離不開大量賽馬相關人才的支撐。沒有大量的賽馬相關人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賽馬運動興起。由于我國開展賽馬運動的時間還很短,對這項運動了解的人還不多,造成賽馬運動的從業人員素質普遍不高,而接受過正規專業教育的賽馬從業人員更是鳳毛麟角。這種賽馬人才缺乏的現狀嚴重阻礙了賽馬運動的健康發展,也成為了武漢打造“賽馬之都”的瓶頸。以武漢東方馬城從業人員為例:經過企業調研,2010 年賽事組織與管理崗位人員需求約 130 人,未來三年將達到 1200多人,騎師崗位需求將達到 56 人,馬房管理及馬匹護理崗位需求將達到 300多人,賽馬競猜崗位需求將達到 657 人。因此,賽馬產業人才的培養已成當務之急,為漢派文化的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武漢東方神馬集團人才需求表(典型崗位)
為緩解武漢賽馬運動人才缺乏的困境,武漢商學院在全國率先開辦了 “社會體育(賽馬產業管理方向)”專業,并與武漢東方神馬集團及其下屬機構武漢東方馬城合作,成立了全國首個馬術學院,雙方共同合作,由校方和企業選派專門人員參與學院的教學管理和人才培養工作,如東方神馬集團總裁及武漢商學院體育與馬術學院院長都身兼合作辦學的馬術學院院長,協調辦公,下設實習實訓等辦公室,由學校派專業老師常駐企業,協助企業進行實習實訓管理,并特聘中國馬協和國內外知名賽馬專家擔任客座教授,構建賽馬產業管理專業產學合作人才培養機制,為漢派文化振興提供人才支撐。一旦有了大批賽馬產業高級應用型人才,就可緩解武漢賽馬運動人才缺乏的困境,漢派文化的繁榮與振興必定指日可待。
3.2 形成特色,打造漢派文化的新亮點
社會體育(賽馬產業管理方向)人才培養有特色,自身就成為漢派文化的新亮點。武漢商學院社會體育(賽馬產業管理方向)人才培養,體現了現代體育產業發展方向,時代特征鮮明,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空前關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多個國家的高等學校、馬業公司紛紛來??疾臁⒔涣鳎氨磉_合作意愿;中國青年報、中國日報、香港文匯報、湖北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湖南衛視、臺灣東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多次作專題報導,肯定了武漢商學院率先開設社會體育(賽馬產業管理方向)和創建馬術學院,賽馬人才培養充分體現出與行業接軌,市場接軌的辦學特色和專業發展方向。這些都顯著擴大了武漢作為內陸城市的影響,城市知名度不斷上升,成為漢派文化的新亮點。
4 結論
每一座城市都應有其獨特的文化,對于武漢來說,漢派文化的振興離不開賽馬人才的培養。因為,賽馬人才培養能為漢派文化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并且自身能夠形成特色,成為打造漢派文化的新亮點。
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3g585
參考文獻
[1] 吳永平.試論“漢派”文化[J].湖北社會科學,2005(11):156-158.
[2] 劉合群.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新使命:城市文化建設[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4(1):1-3.
[3] 陳業桃.高等教育在城市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淺探[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5(3):87-88.
[4] 余剛,夏云建.賽馬運動對武漢城市文化建設推動作用的研究[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13(1):5-7.
[5] 余剛.論賽馬產業管理專業產學合作人才培養機制[J].科技信息,2011(27):1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