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
摘 要:本文研究了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找出了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原因,最后,針對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發展勢頭一直都可圈可點,因此中小企業在這樣的大環境中能否健康的成長已逐漸為人民所重視,就目前狀況來說,中小企業的發展慢慢呈現上升態勢,在我國各項經濟指標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發顯現出來,但與中小企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不相適應的是,融資困難這一困擾著全球大多數國家的經濟難題,已成為阻礙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一道至關重要的門檻。
一、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一)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現狀。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
展,中小企業在促進社會的繁榮與穩定,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它儼然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支強有力的主力軍。據2012年國家發展研究中心統計,我國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越發突出,目前在我國的所有企業中,中小企業所占比重約為98%,創造的GDP占我國總值的60%,提供的有效就業崗位約占85%,開發的新產品占所有產品的75%。此外,專利發明項目也占了總數的65%,提供的稅收收入占據了全部收入一半。
(1)中小企業逐漸拓寬了我國的就業渠道,增加了不少就業崗位。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自然增長速度快等問題,使得我國的就業壓力相比其他國家而言更加嚴峻。再加上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下崗新增人口的安置工作也十分棘手。因此為了緩解就業壓力,中小企業在提供就業崗位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2)中小企業創造的經濟總產值占我國國民經濟總值的
60%,有力的推動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市場中有一定數量的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同時并存,可以有效的保證市場競爭壓力的存在,從而有效地調節市場結構,使市場充分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3)隨著近幾年來我國科技的不斷進步,中小企業中科技型企業已經逐漸成為我國技術創新的關鍵主體。根據國家發改委2012年公布的最新數據可以看出,由中小企業開發的新產品占所有產品的75%,而專利發明項目也占了總數的65%。因此,推動中小企業快速成長并蓬勃發展,十分有利于我國科技的進步與繁榮。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1)內源融資能力不足、比重過高。我國的內源融資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內源融資是要依靠企業的自身積累和自有資金的情況來融資的。大多數中小企業的資金較為有限,內源融資能力明顯不足,從而導致了中小企業大都很難采取內源融資的方式籌集資金,一些大型企業采取的股權債權的融資基本上可以說是望塵莫及的。二是在企業的發展起步階段,由于經營規模過小和信息的不透明化等問題的普遍存在,企業不得不依靠自有資金來使企業發展壯大,從而直接導致內源融資所占的比重明顯過高。(2)外源融資充滿困難。目前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方式中債權和股權融資是最主要的兩種,但是這兩種方式都設有較高的門檻:從債權融資方面來說,債權的管理和企業債券的發行有一定的要求,據發改委企業債券發行辦法要求,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要求
500萬人民幣,但一般中小企業很難達到所規定的最小發行規模。從股權融資方面來說,由于我國資本市場尚不發達,資本市場比較單一,對企業的股票上市管理嚴格,審批程序復雜,周期長,因此對中小企業來說上市門檻高。(3)過于依賴銀行貸款。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不太愿意使用票據貼現方式進行融資,畢竟我國的信用和票據市場還不夠成熟完善,大家都有所顧慮,因此大多數中小企業也都愿意采取銀行貸款的方式來暫時緩解融資困境。但我國中小企業收到銀行歧視的狀況大為存在。
2011年商業銀行的貸款,其中客戶有80%以上是中小企業,但只占了貸款余額的12%,而大型企業則占了88%的比例。可見中小企業雖然在銀行貸到的款項很有限,但大多數還是會以此方式進行融資。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內部原因。(1)企業管理不規范。大多數中小企業都缺乏較為完善的管理模式,往往都是一人獨斷,失誤頻頻,更重要的是這些失誤所帶來的后果是難以估計。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中小企業的管理不規范,信息不公開透明,財務報表數據不真實,從而導致了信息不對稱情況的出現,使得企業與銀行之間的融資橋梁無法架成。(2)企業資產缺陷。中小企業大多具有生產規模小,資金少,沒有足夠的固定資產,可抵押品價值低等特點,因銀行往往要求固定資產作為抵押品而達不到金融機構放貸要求。因此,由于企業自身負債能力有限、資本金少、經營狀況不佳等問題,會直接制約了金融機構的放貸機會。(3)企業信用度不高。大多數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不佳,沒有形成較強的還款意識,導致一些不良信用狀況頻繁出現, 風險大為存在。另一方面,大多數中小企業出于逃避稅收的目的,不愿意向外界披露任何內部信息,會計信息令人產生質疑,信用貸款也受到影響。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外部原因。(1)金融機構。①銀行歧視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中四大國有企業占總額的69%,這種高度壟斷的情況直接阻礙了中小企業向中小金融機構貸款的機會,也使中小金融機構無法伸出援助之手。而出于效益或風險角度考慮,四大銀行也不大愿意貸款給中小企業。因此銀行給出的要求太高,幾乎封鎖了企業獲得貸款的機會,這種不公平的“嫌貧愛富”的現象十分嚴重[1]。②尚未建立完善的中小型金融機構體系。中小型金融機構就少的可憐,僅有的一些發展也十分緩慢,完全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發展要求。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像國外那種為中小企業提供專門服務的相關機構。因此想要與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相匹配,就憑目前我國擁有的一些股份制商業銀行是完全行不通的。③缺乏良好的擔保體系。由于中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不高,因此很難找到合適的擔保機構。此外,目前的擔保體系尚未完善,而且一些擔保機構規模小,資金比較匱乏,因此自身問題較為嚴重,對企業的幫助可以說是微乎其微,難以提供良好的擔保需求。(2)宏觀環境。①政策法規體系不規范。由于目前我國政策體系尚未達到完整、成熟的階段,一些信用、服務體系也尚未建立,缺乏相關的政府機構支持和幫助中小企業。因此政策法規的不健全,體系的不規范,使得政府相關部門難以提供一些專門的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幫助與支持。②信用體系缺失。信用體系的缺失對于中小企業和銀行的長期、穩定合作會起到消極的阻礙作用。大多數商業銀行都缺乏一個較為完善的信貸管理體系,相應的權利責任制度和激勵約束機制也不健全[2]。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信用體系,銀行就難以準確的評估風險,從而也難以使借款人按期償還欠款,就不能促進企業進一步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