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學 江西南昌 330013)
《會計學基礎》是會計學和其他經管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這門課程的學習好壞會直接影響學生后續會計專業課程的學習。但從目前該門課程教學情況來看,有一些學生反映這門課程難學,上課很難聽懂,會計理論知識抽象,學習興趣不太大,學后頭腦一片混亂;也有一些學生反映上課雖能聽懂,但課后不會做作業。另外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即使學習較好的同學,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卻并非很強,學完后不能較好地理解和掌握會計基本核算方法。總之,目前《會計學基礎》的教學效果不太理想,這些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
應該說這些年來,各個學校都在抓教學質量,各任課教師為提高教學質量也作了不懈的努力,但效果并不明顯。筆者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不外乎是二方面所致。
(一)客觀原因。從《會計學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來看,專業術語多、理論抽象枯燥、賬戶之間的相互結轉復雜且步驟多,課程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另外,《會計學基礎》是大學里開設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學生又是從高中上來的初學者,之前既沒有接觸過任何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也不了解企業會計的具體工作,頭腦一片空白。在這種情況下要求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會計學基礎的基本理論、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從而直接導致學生學習《會計學基礎》入門難的情緒產生。
(二)主觀原因。根據我們的調查了解,不管是傳統教學還是多媒體教學,目前《會計學基礎》課程普遍還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它的最大優點是教師容易掌握和使用,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個PPT就可以上課了。它最大的缺點是教學過程中缺少必要的師生互動,教師只顧照本宣科,不考慮學生的感受,教師對學生既沒有進行必要的引導和啟發,也不進行必要的提問和練習,所以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濃厚興趣。另外課堂上教師講課理論脫離實際,重點、難點內容不作對比分析和歸納總結,實踐教學流于形式,考試方式方法陳舊落后。
(一)要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開課之前學生無任何會計知識以及對企業生產經營不了解的情況,提高教學效果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學習會計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會產生學習動力,才會從根本上改變被動學習的狀況。
那么如何去激發學生學習會計的興趣呢?根據多年的教學體會,筆者認為一定要改變由教師唱主角、單一傳授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不管是傳統教學還是多媒體教學,每堂課都要精心備課,課堂上嚴密組織,要由師生雙方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積極采用引導啟發式教學、師生互動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活躍的課堂氣氛;理論結合實踐,突出會計理論知識的有用性。
比如在講授會計的任務時,如果采用平鋪直敘、照本宣科去告訴學生會計有哪些任務,那學生學習肯定枯燥無味、沒精打彩的,但如果能結合會計工作的實際,特別是如果能結合海爾、聯想等公司的具體事例去講解會計在這些公司是如何維護財經紀律、加強經營管理和參與經營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經營效果;在講會計的作用時,如果能請江西銅業集團、江西江鈴等全國知名的公司財務總監去講解會計在公司理財、生財和聚財中的作用,那么它對學生產生的感染力、吸引力是不可估量的。
再比如在講會計的本質時,可先讓學生在知網上查閱資料,然后在課堂上由學生發言陳述各自觀點,討論得出會計的本質,肯定要比教師按教材講解會計的本質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因為這種教學方法,不但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在討論中學生還能深刻懂得:對于會計本質的認識目前有各種不同的觀點,從而形成了不同的學派這個道理,其教學效果應該是非常明顯的。
又比如,在講材料采購業務核算時,教師在講解某公司用銀行存款購買甲材料應如何編寫會計分錄時,教師應該借此機會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如果款項未付、貨款已預付、貨款用商業匯票支付等情況下該如何進行會計核算;在講授銷售業務核算時,教師介紹賣方如何編寫會計分錄后,也應立即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此時買方該如何編寫會計分錄。這種啟發和討論式教學,不僅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形成師生互動,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能夠以此傳授學生學習會計時如何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由此及彼的學習方法。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能較好地提高教學效果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會計的濃厚興趣。
(二)充分利用圖表對比分析教學法。針對會計學基礎理論強、概念多,核算方法多,賬戶結轉程序復雜,初學者難理解以及容易混淆的特點,在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充分利用圖表對比分析法教學,那么也能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方法是通過對比、分析和歸納,將一系列抽象的概念、方法和賬務處理程序概括為圖表形式,利用圖表進行教學的方法。它直觀、具體、系統全面,便于不同概念的對比學習,能通過圖表區分不同概念、方法的異同,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比如在講解第一章總論時,如何去講解好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這兩個概念?如果采用傳統的方法,可能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氣,學生也沒有真正理解這兩個概念,但如果能借助圖表,在一張表中對比歸納兩者在確認收入、費用的基礎、應用條件、對財務的影響以及使用范圍等方面的不同,并結合數筆經濟業務在兩種不同會計處理基礎下如何計算各自收入、費用進行教學,學生就能較好地理解和掌握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這兩個重要的概念了。
錯賬更正法有多種,不同的方法使用范圍、錯賬的更正方法也是不同的,聽完課后,學生很容易混淆不清。在講授完錯賬更正法后,如果能與學生共同用二維圖表集中歸納總結不同錯賬更正方法的定義、錯誤類型、更正方法等內容,那么學生對錯賬更正法理解和運用就一定會很清楚了。根據筆者的教學體驗,在課程復習時利用圖表對比分析法教學,效果會更好。
借貸記賬法在制造企業主要經濟業務的核算是全書的重點和難點。講解的內容包括資金籌集、材料采購、生產過程、銷售過程、財務成果的形成和分配過程業務的核算。全章內容多、涉及的賬戶多、賬戶的對應關系復雜,如果運用“T”型賬戶,把資金籌集、供、產、銷及利潤形成和分配業務核算賬戶之間的對應關系以及賬戶結轉過程以圖表描繪出來,就能把全章的內容串起來,那么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就一清二楚了。用這種方法給學生復習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會計實踐教學。會計學基礎課程具有理論性和操作性很強的特點,因此要切實加強和改善會計實踐教學,使學生真正能理解和掌握會計基本概念和方法,破解學生入門難的問題。由于各種原因,目前會計實踐教學還是不太理想,教學效果也不明顯。如何加強和改善會計學基礎的實踐教學呢?
第一,在進行單項會計實驗前要安排學生到企業實地參觀一次,讓學生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辦事程序、會計機構的設置和會計人員的分工有初步認識,在會計綜合實驗過程中要再次安排學生到企業會計部門參觀了解,將會計實驗與會計實際工作對比,找出問題所在,把在校會計實驗課中遇到的問題向會計人員請教,并加以解決,會計綜合實驗后還要利用假期時間安排學生第三次到企業進行認識實習,把所學會計知識運用到會計工作中去。
第二,會計實踐教學應與會計理論教學結合一起進行。
目前各學校會計學基礎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完全分開進行的,先講理論課再進行會計實踐教學。理論課時在40左右,實踐課時在20左右。這種教學效果不太好,筆者認為每章理論課講完后要及時進行會計實驗,甚至每堂理論課講完后都有必要進行單項實驗練習。
比如會計憑證這一章教學內容這樣安排實踐教學為妥:教師講完原始憑證相關內容后,就可以讓學生在實驗室里練習如何填寫和審核普通發票、增值稅發票、收料單、領料單等原始憑證。在教師講完記賬憑證相關內容后,馬上可以讓學生練習如何填寫和審核專用記賬憑證、普通記賬憑證和匯總記賬憑證。在講授會計賬簿這章內容時也要及時安排時間讓學生在實驗室練習如何設置總賬、日記賬、明細賬等賬,練習如何過賬、結賬等內容。這種隨理論課進行的單項實踐教學很有必要,它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學練結合,因此這種教學方式很受學生歡迎,教學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但是假如這種實驗放在課程結束后再集中進行,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
會計核算組織程序這章講完后,要在會計模擬實驗室進行一次綜合實訓,課時在20節左右,每四到五人為一組,人員要分工,崗位要進行輪換,每一位學生要在不同崗位上進行體驗。這種綜合實驗采用案例教學法。案例要從企業實際業務中提煉,產品是單步驟生產,資料不要求太多,實訓不能太難。實驗內容包括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會計賬簿、財產清查和會計報表等。憑證、賬簿、支票一定要真實、印章要齊全,實驗要規范。實驗時可聘請會計師事務所、企業財務部門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會計師擔任實踐課的教學工作。每位教師指導學生不能太多,否則影響教學效果。綜合實驗結束后要對學生的實驗成果進行分析點評,對于存在的問題要求學生更正。對于完成較好的實驗資料要保管起來,供下次實驗參考。
第三,會計實踐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多媒體情景教學片、幻燈片和投影等多種手段將會計賬務處理過程展示給學生觀看,讓學生能隨時模仿以增強教學效果。
第四,課程結束后舉行一次會計操作技能比賽,有效激發和推動學生參與會計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將實踐課和技能比賽計入學生考試成績,占課程總分的40%為宜。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