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必須以學生為中心、以崗位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本位。本文分析了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之路。
關鍵詞: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6-0045-03
高職教育以直接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主要內容,以教學和生產實踐相結合為主要途徑和手段,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在高職人才培養過程中,人才培養模式決定了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所以,研究人才培養模式在高職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現代金融業的發展對于金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這就需要研究人才培養模式,以提高金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筆者結合高職金融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經驗,探究符合金融職業崗位需求的金融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人才培養模式的內容
基于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和高職金融專業崗位需求的特點,必須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崗位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方法和模式。在實踐中,我們通過調查金融技能崗位的就業需求,建立了“工學融通、分層推進、五位一體”的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即在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把高職金融專業就業崗位的要求貫穿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將崗位綜合能力和人才培養目標相互融通、崗位工作過程和教學過程相互融通、崗位工作任務和教學內容相互融通、崗位工作環境和教學環境相互融通。通過理論知識、技能訓練、案例引導、項目實訓和綜合實踐五位一體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基本職業能力、核心職業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提高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培養適應金融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工學融通的培養基礎
所謂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工學融通,即在培養目標上,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金融技能崗位群職業能力相融通;在課程體系與課程上,課程體系結構按照人才成長過程設計,專業課程表現為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在教學實施中,教學過程和學習角色分別與工作過程和崗位角色相融通;在實踐環境上,實踐教師、實踐設備、實踐制度等與工作環境要求相融通。通過四個方面的融通,實現學習與工作的融通(如下頁圖1)。高職金融專業教學和金融就業崗位的相互融通是高職金融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基礎。為了實現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的工學融通,需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構建。第一是目標層面。以與行業協會合作為著力點,依托金融行業協會和金融公司進行企業調研,共同建立行業的職業能力標準體系。第二是課程層面。以金融行業企業為重點,通過參照金融行業職業能力標準體系,與金融企業共同開發課程門類,從而形成課程體系,共同制定課程標準,開發相關工學結合教材。第三是教學層面。以金融企業崗位為重點,通過對崗位人員工作過程進行分析設計教學過程;通過對崗位角色進行分析設計學習角色;通過對工作情境進行分析設計教學情境。第四是保障層面。按照金融企業工作環境要求進行實訓基地建設,按照金融企業工作人員素質要求建設師資隊伍,使學習者體會到“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
(三)分層推進的培養過程
在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按照金融崗位所需要的基本職業能力、核心職業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的順序對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進行培養。第一層面是崗位基本職業能力。這是金融崗位所有崗位從業者所應具有的基本能力。按照金融專業“寬基礎”的要求,在基本職業能力培養過程中,必須從金融行業實際調研出發,了解金融行業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基礎知識和職業態度等,在此基礎之上建立培養學生金融基本職業能力的課程模塊。第二層面是崗位核心職業能力。這是針對金融行業內各崗位的具體工作內容而設定的。按照高職金融專業“精專業”的要求,在崗位核心職業能力課程設置上必須充分調查各個具體崗位的具體工作內容,同時結合學校的實際資源和學生畢業就業方向等因素,設置既符合金融崗位需求,又滿足學生需求的金融崗位課程模塊。第三層次是崗位綜合職業能力。這是針對學生從事某一特定的工作崗位所具有的綜合素質以及發展前景而開設的,主要有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在此過程中要考慮崗位之間的橫向聯系和崗位的縱向遷移。所以,在設置這一層次課程模塊之前,不僅要調研金融行業高職學生就業崗位以及這些崗位之間的關系,同時還要考慮學生以后的崗位升遷以及發展前景。
(四)五維一體的培養手段
在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理論知識、技能訓練、案例引導、項目實訓和綜合實習是使學生掌握職業能力的基本手段。第一是理論知識,包括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由于金融業崗位沒有固定的工作流程和對象,其工作崗位往往涉及一些不相關的崗位群,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全面了解一些經濟金融的基本知識以及社會知識等基本理論知識。同時,金融業崗位又有一定的特性,在工作內容、工作程序上有其特殊性,這就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掌握金融業各崗位的專業理論知識,在教學過程可以通過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理論教學達到。第二是技能訓練。金融崗位都需要一些基本技能,比如點鈔、傳票、珠算、小鍵盤輸入、文字錄入等。所以,為了使學生能熟練掌握這些基本技能,在高職金融專業教學計劃中必須開設專門的技能訓練課程,先由專業課教師和金融企業的職業經理手把手指導學生技能訓練的基本手法,然后由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加強練習,熟練掌握這些基本技能。第三是案例引導。由于高職金融專業的職業技能不是特定的,往往涉及某一崗位群,職業活動領域比較寬泛,需要比較多的經驗,所以,在高職金融人才培養過程中通過案例分析引導學生認識事物、取得經驗是很重要的手段。第四是項目實訓。高職金融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完全模擬金融企業的真實環境以及崗位工作的真實過程,這樣只能通過專業教師和金融企業的職業經理把金融崗位工作進行分解,按項目進行實訓,使學生掌握金融崗位工作的一些基本項目。第五是綜合實習。在高職教學中,專業實習可以通過學校的實體公司和校外的實習企業來完成,但在高職金融專業實習中很難通過校內實體公司來進行實習,只能通過校外金融企業的頂崗實習來進行。由于金融崗位的特殊性,在實習過程中學生只能了解崗位工作的大體流程,而不能真正參與崗位工作過程中,所以在綜合實習過程不僅需要金融企業經理的指導,還需要學校實習教師的參與,引導學生去認識崗位、參與崗位工作。
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在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為了達到以崗位為中心,實現“工學融通、分層推進、五位一體”的高職金融人才培養模式,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高職金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
(一)更新課程體系
現行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很多是按照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等來設置,并沒有考慮到學生能力培養的層次性,因此,必須按照人才培養的層次性來重新設置高職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第一層次為基本職業能力課程模塊,這一模塊課程主要培養高職金融專業從業者的基本素質和能力。第二層次為核心職業能力課程模塊,這一模塊的課程主要培養高職金融專業學生就業崗位的具體技能,要在充分調研專業核心職業能力的基礎上,兼顧學校教學資源以及師資力量有針對性地開設。第三層次為綜合職業能力課程模塊,這一模塊主要培養高職專業學生崗位就業能力,主要包括崗位認知、頂崗實習、職業規劃等。
(二)改變教學手段
由于高職金融專業學生就業后的工作對象是“人”,而非“物”,這就決定了在高職金融專業教學過程中不能以單純講授為主,而需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法,以增加學生的經驗。在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加強案例教學,通過對典型案例的講解分析,加深學生對于理論的理解和對實踐的體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聘請業務經理現場講解,增強學生對于金融業務的感性認識和理解,同時可以使任課教師從中受益。
(三)增加實訓資源
由于高職金融專業就業崗位的特殊性,沒有固定的工作對象和工作流程,導致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很難完全模擬練習金融企業業務。很多高職金融專業實訓條件建設停留在硬件建設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利用效率又很低。所以,在高職金融實訓條件建設上一方面要加大硬件的投入,另一方面更要加強軟件的開發研究,以提高實訓的效率。在實訓資源安排上要按照崗位業務來進行,同時考慮金融業各崗位之間的業務聯系,盡量使學生在實訓中能充分理解真實的金融業務。
(四)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在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現在,高職金融專業教師很多是學校畢業就從教,沒有金融業從業經驗,專業素質整體偏低。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第一,加強專業教師金融企業實踐的力度。這樣,通過專業教師到金融企業工作,提高專業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能力,推動金融專業教學的發展。第二,聘請校外金融企業的業務經理作為兼職教師和專業教師共同授課。業務經理在金融企業一線工作,對于金融業各崗位的工作內容以及流程非常熟悉,有具體的從業經驗,他們授課能夠使學生直接了解金融業崗位就業的過程內容。第三,加強專業教師的繼續教育,提高科研水平,通過學術活動、教師進修等提高專業教師的整體素質。
(五)加強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通過校企合作,高職金融專業可以找準位置,把教學與金融企業的實際需要緊密結合起來,為金融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在校企合作過程中,通過校企雙方的定期交流,學校了解課程設置和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不斷改進完善課程體系建設,使教學更科學。再次,通過深度的校企合作,為高職金融專業教師和學生提供實踐基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專業素質。
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改革過程中必須立足于崗位,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建立基于金融職業工作過程的高職金融人才培養模式。這一過程中既需要綜合考慮學校的教學資源、師資力量等因素,同時也要結合地區金融業發展對于高職金融人才的需求特點。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有效教學的理論和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47-48.
[2]李海濤.高職財經專業群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模塊化構建[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6):113-115.
[3]王東升.金融業發展與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J].浙江金融,2008(10):60-61.
[4]李暉.金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1):129-132.
[5]曲國慶.高職院校金融專業建設及教學實踐[J].遼寧高職學報,2005(7):65-67.
(責任編輯:楊在良)
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在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為了達到以崗位為中心,實現“工學融通、分層推進、五位一體”的高職金融人才培養模式,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高職金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
(一)更新課程體系
現行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很多是按照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等來設置,并沒有考慮到學生能力培養的層次性,因此,必須按照人才培養的層次性來重新設置高職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第一層次為基本職業能力課程模塊,這一模塊課程主要培養高職金融專業從業者的基本素質和能力。第二層次為核心職業能力課程模塊,這一模塊的課程主要培養高職金融專業學生就業崗位的具體技能,要在充分調研專業核心職業能力的基礎上,兼顧學校教學資源以及師資力量有針對性地開設。第三層次為綜合職業能力課程模塊,這一模塊主要培養高職專業學生崗位就業能力,主要包括崗位認知、頂崗實習、職業規劃等。
(二)改變教學手段
由于高職金融專業學生就業后的工作對象是“人”,而非“物”,這就決定了在高職金融專業教學過程中不能以單純講授為主,而需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法,以增加學生的經驗。在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加強案例教學,通過對典型案例的講解分析,加深學生對于理論的理解和對實踐的體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聘請業務經理現場講解,增強學生對于金融業務的感性認識和理解,同時可以使任課教師從中受益。
(三)增加實訓資源
由于高職金融專業就業崗位的特殊性,沒有固定的工作對象和工作流程,導致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很難完全模擬練習金融企業業務。很多高職金融專業實訓條件建設停留在硬件建設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利用效率又很低。所以,在高職金融實訓條件建設上一方面要加大硬件的投入,另一方面更要加強軟件的開發研究,以提高實訓的效率。在實訓資源安排上要按照崗位業務來進行,同時考慮金融業各崗位之間的業務聯系,盡量使學生在實訓中能充分理解真實的金融業務。
(四)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在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現在,高職金融專業教師很多是學校畢業就從教,沒有金融業從業經驗,專業素質整體偏低。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第一,加強專業教師金融企業實踐的力度。這樣,通過專業教師到金融企業工作,提高專業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能力,推動金融專業教學的發展。第二,聘請校外金融企業的業務經理作為兼職教師和專業教師共同授課。業務經理在金融企業一線工作,對于金融業各崗位的工作內容以及流程非常熟悉,有具體的從業經驗,他們授課能夠使學生直接了解金融業崗位就業的過程內容。第三,加強專業教師的繼續教育,提高科研水平,通過學術活動、教師進修等提高專業教師的整體素質。
(五)加強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通過校企合作,高職金融專業可以找準位置,把教學與金融企業的實際需要緊密結合起來,為金融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在校企合作過程中,通過校企雙方的定期交流,學校了解課程設置和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不斷改進完善課程體系建設,使教學更科學。再次,通過深度的校企合作,為高職金融專業教師和學生提供實踐基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專業素質。
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改革過程中必須立足于崗位,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建立基于金融職業工作過程的高職金融人才培養模式。這一過程中既需要綜合考慮學校的教學資源、師資力量等因素,同時也要結合地區金融業發展對于高職金融人才的需求特點。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有效教學的理論和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47-48.
[2]李海濤.高職財經專業群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模塊化構建[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6):113-115.
[3]王東升.金融業發展與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J].浙江金融,2008(10):60-61.
[4]李暉.金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1):129-132.
[5]曲國慶.高職院校金融專業建設及教學實踐[J].遼寧高職學報,2005(7):65-67.
(責任編輯:楊在良)
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在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為了達到以崗位為中心,實現“工學融通、分層推進、五位一體”的高職金融人才培養模式,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高職金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
(一)更新課程體系
現行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很多是按照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等來設置,并沒有考慮到學生能力培養的層次性,因此,必須按照人才培養的層次性來重新設置高職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第一層次為基本職業能力課程模塊,這一模塊課程主要培養高職金融專業從業者的基本素質和能力。第二層次為核心職業能力課程模塊,這一模塊的課程主要培養高職金融專業學生就業崗位的具體技能,要在充分調研專業核心職業能力的基礎上,兼顧學校教學資源以及師資力量有針對性地開設。第三層次為綜合職業能力課程模塊,這一模塊主要培養高職專業學生崗位就業能力,主要包括崗位認知、頂崗實習、職業規劃等。
(二)改變教學手段
由于高職金融專業學生就業后的工作對象是“人”,而非“物”,這就決定了在高職金融專業教學過程中不能以單純講授為主,而需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法,以增加學生的經驗。在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加強案例教學,通過對典型案例的講解分析,加深學生對于理論的理解和對實踐的體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聘請業務經理現場講解,增強學生對于金融業務的感性認識和理解,同時可以使任課教師從中受益。
(三)增加實訓資源
由于高職金融專業就業崗位的特殊性,沒有固定的工作對象和工作流程,導致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很難完全模擬練習金融企業業務。很多高職金融專業實訓條件建設停留在硬件建設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利用效率又很低。所以,在高職金融實訓條件建設上一方面要加大硬件的投入,另一方面更要加強軟件的開發研究,以提高實訓的效率。在實訓資源安排上要按照崗位業務來進行,同時考慮金融業各崗位之間的業務聯系,盡量使學生在實訓中能充分理解真實的金融業務。
(四)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在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現在,高職金融專業教師很多是學校畢業就從教,沒有金融業從業經驗,專業素質整體偏低。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第一,加強專業教師金融企業實踐的力度。這樣,通過專業教師到金融企業工作,提高專業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能力,推動金融專業教學的發展。第二,聘請校外金融企業的業務經理作為兼職教師和專業教師共同授課。業務經理在金融企業一線工作,對于金融業各崗位的工作內容以及流程非常熟悉,有具體的從業經驗,他們授課能夠使學生直接了解金融業崗位就業的過程內容。第三,加強專業教師的繼續教育,提高科研水平,通過學術活動、教師進修等提高專業教師的整體素質。
(五)加強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通過校企合作,高職金融專業可以找準位置,把教學與金融企業的實際需要緊密結合起來,為金融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在校企合作過程中,通過校企雙方的定期交流,學校了解課程設置和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不斷改進完善課程體系建設,使教學更科學。再次,通過深度的校企合作,為高職金融專業教師和學生提供實踐基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專業素質。
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改革過程中必須立足于崗位,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建立基于金融職業工作過程的高職金融人才培養模式。這一過程中既需要綜合考慮學校的教學資源、師資力量等因素,同時也要結合地區金融業發展對于高職金融人才的需求特點。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有效教學的理論和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47-48.
[2]李海濤.高職財經專業群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模塊化構建[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6):113-115.
[3]王東升.金融業發展與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J].浙江金融,2008(10):60-61.
[4]李暉.金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1):129-132.
[5]曲國慶.高職院校金融專業建設及教學實踐[J].遼寧高職學報,2005(7):65-67.
(責任編輯:楊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