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也是關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全面建成農村小康社會的大事。農業產業化經營創新了現代農業發展理念,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為深入了解農業產業化企業發展狀況,我們在景德鎮市轄內選取了10戶農業產業化企業進行專項問卷調查,就其中6戶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實地調研,分析農業產業化經營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結合實際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 貸款成本 信貸投入
一、基本現狀
本次調查的6戶農業產業化企業主要是股份制企業和民營企業,企業以生產糧油、果蔬、水產、畜禽養殖等農產品為主。據調查,企業普遍存在信貸需求困難,主要表現為貸款利率上浮、審批時限過長和貸款額度偏小等方面,其中企業最為關注的是政府貼息、稅收減免和信貸優惠等相關扶持政策落實問題。
(一)企業經營狀況兩極分化
問卷調查顯示,有40%的企業認為在2013年上半年銷售量較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也有30%的企業認為銷售量較同期有所減少,企業經營面臨的主要困難是人工成本上升、融資困難、原材料價格上漲。
(二)企業融資形勢依舊嚴峻
問卷顯示,50%的企業資金狀況較為緊張,但不影響企業發展;有20%的企業資金狀況吃緊,對企業生存發展造成較大影響。與此同時,70%的企業認為2013年上半年融資成本較去年同期持平,通過向企業了解,企業融資成本仍然居高不下。50%的企業認為2013年上半年的融資規模較去年同期有所擴大。
(三)扶持政策的落實情況較好
根據調查結果反映,所有參與調查的企業都享受了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或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問卷顯示,企業享受的財政補貼,主要用于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建設示范基地和擴大生產規模三個方面。
二、存在問題
通過對企業的實地走訪和調查發現,企業希望擴大生產規模的強烈意愿,企業生產方式正處于粗放式向集約化的轉型階段,我們通過調查,將企業的存在的問題歸納成以下三點不足:
(一)金融支持力度不足
1.銀行貸款審批時間過長生產,影響企業競爭力。目前景德鎮地區的企業從申請貸款到審批結束,基本要達到20天到1個月的周期,而據了解,江浙地區的地方商業銀行相關手續的審批只需要五到七個工作日,相比沿海地區的企業,景德鎮的企業不具備資金優勢,一定程度上削弱景德鎮地區企業的競爭力,也助推了民間借貸。以樂平市亨得利有限責任公司為例,在競拍代國家收購糧食時,需要交納一定的保證金,其向景德鎮的銀行申請貸款最少需要20天才能通過審批,往往錯失機會,而江浙一帶的企業卻能在5個工作日申請到貸款,從而斬獲先機。
2.銀行信貸投入有限。被調查的6戶企業均在商業銀行有貸款,從企業的規劃和發展來看,目前銀行的授信額度難以滿足企業生產經營的資金需求,由于資金缺口較大,對擴大企業經營規模造成一定影響。
由表可知,6戶企業的資金缺口總體上達到了企業貸款的一倍以上,以江西彩云食品有限公司為例,企業目前的貸款額為1500萬元,按企業的發展規劃,仍需2000萬元資金進行廠房的擴建和新產品的研發,如果獲得銀行2000萬元的貸款支持,預計能夠為企業帶來500萬元的凈利潤;江西贛森綠色食品有限公司,企業需要700萬元貸款用于生產茶油,如果獲得貸款支持,企業預計有200萬元的凈利潤回報。
3.企業貸款成本過高。中小企業普遍都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利率議價能力較弱,對于銀行提出的貸款利率,大部分企業只能選擇被動接受。下圖為企業1年期貸款利率和1年期基準貸款利率的對比。
據圖表顯示,景德鎮市地區的農企貸款利率普遍較基準利率在上浮40%,甚至更高,企業負擔較重,以樂平市彩云食品有限公司為例,其在景德鎮農村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上浮40%,企業通過向景德鎮農村商業銀行注資,向北京銀行等其他地方商業銀行貸款等多樣化方式緩解貸款壓力。
(二)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1.惠農政策的非普遍性。國家一直在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力度,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的壓力,措施包括政府財政貼息、獎勵等等,企業獲益良多,但調查發現,給企業的政策優惠并非每年都有,要靠企業自身爭取,對于亟須資金發展的企業,企業壓力依然很大,仍然改變不了企業資金不足的現狀。
2.稅賦過重,企業壓力較大。盡管國家加大了對中小型企業在稅率上的優惠政策扶持,但這一優惠稅率仍偏高。這是因為:第一,外資企業和國有大型企業的其他扶持性優惠待遇多,而中小企業優惠少;第二,由于民營企業稅前扣除項目少和經濟效益低,根據量能負擔的原則,更顯得中小企業稅收負擔重;第三、中小企業會計賬戶管理存在不夠規范,財務管理不夠嚴格的情形,直接影響其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以江西彩云食品有限公司為例,企業稅前利潤約為3500萬元,企業上交相關稅費約為2600萬,占企業稅前利潤75%以上,企業稅后凈利潤僅為900萬元,稅收嚴重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制約了企業發展。
(三)企業自身發展不足
1.企業財務管理不夠完善。造成這種現象有內外來兩個原因,內因主要是指企業自身并不重視財務建設,這里存在一定的歷史因素,企業在建立之初并不會太關注財務這個問題,在企業做大之后才意識到財務的重要性。外因是指企業為了規避稅收,會使用一些私人帳賬戶進行交易買賣,從而逃避稅收監管,這也致使其會計賬戶管理混亂,直接影響到企業的財務報表的可靠性,而企業的財務報表數據是銀行對企業發放貸款的重要依據。
2.專業人才的匱乏。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表示由于缺乏相關專業人才,目前已經影響到企業的發展,人才資源稀缺,制約著企業的生產規模和管理水平,重視人才,才是企業發展之道,人才是企業未來發展最重要的核心資源之一。以江西彩云食品有限公司為例,由于企業正在擴大生產規模,急需技術性工人,目前企業基本靠招收大學生和聘用原國企的職工來滿足用工,但仍不能滿足當前的生產需求。
三、政策建議
(一)增進農業信貸投入
積極創新農村金融信貸產品滿足農村經濟的資金需求,探索建立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農戶信用等多種形式的信貸模式,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資金保證。
(二)優化農村金融服務環境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城鄉差別逐步縮小,農村居民享受金融平等的意愿更強烈,為農村居民改進金融服務設施,優化金融環境,拓展金融服務產品,有計劃地縮小城鄉金融服務差距。
(三)加強企業間的互助,建立地區性商會
企業時常會出現資金短缺的緊急情況,而通過民間借貸成本又非常高,企業之間經常會互通有無,隨著企業之間交往更加密切,企業家們更傾向建立一種互助組織。以樂平為例,企業成立了樂平工商貿易商會,大家共同出資,企業可以10倍金額緊急借用,解決燃煤之急。
(四)建立科學的人才引進培育體系
全面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由重數量向重層次、重質量轉變。首先,企業應該通過不斷打造企業硬件和軟件設施,通過品牌能力來使得能夠吸引社會上優秀的人才。在人才培養上,首先要針對各類人才的不同特點和成長規律,進行分類指導和培養,使人才各盡其能。對于優秀人才要能吸引,還要用得好,留得住,同時還需要注重應屆畢業生的引進,通過自己的培養,為企業的建設和發展做貢獻。
(五)進一步完善稅收政策法規體系
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研究制定,完善《中小企業促進法》、《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相關配套政策和措施,按照平等競爭、稅負從輕、促進發展的原則,從稅收政策目標、稅收政策手段、稅收政策措施等方面構建規范統一的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體系框架。
(六)鼓勵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公司的發展
融資擔保公司可以有效解決缺乏充足抵押物的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中小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很難被商業銀行認可,而融資擔保公司可以發揮其特定領域的信息優勢,部分擔保公司有具有特定行業的背景,熟悉科技、文化等特定行業,具有一定內部信息優勢,可以有效緩解信息的不對稱,為有潛力的中小企業助力。
(七)政府應加快推動信用評級公司的建立
信用評級公司能夠有效揭示企業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同時也可以提供資金合理定價的依據,督促企業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提高自身競爭力,有利于政府加強監管,扶優限劣。目前景德鎮地區沒有類似的評級公司,需要政府推動評級公司的建立,填補市場空白。
(八)大力推廣農村合作社模式
農村合作社有利于農業生產規模化、規范化,有利于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充分利用閑置資源,同時可以加強與下游農企之間的聯系,而國家對于農村合作社有許多優惠政策,從農村合作社購入農產品可享受13%的增值稅進項稅抵扣,這有助于農業產業化企業規范化發展。
作者簡介:劉名軍(1986-),男,漢族,江西鷹潭人,任職于中國人民銀行景德鎮市中心支行,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