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剛要
摘要:與傳統的普通大學相比,瑞士應用科技大學是一種新型的高等教育機構,具有鮮明的辦學特色。從辦學理念、辦學定位、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國際交流、校企合作、入學要求等幾個方面分析瑞士應用科學大學的辦學特色,對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以及地方本科高校的轉型發展都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瑞士;應用科技大學;特色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6-0171-03
瑞士是歐洲最具創新力和競爭力的國家之一,在創新能力、研究水平、高等教育質量以及職業教育培訓的成效方面,瑞士都居于世界領先地位。瑞士能夠長期保持高水平創新力和競爭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其他因素以外,應用科技大學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橋梁作用。可以說,瑞士應用科技大學的畢業生及其所運用的知識、技術,對于保持國家的高度創新能力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從1995年10月6日瑞士政府頒布《應用科技大學聯邦法》,明確提出建立應用科技大學開始,到2012年,瑞士共建有9所應用科技大學,包括7所公立大學和2所私立大學,覆蓋了各主要地區。1998年,聯邦委員會批準成立公立應用科技大學;2005年,聯邦委員會批準認可第一所私立應用科技大學——卡萊多斯應用科技大學;2008年,批準認可第二所私立應用科技大學——里諾士—格里耶應用科技大學。瑞士應用科技大學雖然歷史很短,但發展迅速,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理念明確,標準嚴格 人力資本和科技創新是一個國家經濟騰飛的根本動力,強國必先強教,教育是國家競爭力發展的基石,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教育培養出來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國家競爭力的有力保障。瑞士人口較少、資源匱乏。瑞士政府深刻認識到,要想使國家長期保持高水平創新力和競爭力,必須依靠教育培養大批有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等應用型技術人才。而傳統的普通大學培養的人才不能夠滿足瑞士經濟結構升級的需要,在這種背景下,瑞士政府開始對高等教育進行改革。1995年10月6日,瑞士政府頒布了《應用科技大學聯邦法》,明確提出建立應用科技大學,從而以立法的形式為應用科技大學的建立提供了政策、法律依據。到1998年,瑞士將六十多所分散的高等專業學院合并成7所應用科技大學。在瑞士,建立應用科技大學是有嚴格標準的,并且對應用科技大學的管理也是相當規范的。高等教育機構要想取得“應用科技大學”這個名稱,必須得到瑞士聯邦委員會的認可。不僅如此,就連瑞士應用科技大學的學位課程,也必須得到聯邦經濟教育科研部的認證。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應用科技大學提供的學位課程和資格證書的質量具有可比性和透明性。聯邦經濟和教育科研部也可以把認證權力授予相關認證機構。
定位明確,特點鮮明 瑞士《應用科技大學聯邦法》對應用科技大學有明確的定位。應用科技大學的目標是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教學活動突出實踐性,尤其強調為學生就業提供必要的理論知識和科學方法,定位明確,特點鮮明。一是以培養創新型、綜合性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多數企業的管理人員、金融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及研發人員,一般都是在接受中等職業學校教育之后,根據職業發展的需要,才能夠到應用科技大學進一步學習深造。二是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并與產業、行業等開展合作,進行科學研究,注重應用性研究和開發。
課程設置,寬泛多樣 在瑞士,應用科技大學是根據區域經濟發展、勞動力市場需求而設立的一種高等教育機構,目的是培養各種專業人才,滿足市場需求,如工程師、建筑師、設計師、護理者和社會工作者等等。應用科技大學需要通過提供多種多樣的學位課程,才能夠滿足市場對各種專業人才的需求。應用科技大學在工程、商業、社會工作和藝術等領域開設了二百三十多門本科學位課程和七十多門碩士學位課程。其中,最重要的是本科學位課程,只要獲得本科學位,畢業生就可以直接就業。大部分本科生直接就業,只有小部分本科畢業生進入碩士階段的學習,碩士學位課程的特色是更加重視應用性研究。除此,應用科技大學還為繼續教育和培訓提供多種多樣的課程,包括短期進修課程、獲得高級研修證書的課程、高級研修文憑課程、高級研修碩士學位課程等等。應用科技大學的課程設置不僅具有較強的職業導向性特征,還充分體現了跨學科性,不被某一學科所束縛。例如,在表演藝術(音樂、戲劇等等)、影視和文學領域,這些未來的藝術工作者也要接受應用科技大學的培訓。
師資隊伍,注重實踐 由于與傳統普通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同,應用科技大學對師資的素質要求也不同,更注重教授的實踐能力。應用科技大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良好的師生比以及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方面,應用科技大學要求其教師、研究人員必須具有相關的從業經驗。這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證教學、科研活動的實踐性,保證知識、技能的持續更新,也能保證應用型研究與經濟活動之間的持續良性互動循環。
分布合理,各具特色 在瑞士,應用科技大學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產物,目的是服務于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與當地經濟和人才需求相適應。因此,應用科技大學要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設置學院和學科專業。學校的規模大小完全由地區經濟發展的社會需求而決定。瑞士應用科技大學是根據大區域(地區)設置的,為了防止各個學院專業結構同質化的弊端,各學院之間保持相對獨立,并且每個應用科技大學都擁有多所學院(保留原來的專業特色,在此基礎上建立新的學院),每所學院都具有鮮明的特色。由于應用科技大學是根據經濟結構和區域經濟發展而設立的,一般都會體現當地支柱產業的需要,因此從應用科技大學設立的學院,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出當地的支柱產業、經濟結構、勞動力市場需求等。除此之外,應用科技大學的學科專業設置也比較集中,且各個學院規模大小是與當地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學院的這種辦學規模為開展校企合作、實現工學結合提供了有利條件。
國際交流,加強合作 瑞士將高等教育機構視為全球教育和研究機構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非常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政府創造良好條件吸引各個國家的人才來瑞士開展研究與合作。在瑞士,應用科技大學在建立初期就非常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一直與周邊國家在高等教育機構之間開展交流合作,積極參與歐盟鼓勵學生流動的Erasmus交換項目。目前,應用科技大學與各大洲的高等教育機構都簽署了教學、研究的相關合作協議,并不斷提升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另外,瑞士應用科技大學有大約20%的教職工和16%的學生來自其他國家。應用科技大學雖然與州立大學和聯邦理工大學相比,在數量上還存在差距,但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的發展速度與勢頭卻非常穩健。應用科技大學的大多數外國學生都學習藝術領域的學位課程或最新的碩士學位課程。可以確定的是,在未來的幾年里,應用科技大學的國際合作活動將不斷持續增長。endprint
各種行業,深度參與 在瑞士,雖然政府、企業、各種行業、職業行會組織相對獨立,但都參與應用科技大學的運行和管理,使應用科技大學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對公共部門和私人企業而言,應用科技大學都是極具能力的研究合作者。應用科技大學擅長開展應用型研究,十分重視為解決經濟和社會問題找到更加有效的方案。應用科技大學開展的這些應用型研究項目給中小型企業帶來了巨大收益,因此受到企業和公共機構的歡迎。在一個非常短的時期內,應用科技大學把應用型研究擴展到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領域。應用科技大學通過這種方式在提升社會創新能力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入學要求,靈活多樣 瑞士應用科技大學具有自主招生的權力,在入學方面有嚴格的要求,這是由非常重視各職業所需要的技術和能力所決定的。例如,在完成高中階段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并取得“聯邦中等職業培訓證書”(職業培訓的資格證書)和“聯邦職業高中畢業證書”(學術的資格證書)之后,才能夠進入本科學習,而從普通高中畢業僅具有學術文憑的學生,必須要有一年相關職業經驗,才能申請進入應用科技大學學習。具有應用科技大學本科學位或任何其他高等教育機構同等本科學位的學生可以申請碩士學位課程。每所應用科技大學都具有自主決定持有國外相應資格證書的學生是否具備入學資格的權力。
各種教育,有機融合 1995年10月6日,瑞士政府頒布了《應用科技大學聯邦法》,并明確規定了應用科技大學的定位和主要任務。這部法律規定了應用科技大學是一種突出實踐性的高等教育機構,主要任務包括提供學位課程以及繼續教育和培訓,除此之外,還積極與企業合作開展應用性研究,為行業、企業等第三方提供服務。可以看出,瑞士應用科技大學是把職業教育、繼續教育、高等教育有機融合的一種新型大學。瑞士應用科技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為產業發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瑞士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力量。與瑞士的傳統大學相比,應用科技大學具有較高的就業率。由于瑞士應用科技大學定位明確,特色鮮明,滿足了社會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取得了成功。
瑞士應用科技大學的建立,實現了學校教育、中高等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的有效銜接與貫通,構建了更加系統完整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使瑞士在全球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時代,在高水平創新力和競爭力方面仍然保持鮮明的特色。瑞士應用科技大學的辦學特色,可以為推動我國地方高校轉型發展,創新高等教育分類管理、分類發展,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高等學校特色發展提供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趙晶晶.全球競爭力第一的重要基石[N].中國教育報,2013-01-13.
[2]邢媛,陳士俊.瑞士應用科技大學改革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7):52-55.
[3]肖紅.瑞士職業教育特色及其對我國高職教育的啟示[J].教育與職業,2010(15):83-84.
[4]吳全全.瑞士職業教育基本情況及發展現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36):77-81.
[5]姜大源.高等職業教育:來自瑞士的創新與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4):27.
[6]潘懋元.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
[7]路飛.試論職業教育成功之因由[J].新西部,2012(2/3):249.
[8]周紅利,周雪梅.瑞士職業教育體系、管理體制及啟示[J].教育與職業,2012(35):19-21.
[9]周紅利,周雪梅.瑞士職業教育體系與管理體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3):68-72.
[10]Benedetto Lepori.The Research Mission of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 and the Future Configur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in Europe[J].Higher Education Policy,2010,23(3).
[11]Benedetto Lepori.Research in non-university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 case of the Swiss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J]. Higher Education,2008(56).
[12]Pilz,Matthias.Two Countries——One Systemof Vocational Education?A Comparison of the Ap-prenticeship Reform in the Commercial Sector in Switzerland and Germany[J].Compare: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2007,37(1).
(責任編輯:王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