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流暢
摘 要:遼寧媒體的國際傳播力的研究的深層的效用是提高我省文化信息在國際民眾間的情感共鳴,從而影響甚至改變其世界觀和價值觀。應確立多元的媒體傳播途徑,配合文化資本的產業鏈條,確立以我們為主導的國際話語權,擺脫國際主流媒體以西方思維模式和價值觀為評判標準的被動境地,擴大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關鍵詞:國際傳播力;多元化媒體傳播;文化資本鏈條
遼寧的地理位置(遼寧與朝鮮接壤,臨近韓國、日本、俄羅斯)、傳統文化環境(遼寧聚集了滿族文化、蒙古族文化、朝鮮族文化、回族文化、錫伯族文化等多維的少數民資傳統文化,且是最具東北特色文化的地域)、學術基礎(具有多種期刊、報刊、科研單位、出版社)決定了遼寧媒體具有提高媒體國際傳播力的潛力,如果能對這一問題系統研究有利于提高遼寧在國際上的地位,發揮遼寧特色文化的積極優勢。
由于現有的媒體傳播形式具有形式相對單一、范圍相對較窄等缺陷,因此應將以期刊的傳播形式為主,考察推特、多語種、社交軟件等形式的媒體傳播途徑的效能,找出提高遼寧媒體國際傳播力的解決方案。
如何打破現有的西方媒體傳播的壟斷和評價標準,確立遼寧媒體的傳播地位和傳播特色,找出與國際媒體的連接點,打造易于被國際群眾接受的媒體團隊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應將遼寧媒體的傳播途徑、在國際上的影響因子、文化資本的產業鏈條、擴大轉播的科技思路等進行梳理,站在話語權的高度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做系統的研究。
一、傳播途徑的局限性與多元傳播范式的優越性
因為無論是外國公民還是中國公民其信息來源渠道是固定的,一項信息獲取渠道表表明(見圖1),公眾獲取信息的渠道主要包括表中的幾種媒體。對于電視這種傳播途徑雖然遼寧衛視同時在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北美都有局部落地,但在遼寧衛視下沒有專門的外語頻道,也就是說遼寧的文化僅針對于國外的華人和華僑,缺乏對外宣傳的電視傳播。而對于報紙而言,遼寧的主要媒體報紙包括遼寧日報、華商晨報、遼沈晚報、沈陽晚報、時代商報都主要針對地方區域的受眾與消費者,具有濃厚的地域性。遼寧的雜志涉外的也比較少,內容局限在醫學、科技等技術方面,人文社會科學的外文雜志少之又少。書籍和廣播的傳播亦然。這使得國外獲取遼寧有關信息主要來源于網絡。而遼寧專門的對外宣傳門戶網站的建設也是不健全的。因此,文化傳播從路徑上就受到了種種限制。
因此,要擴大遼寧文化的國際傳播力首先就應從路徑上擴大傳播方式,進而擴大傳播范圍,顯然傳播途徑的不足和單一性是阻礙遼寧媒體國際傳播力的重要因素,而代表地方標志信息的首先是政治、經濟、文化、法律,這些信息的主要傳播途徑除了門戶網站就是綜合性的期刊。 綜合性期刊代表著國內或一定區域范圍內的學術水平,因為其對各個方面問題的探討往往具有前沿性,即遼寧的綜合性期刊代表著遼寧的各方面發展的最新狀況。
因此,將綜合期刊國際化和網絡化,將兩種最有影響力的傳播途徑融合在一起是遼寧文化傳播與國際接軌的重要一環,現在越來越多的期刊形式已開始在國外蔓延。期刊可以考慮增開專門針對國外讀者的英語期刊平臺,或將期刊所載內容進行觀點摘錄,通過推特等新型的轉播方式擴展到國外,擴大讀者范圍。只有采取這種多元的傳播方案,才能真正使信息的在宣傳上不再站在某一點上,而是呈網格擴散狀態向外發展。
二、文化資本產業與擴大國際影響力的鏈接
文化資本與社會利益的分配和權力的平衡息息相關,文化資本與社會結構是對立統一的,社會結構的變化帶動了文化資本的變遷,文化資本的更新意味著社會結構的革新,文化資本在遼寧社會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無論采取什么樣的媒體傳播途徑,都離不開文化的整合與創新、流動與傳播、分配與再分配,而這些都需要將媒體的傳播與文化資本產業所鏈接。
遼寧位于中國東北地區南部,南臨黃海、渤海,東與朝鮮一江之隔,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是東北地區唯一的既沿海又沿邊的省份,也是東北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便利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對外較強的交通優勢。如果能夠從經濟上將期刊作為產品或將其他文化商品開發、利用,通過經濟渠道打造媒體的周邊宣傳,這對擴大媒體的國外影響力具有重要的影響。
韓國近年來媒體通過各種渠道來提高其國際影響力,其中包括某特定的媒體節目極其相關產業的對外傳播,如《爸爸去哪》已傳播至中國,并已經產生經濟效益,這種傳播手段使得韓國文化在中國掀起了熱潮,可見其對影響力提高的影響是十分直接的。如果將媒體的對外傳播視為資本運營的一種方式,那么媒體既可以得到經濟上的有力支持,又可以打造其國際品牌,收益品牌效益,其媒體及其傳播的內容也會以一種被廣為接受和認同的方式廣泛傳播。
參考文獻:
[1]李希光、郭曉科:《主流媒體的國際傳播力及提升路徑》,《重慶社會科學》2012年第8期。
[2]王建宏:《新形勢下的媒體國際傳播力建設》,《廣告人》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