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楊劍ZENG Yang-jian
(安順職業技術學院,安順561000)
武術不像田徑、球類等項目在學校開展廣泛,所以學校體育中的武術教學和訓練始終以鍛煉學生身體,增強學生體質為宗旨,因此把武術列為基層項目,甚至是學校競賽項目還需要我們體育人的努力,從長遠打算,用發展的眼光來看武術運動。通過對青少年的武術教學與訓練,正確引導學生學武、習武,讓他們對武術這一項目產生濃厚的興趣,加深他們對民族傳統項目的熱愛。
對于青少年武術教學和訓練工作的開展,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1 制定有效目標,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在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武術教學及訓練時,教師應該根據學生自身條件、身心發育特點、心理情況以及運動特點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和方案,有效選擇和控制學習內容,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
1.1.1 實施男女分組教學 學校在進行體育教學時,一般會采取分班授課的方式,將男女學生分開進行教學。男女生的身心發育存在很大的差異,分班教學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其體育特長,提高教學質量。從青少年的運動生理特點來看,進入青春期后,男女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開始出現顯著變化,其身體形態、運動技能等開始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主要表現為:男生的身高、體重、肩寬、盆寬等超過女生,骨骼肌肉生長速度加快。因此,男生在速度和力量上明顯比女生有優勢。而女生的骨盆開始變寬,體態逐漸豐滿,具有曲線美。因此,女生的柔韌度、平衡度以及技巧上明顯更具潛力。同時男女生在這一時期的穩定性、目的性以及注意力集中上較之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與此同時,他們的身心仍未成熟,容易沖動,同時忍耐力及意志力較差,容易半途而廢。同時這一時期,男女生會出現自我表現及自我回避的矛盾心理,希望在異性面前有良好的表現,不希望給對方帶來不好的印象。因此,男女分班教學可以有效地減輕雙方心理負擔,調動課程實踐練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1.1.2 根據學生課程掌握程度,劃分練習小組 教師在完成新動作教學后,可以讓學生通過復習鞏固的方式,不斷熟練動作,加強記憶。但學生受自身身體素質以及自律程度的影響,在課程的掌握上總會出現一些差異,有些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課程內容,并能做出標準動作;而有些學生卻仍然沒有掌握基本動作,無法技巧性地完成規定動作。因此,授課教師就要根據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劃分練習小組,讓一些已經熟練掌握的學生幫助學習較為落后的同學,在增加同學友誼的同時,發揚班級的團隊合作精神,提高學習效率。
1.1.3 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選擇教學內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體育意識是武術訓練的新型課程理念,旨在激發學生興趣,提高體育課堂有效性。武術課程的培養主體是學生,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滿足學生的鍛煉需要,才是開展武術課程的真正目的。為了保證武術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授課教師可以采取按照興趣分組的方式,將興趣相同的學生劃分至同一小組,讓學生們在感興趣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養成自覺學習鍛煉的良好習慣。
1.2 制定科學訓練方案 教師采取的訓練方法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授課效果。因此,制定科學的訓練方案對青少年來說極為重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武術指導及訓練時,要善于創新,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在總結以往授課經驗的基礎上,吸收現代新進的武術教學訓練方法,完善訓練方法,提高訓練質量。
1.2.1 重復訓練法 重復訓練就是對某一動作或某一套動作進行反復練習,最終形成穩定套路的訓練方法。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期,是骨骼和肌肉等生長的關鍵時期。因此,授課教師要注意授課內容的選擇,不可負擔過重,影響學生正常的身體機能。同時,在訓練時,教師要把握好學生動作的平衡性和穩定性,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練習,強化訓練效果。重復訓練法對于發育期的青少年較為適用,通過多次重復練習,最終達到規定的要求。
1.2.2 比賽訓練法 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發育期,其自信心和榮譽感很強,常有表現的欲望。因此,授課教師要充分把握青少年這一心理特點,定期組織各種形式的武術比賽,通過比賽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鞏固學習成果。武術比賽可以幫助學生找到自身學習與訓練的缺陷與不足,及時改正。同時比賽還能有效地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起到鍛煉其意志力的作用。
1.2.3 想象訓練法 這要求學生在學完一段套路練習或整套動作后,讓學生通過想象“過電影”的方法,將動作經常在頭腦中重現,并且想象出每個動作的重點和關鍵以及應該注意什么。這樣通過不斷的想象和回憶,能使動作在其頭腦中建立完整的形象,在訓練時就能提高訓練效果。
2.1 掌握好全面身體訓練和專項身體訓練的比例 青少年學生武術全面身體訓練和專項身體訓練的比例,要有長遠規劃,合理搭配,力爭科學地控制教學與訓練全過程。在早期教學與訓練階段,以全面身體素質練習為主,發展各種運動能力和機能能力。專項身體素質訓練以武術基本功和基本技術為主,并結合簡單的踢腿、沖拳、掄臂等,發展肌肉協調用力能力,提高掌握基本動作技術的能力,并注意專門發展柔韌、協調、靈活性等素質。
2.2 專項身體訓練與基本技術訓練有機結合 在青少年學生武術的專項身體訓練的早期,主要是通過專項訓練手段如基本功訓練,來發展他們的專門能力,在專項能力教學與訓練的全過程,始終貫穿著對基本技術的規格和完成動作的完美程度的要求,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把身體訓練與技術訓練結合起來,相得益彰,使基本技術得到熟練、鞏固與提高,把身體訓練的成果通過專項技術訓練轉化到青少年學生武術運動員的技術水平上去。
2.3 注意訓練后的恢復工作 授課教師在完成授課后,一定要采取適當措施幫助學生進行身體恢復,通過進行一些放松性運動或按摩等方式有效消除身體疲勞,保持身體健康。另外,授課教師還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與溝通,控制和減少青少年在武術訓練后的游戲活動,減少無形訓練,保證其精力充沛地進行武術訓練。
青少年武術教學與訓練是一項長期系統性的工作,需要極強的科學性和專業性。因此,教師在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武術訓練與教學時,要掌握科學方法,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課程教學,積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授課質量,保證學生健康成長。
[1]段全偉.中學生教學現狀與對策[J].中國學校體育,2006(1).
[2]錢雪芹,李華.高校武術課教學改革探析[J].價值工程,2011(27).
[3]田映紅,莊森寶.論青少年的武術基礎訓練[J].搏擊,2009(3).
[4]劉沁,王靜.中學武術教學中音樂輔助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12).
[5]龔斌.競技運動的節奏性規律[J].體育學刊,20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