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貴州雷公山自然保護區重點公益林管護中,護林員隊伍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提出了加強護林員隊伍管理的建議。
關鍵詞:重點公益林;護林員隊伍;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S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08-69-1
生態公益林是森林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生態文明建設已深入人心,生態公益林建設已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在公益林建設和管理中,如何選好、用好、管好護林員,本文結合雷公山自然保護區基層管理站10多年的護林工作經驗,以雷公山保護區為例,分析近年來護林員隊伍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探討。
1 護林員隊伍現狀
貴州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7300公頃,公益林面積45900公頃(其中:國有公益林面積9500公頃,集體公益林19500公頃,個人公益林16900公頃),占全區林業用地總面積的97.02%,主要分布于雷山、榕江、臺江、劍河四縣11個鄉(鎮)43個行政村,現有護林員128人。
2 存在的問題
2.1 護林員的選聘
2.1.1 護林員選聘不規范 主要是村主任或村支書本人,或其親屬、村“兩委”(村主任、村支書、村會計)輪流當,護林工資作為村兩委的辦公經費或誰當誰享受;或者由較困難的村兩委委員當,護林工資作為該委員工資。
2.1.2 村民爭當護林員 為爭當護林員,村“兩委”之間、村民與村民之間、村民與村“兩委”之間,經常爭論不休,聘請方法五花八門。
2.1.3 護林員名不副實 通常符合條件被聘用的護林員,他們同時又兼有第二職業,在他們外出時,則由其父母、兒女、兄弟姐妹或其他親屬代其充當護林員兼管巡山護林、填寫巡山日志等。
2.2 護林員的素質
2.2.1 護林員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高的護林員,一般不安心從事護林工作,文化程度低的又不適應護林工作。
2.2.2 護林員年齡 護林員工種特殊,需要有較強的身體素質,60歲以上的護林員體能基本不適應。
2.2.3 護林員責任心 一些護林員素質不高,不懂法律法規,法律意識淡薄,責任心不強,敬業精神不足,達不到護林工作要求。
3 原因分析
3.1 護林工作壓力大
由于保護區的護林員都是從區內村寨聘用,護林員與村民之間存在著親戚、朋友、家族等關系,部分村民違反林業法規,護林員礙于面子,不敢大膽行使職責,工作壓力大。
3.2 考核機制不完善
考核護林員巡山護林的依據主要是護林員所填寫的巡山日志,保護區管理人員不可能隨時跟蹤檢查,存在不實的記錄。
3.3 工作量大,待遇低
一個護林員管護的森林面積一般在6000~18000畝,巡護路線長,行走艱難,工作量大,月護林工資在200~500元之間,待遇低,難以留住有責任心的護林員。
4 加強護林員隊伍建議
4.1建立健全組織保障體系
生態公益林建設是我國改善生態環境和改善民生、順應廣大人民群眾期待的迫切需要,涉及到廣大林農的切身利益,引起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深入研究適應生態公益林建設的林業行政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有利于保護發展自然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及生物多樣性的行政管理體制,研究建立生態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制度,健全各項制度和機制。
4.2 嚴把護林員選聘關
在當地社區選擇具有較高思想素質,熱愛護林工作,熟悉管護范圍地形、林情,責任心強,敢于與各種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作斗爭,身體健康的青壯年作為護林員。在職的“村兩委”盡量不用為專職護林員。在護林員的人選上,由村兩委提供參考人員,充分發揮護林員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正能量。
4.3 增加護林人員,減少管護面積,提高工資待遇
增加護林人員,將每個護林員的管護面積控制在5000~7000畝,月護林工資1200元/月左右,并繳納其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以待遇留人。制訂《生態公益林專職護林員管理考核規定》等規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通過考核分數核算出具體工資總額,實行獎懲兌現。如所管護片區出現偷砍盜伐等破壞現象必須量行扣發工資,使護林員感到有壓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護林員的責任心。
4.4 進一步加強完善公益林補償工作
兌現公益林的補償涉及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生態公益林補償金能否兌現是生態文明建設民生工程能否實施下去的見證之一。各級黨委政府務必高度重視,深入研究,盡快解決林權糾紛等問題,以便將公益林補償金全部及時發放到位,使廣大林農切實感到實惠。
參考文獻
[1] 周政賢,姚茂森.雷公山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集[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9.
[2] 張華海,張旋.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研究[M].貴州科技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楊宗才,貴州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