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雅 崔麗君
1.川北醫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2.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四川 南充 637000
作為醫學院校管理工作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管理工作對于醫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當前醫學生的就業問題,學校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醫學院校未來的發展以及醫患矛盾的緩和具有重要的意義。只有學生管理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證學校教學教務等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在的醫學院校學生在生活與學習的自主性方面發揮的空間大,這對高等院校學生的管理工作提出諸多挑戰,然而學生管理工作的好壞,將直接決定學校的辦學質量,辦學質量不高必然影響醫學院校的生源,生源不好將制約學校未來的發展。如此一來,醫學院校學生的管理工作是否做好將成為制約醫學院校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積極探索適應時代要求的醫學院校學生管理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在現行的教育模式下,醫學院的學生大多還是在應試教育下成長起來的,經歷了高中時代的高強度指令性學習以后進入大學,開始了新的學習階段——自主學習[1]。這對于剛進入大學的新生來說是一種從未有過的經歷,學習、生活、思想都到了一種相對輕松的狀態。這種變化對于一部分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來說是新奇的有趣的,在各種學習資源設施更加豐富完善的環境下,他們繼續保持著良好的學習狀態,學習的效果會比中學更好,學習的自主性、創新性得到了充分發揮。但是更多的學生因為學習方式的變化進入到了放松狀態,學習上沒有了目標和方向,陷入了一片迷茫,一小部分學生甚至進入放任狀態,沉迷于網絡游戲、戀愛交友[2]。這對于專業課程多、知識點也很多很雜的醫學院校學生來講是非常不利的,掛科在所難免,同時也對醫學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出生在20世紀90年代的這一代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的寵愛和相對充裕的物質環境,以及發達的網絡技術和豐富的信息,使他們成為個性獨特的新一代[3]。便捷的網絡通信可以使他們足不出戶就能和對方進行交流,很多事務都可以通過網絡直接完成,然而這種便捷使這些學生們少了許多面對面的交流,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更直接簡單。進入大學后,學習和生活環境的變遷,對他們的適應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部分同學能很快適應大學生活,學習、工作、活動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很快走上正軌,老師們的管理工作就相對輕松,然而還有一部分同學,環境適應能力差、找不到學習目標和動力、和寢室同學相處困難、不參加任何集體活動、逃課、掛科,甚至出現心理疾病,這就使得老師們的管理工作很棘手。
一是學生經過了高中的緊張學習階段容易自我放松,一些同學由于性格內向,離開父母來到新的學習環境,出現擔憂害怕的緊張情緒,食欲不佳、上課無精打采,學習效果不佳。二是課程設置上有了新變化。與中學比起來,進入大學后,每天的課程不再是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時刻都有老師盯著,相反有了很多課余時間,課余時間如何安排,完全自主。這種變化讓很多大學生感覺很輕松,再沒人逼著自己天天學習,于是自我放松,甚至自我放任,沉迷于網絡者有之,校外同居者有之,浪費了大量寶貴的時間。三是學校管理上有了新變化。作為醫學院校的學生大多已經步入成年,學校管理相對粗放[4]。輔導員老師與學生見面的時間也很少。
許多醫學類院校,輔導員老師一個人帶很多學生,比如臨床醫學、護理學等學生人數較多的專業,一名輔導員帶300名學生也是常事,并且一部分輔導員還在兼職上課,根本做不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變化,如果有問題,學生只有自己主動去問老師或者尋找其他方式自己解決。這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尤其是剛剛步入大學校門的學生來說有難度,因為不知道如何解決,也不想去解決,于是就什么也不做,繞著問題走。
進入大學以后,由于學校離家的距離較遠,學生每年回家的次數減少,與家長面對面的溝通交流變少。另外,在很多家長的理念里,進入大學校門的子女已經長大了,所以除了給子女支付上大學所需費用以外,很多家長都不再過問孩子的其他方面。一大部分的大學生家長自身的文化素質并不高,自認為對于在大學里面上學的子女的學習根本幫不上什么忙,所以干脆不問。至于子女的思想方面,大多數家長都對學校很放心,認為自己的子女都順利考入了大學,子女本身學習能力就很好,加上學校也會教育,所以并不擔心會出什么問題,于是他們幾乎就不過問。正是這些外在的因素通過大學生自己的自我放松而起作用,致使學生管理工作出現前所未有的挑戰。
面對醫學院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諸多困難,改進學生管理工作方法勢在必行。這對提高醫學生的整體素質、提升醫學院校的辦學質量,為社會培育更多更加杰出的醫學人才具有重大作用。
醫學院學生的學習主要場所有兩個,教室和實驗室,因為相對分散,加之輔導員本身的工作量較大,讓輔導員一人監管幾個班甚至十幾個班的學生有很大難度。而學生都在一起上課一起做實驗,實行互相監管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要實行學生自我管理,實現學生互相監督,班級里面需要有一支素質過硬又與輔導員保持密切聯系的班干部隊伍,學校里面需要有一支嚴謹負責又能與學生處保持高度一支的學生會組織成員。這兩支學生自我管理的隊伍幾乎每個高校都有,但問題是未必都能真正發揮作用[5]。因為,在學生干部的選拔和考核十分重要,同時為了激勵學生干部能夠把工作做到更好,可以給予這些干部們適當的津貼,在考核中要做到獎罰分明。另外,在班干部對于同班同學的管理中可以引入小組負責制,建立在班長領導下的各小組組長負責制[6]。按照班級人數,給予除了班長以外的每個班委名下分配幾名同學成立小組。凡是涉及到通知事情、繳費等皆由輔導員安排給班長,班長安排給各組長(各班委),各組長安排給本組成員;如果有其他事情發生,各組長報給班長,班長處理不了的報給輔導員。如果有十分緊急且學生們自身無法處理的,學生本人及時報給輔導員。這樣,既可以減輕輔導員的壓力,也能夠實現對學生們的有效管理。
輔導員是學生管理鏈條中處在最直接最前線的教育引導者,也是與學生聯系最多的教師。所以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建立一支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過硬的輔導員隊伍對于學生管理工作十分重要[7]。首先,嚴把輔導員入口關。在進行招聘輔導員時,不僅要重視輔導員的硬條件,比如學歷、專業、理論水平等,也要重視輔導員的“軟實力”,在其心理素質上進行重點測評,對于硬條件很好但是心理素質不強的人員一律擋在輔導員隊伍門外。其次,對于輔導員的培訓要做到穩定和長期。對于輔導員的培訓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要還在輔導員工作崗位上,就應當對其進行職業相關的各種培訓,比如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學知識培訓、就業指導等相關培訓。作為醫學院校的輔導員面對的是未來走向社會的醫學專業人才,作為輔導員首先要知道社會是怎樣的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教育[8]。輔導員本身只是在校園里,每天忙于工作,對社會的了解不深入,尤其是有些輔導員從研究生畢業直接到輔導員工作崗位上,是從“校門到校門”,根本沒有機會接觸社會,與此同時,現代社會日新月異,變化萬千,充分了解社會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對于整個輔導員隊伍是嚴峻的挑戰,因此,加強輔導員的社會教育培訓十分有必要。
此外,要加強激勵機制和考核評價體系的完善,賞罰分明。對輔導員的要求提高以后,也要在調動輔導員積極性上多投資,做到“獎勤罰懶”[9]。輔導員工作和學生打交道,事情繁雜瑣碎,花費相當多的精力并且無法量化,這導致醫學院校輔導員的薪酬待遇往往是同校內最低的,這種狀況一定要改變。學生管理工作關系到整個學校是否能夠正常運轉,一個真正優秀的輔導員所花費的心力和精力是任何一個專任教師沒法比的,因此對于輔導員的工作學校必須充分肯定,并給予輔導員以職稱評定、職務晉升、崗位津貼等方面的相應待遇。同時,要制訂一套完善的醫學院校輔導員考核評價體系,對于輔導員工作中格外優秀的要予以獎勵,對于輔導員工作不合格、不稱職的要予以降級或者撤銷其輔導員職務。
根據現代教育理論的觀點,教育效果的好壞是由學校、社會和家庭三方共同決定的[10]。學校是學生管理工作的主陣地,對學生管理工作負有主要責任,但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其中,家庭教育伴隨著學生成長過程的始終,是三方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雖然醫學院校的學生已經是大學生,絕大多數已經滿18周歲,在法律上具有完全行為能力,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還是在經濟上不獨立,在心理上也沒能 “斷奶”,遇到事情還是需要和家長商量才能解決。因此,家長的導向對于醫學院校的學生有直接影響,家庭教育在醫學院學生的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1]。由此,建立學校—家庭長期合作的教育管理模式,共同促進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將是卓有成效的。此外,社會教育也是醫學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醫學院學生雖然身在學堂,但是最終他們是要走上社會的,且學校本身也是在大社會環境下的,或多或少都要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如果整個社會環境是井然有序的、法紀嚴明的,醫學院校學生將從中感受到文明和有序,提高其自覺性。反之,如果讓醫學院校學生覺得講法律在整個社會中都是不通行的,那么校規校紀對于他們而言也是沒有任何約束力的。因此,凈化社會環境,讓學生們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下學習和成長,實現正面的社會教育對于學生管理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12]。總起來講,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共同努力,集結三方共同的力量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長期以來,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學生的自主權利沒有得到真正的保障,對學生的素質關懷是不夠全面,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而當今的教育大環境下,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已經是一種教育潮流[13]。具體而言表現在:①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情感世界和個性發展;②與學生進行全面的溝通,為學生的健康心理創建條件;③在學生中實行激勵機制,可以實行目標激勵、情感激勵和榜樣激勵相結合的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因此,醫學院校在學生管理工作方面,首先要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健康發展,保障他在成為一個合格醫務人員前身體和心理健康,這樣無論對學生自己還是將來面對患者,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其次,在學生管理中要結合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加入激勵機制,確保學生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
[1]巴音朝魯.高等醫學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性思考[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11,(S1):42-43.
[2]戴志偉,尹輝.論大學生管理的三種模式類型[J].學術論壇,2013,36(5):203-206.
[3]景云川,韓冰.根據醫學院校特點,建立學生管理模式[J].醫學教育探索,2004,3(3):19-20.
[4]陳欣.醫學院校加強臨床教學階段學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1,31(3):341-342,388.
[5]季躍東.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開放式學生管理機制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3):145-147.
[6]王燕,任熙玲.從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培養高素質人才[J].衛生職業教育,2007,(10):12-13.
[7]李愛愛.以人為本管理理念在大學生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3,32(5):151-154.
[8]顧紅,陳桂香.論高校學生管理的“科學”困境及人文轉向[J].教育探索,2013,(2):78-80.
[9]蒲潔.醫學院校非醫學專業學生管理工作初探[J].學理論,2011,(10):288-289.
[10]趙珍,劉錦,張卉.新形勢下醫學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的重心研究[J].前沿,2013,(5):147-148.
[11]劉凌云.高等醫學院校輔導員隊伍素質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08,(3):20.
[12]吳金萍,張浩.溝通方法在醫學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宿州學院學報,2012,27(5):93-95.
[13]楊勇,喬學斌.醫學生特點及輔導員工作對策分析[J].中國西部科技,201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