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仁新
摘 要:企業管理的核心是財務管理,單位財務管理無論企業的規模和性質怎樣,在企業的運營過程中都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內部各種形式管理控制的中心。它對明確和規范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和行為,保證經營目標的實現,提高管理效率和資產的安全性與完整性都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內部控制;財務管理;企業運營
中圖分類號:F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8-0211-02
一、企業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成功經驗概述
(一)對不同客戶采取不同內控管理措施
1.對常往來單位實行信用額度管理制度
對經常往來內部客戶下放信用額度,允許在信用額度內部形成月末應收賬款,次月初由相關的客戶經理配合財務部門負責應收賬款的回籠。通過內部控制主要是保證生產運營效率和效果,如提高產能、加快生產等。通過財務管理,內部控制主要是要正確及時理解市場需求,正確及時把市場客戶信息傳遞到相關部門及企業供應商、銷售商,及時調節生產,以保證客戶滿意,進而創造新的市場需求。
2.對非關聯單位實行預收貨款信用管理制度
客戶在我公司賬上存有足夠的資金才能采購貨款,原則上月末不能形成應收賬款。因月末貨物漲價、實際發貨數量超過訂單數量等原因形成應收賬款的,財務部門及時通知客戶經理并督促其催收,保證貨款于月末關賬之前到賬。如因特殊原因資金無法及時回籠形成應收賬款的由客戶經理負責寫情況說明、部門蓋章,并于次月初負責催收貨款,保證貨款及時回籠。
3.實行應收賬款每月對賬、預收賬款半年對賬的內控管理制度
企業應建立定期對賬制度,以確保雙方在應收賬款數額、還款期限、付款方式等方面認可一致。對賬后要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文字記錄,而不是口頭承諾。應收賬款對賬工作應從業務第一筆起就應由營銷人員定期與客戶對賬,并將收款情況及時反饋給財務部門,確保雙方在貨款數額方面的認同。營銷人員可按其管理單位對產品發出、發票開具及貨款回籠進行序時登記。并定期與客戶對賬,由對方確認,從而為及時清收應收賬款打好基礎。預付賬款賬戶核算企業按照購貨合同規定預付給供貨單位貨款,按供應單位設置明細賬戶。貸方登記企業向供貨商預付貨款,貸方登記企業收到所購物品應結轉預付貨款,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向供貨單位預付而尚未發出貨物的預付貨款;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向供貨單位實際發出貨物大于供貨單位的預付貨款差額。
(二)發票復核制度
客戶經理在ERP系統里為客戶做訂單、發貨、過賬、打印訂單小票,開票員依據訂單小票,從ERP系統里導出數據打印發票,由銷售核算會計復核、蓋章,客戶經理簽字領取發票轉交給客戶。
1.產品部門根據上級主管部門的銷售政策和市場行情由主管領導審批后在每個月的不同時段不定期地在OA上發布產品結算價格。
2.銷售核算會計主要復核發票價格是否與OA上發布的價格一致、實際發貨數量與發票數量是否一致。
3.發生銷貨退回時,如數量較少,且退款金額在轉賬起點以下,需用現金退款時,必須取得對方的收款收據,不得以退貨發貨票代替收據編制付款憑證。
二、現行企業財務管理內部控制中存在主要問題
1.對內控認識不足
我公司是負責相關產品銷售工作的,但是市場對相關產品的需求不夠大。另外,公司又面臨外部和內部等帶給公司的競爭壓力,經銷商會聯合起來壓價,公司時常會面臨產品賣不出價格的風險,而經銷商可以以較高的價格賣給零售商,從而提高了經銷商的利潤空間。
2.對資金掌控不夠
現在面臨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經銷商的流動資金不足,為能促銷,推動商品流通,公司采取增加收取銀行承兌匯票的營銷措施。同時,承諾減免部分客戶承兌貼息,加大公司的資金壓力。
3.責權關系不明
在公司法人治理過程中,法人治理結構是最根本的,其作用的發揮需要一個專門的機構,這個機構就是董事會;同時,法人治理結構內容的最關鍵部分就是產權制度。但是,我國的企業普遍存在,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內容過于空虛不切實際,很多機構都是形同虛設,就連最核心的董事會有時都是無法施展其職能。有的國有企業在改制過程中,產權主體只是無限的“放權讓利”,最后使得產權主體處于被動位置,也使受益主體變得模糊不清,造成了掌握資產和受益資產沒有明確的范圍群體。如果公司的治理結構不能夠責權分明,就會產生很多負面后果。包括,所有者對實施者失去了掌控權,尤其是董事會會成為虛設機構,而且受益者內部摻雜很多本不屬于受益群體的個體,使得企業的收益分配不公,也造成了資產的流失。
4.監督機制不完善
現階段,我國對于企業的監督評審工作大多數停留在內部審計階段,主要是依靠內部部門來實施。有的企業,負責監督評審的內部部門與財務部門同屬于一個領導,導致監督評審沒有獨立性,同時造成了監督評審結果不夠真實準確。除此之外,審計的內容也是過于單一,僅存在對賬目的評審,而忽略了對人員、制度和職能的評審。
三、財務管理中內部控制的作用
(一)我國與國際會計內部控制制度融合
面對我國現在的情況,為了更好地與國際會計內部控制制度融合,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加強內部審計的力度。為了更好地規范內部會計控制環境,就要釋放權利于內部審計部門,使內部審計成為企業財務良好的最重要的利器。二是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向單位目標看齊。內部控制制度要結合實施戰略,以公司的要求為依據,確保企業能夠在合法的軌道上運行,同時實現最高利益化。
(二)強化會計內部控制意識
加強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為了使內部控制達到預期效果,人是最主要的參與者,就要從提高人的素質、價值觀念和法律意識入手,不斷提升人的綜合素質,提高參與者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同時,內部控制也是為了保證財務報告的真實性,是科學進行經費使用的重要抓手,需要管理層和基層員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夠完成。
(三)強化單位會計內部控制制度
以前由于財務人員水平有限、會計觀念淡薄,企業的會計水平普遍較低。隨著企業的發展,會計制度的不斷發展,對單位的會計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敢于對以前的內部控制制度提出疑問,并且發現問題。像存在的體系不健全、監督不得力等問題。要善于對發現的問題,尋根問底找到原因,不斷引進先進理念,從而建立符合實際的內部控制制度。
(四)把握貨幣資金收入與支出
1.貨幣資金收入
由于貨幣資金的大部分來源是銷售的收入,所以在掌握資金收入的時候,就需要有針對性的來操作,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與倉庫部門核對出庫單,核對是否與客戶簽收的回執單一致;匯總銷售部門的銷售合同,與財務憑證核對是否單價和數量相同;與信用部門核對賒銷賬額是否超過標準范圍。并且每個月,都要派與這些部門沒有關系的人員,對這些數據和單據進行審查。
2.貨幣資金支出
開源和節流是互通的,只要減少非法和不合理的支出,就能從另一個層面產生了資金,也就為企業創造了開源。所以,為了能夠更好的控制貨幣資金的支出,有關財務人員要做到四個審查。審查支付申請是否合情合理,審查支付審批是否按照程序,審查支付復核是否核對到位,審查支付是否按照正常途徑、出納人員是否真實入賬。同時,財會人員要建立合理健全的預算制度,才可以是資金支出的控制方式更加多樣和準確。
(五)掌握實物資產保管情況
在企業的資產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固定資產,而固定資產的表現形式最多的就是實物資產。為了能夠更好的掌握企業實物資產的詳細情況,有關部門應該對企業的每項實物資產都要分類編號,并且利用信息網絡進行及時錄入和更新。通過對企業的實物資產的掌握情況,就可以對缺少的財產進行及時購買,富余的財產及時調配,節省開支。所以,掌握實物資產的保管情況至關重要。
(六)實施成本分析與控制
企業的競爭點不斷變化,最重要的還是成本的控制,對產生成本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要體現在財務控制系統中。成本的內容有三部分組成,即料、工、費。控制費用的方法,與掌握資金支出方法相同。但是對于工的成本控制,不能僅停留在壓低工人工資的層面,而是要結合日常工作進度,以及交貨的數量和時間,來合理安排采購和生產,減少加班的次數。同時,在空閑時間,可以對生產機器進行檢修和維護,并且要組織工人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通過合理的時間安排和工人的素質提高,來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
對于原料的控制,應該依據生產的工藝,以及產品的用料表,同時考慮合理的損耗,在生產之前制訂出合理的原料領用信息,并且將此信息發送至倉庫和財務部門。倉管員應該根據領料單上的數量,來準確發放原料。
控制原料的成本,還有一個因素來自原料的價格。與之相關的部門有兩個,一個是生產部門,另一個是采購部門。生產部門要按照生產所需和工期的安排來確定時間段,從而根據實際情況申請原料,不要提前、過量申請。采購部門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并且將固定供應商納入其中,以便與供應商能夠及時溝通,還能全面了解產品價格、供貨商的信譽,并且隨時掌握行情動態,為財務部門提供了采購依據,財務部門再通過與實際申報的采購方案進行核對之后,方可付款,這也為企業的原料采購成本控制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除此之外,單位要保留歷年的采購資料,并且與每月的實際采購成本進行比較,利用因素分析法,來得出當時合理的采購價格,這樣可以很好地避免采購人員出現非法采購情況。
總之,企業財務管理中內部控制是經濟社會發展必然要求、促進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新形勢下,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在財務管理內部控制上面臨著多方考驗。為了在新經濟環境下有一個更好的發展,企業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積極加強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的應用。雖然目前內部控制制度在我國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還有所欠缺,但相信在認識到內部控制制度重要性之后,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定會展現出全新面貌。
參考文獻:
[1] 鄒佳佳.完善房地產集團企業內部控制的研究[D].??冢汉D洗髮W,2010.
[2] 王志勤.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措施淺議[J].中國城市經濟,2010,(8).
[3] 王海英.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如何做好高新技術企業財務管理[N].中國建材報,2010.
[責任編輯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