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摘要: 目的:探討亞麻醉劑量氯胺酮-芬太尼輔助小兒區域麻醉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于2010年~2012年收治的進行腹部手術與四肢手術的60例患兒,患兒年齡2~12歲,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進行氯胺酮常規麻醉,觀察組運用氯胺酮結合芬太尼輔助小兒區域麻醉,比較兩組麻醉的劑用量、手術時間和喚醒時間以及患兒的生存質量。結果:觀察組麻醉的劑用量、喚醒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的生存質量要優于對照組,兩組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運用亞麻醉劑量氯胺酮-芬太尼到小兒區域麻醉中,臨床效果顯著,減少了麻醉劑用量與喚醒時間,提高了患兒的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亞麻醉劑;氯胺酮-芬太尼;輔助小兒區域麻醉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011-02 隨著現代醫療水平的進步,小兒麻醉臨床研究不斷深入。兒童與成年人的機體器官生理功能、身體解剖結果以及藥物的利用與排泄都有很大差異,所以小兒麻醉與成人麻醉有所不同[1]。臨床上常運用氯胺酮對患兒進行手術麻醉。氯胺酮容易溶于水,具有較好的臨床鎮痛效果,被廣泛運用,但是,氯胺酮對小兒患者的內臟器官起到的鎮痛效果并不理想,而芬太尼可以起到較好的麻醉、鎮痛作用,兩者合用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少的特點。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0年~2012年收治的進行腹部手術與四肢手術的60例患兒,患兒年齡2~12歲,男性患兒32例,女性患兒28例。腹部手術21例,上肢手術20例,下肢手術19例。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氯胺酮常規麻醉,觀察組運用氯胺酮結合芬太尼輔助小兒區域麻醉。兩組患者手術之前均6h禁食,4h之內禁水,手術前均給予0.02mg/kg阿托品與2mg/kg魯米那常規肌肉注射,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給予5mg/kg氯胺酮基礎性麻醉,構建靜脈通路,利用監護儀進行手術監護。
對照組進行氯胺酮麻醉后按照患兒的實際病情進行常規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進行亞麻醉劑量氯胺酮聯合芬太尼輔助區域麻醉,給予患兒2ml75%利多卡因椎管內注射,根據2~6mg/kg劑量進行氯胺酮靜脈注射,等待患兒入睡后根據1~2ug/kg劑量進行芬太尼靜脈注射。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兒的心率、平均動脈壓以及呼吸頻率。對比兩組患兒的麻醉劑量、手術時間、喚醒時間以及生存質量。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運用X2進行檢驗,組間比較運用t檢驗,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對兩組患兒麻醉10分鐘后心率、平均動脈壓、呼吸頻率進行觀察對比: 對照組心率為(120.10±27.20)次/min,平均動脈壓為(100.16±11.32)mmHg,呼吸頻率為(28.3±7.30)次/min。觀察組心率為(95.76±14.32)次/min,平均動脈壓為(93.20±5.32)mmHg,呼吸頻率為(18.3±10.1)次/min,觀察組心率、平均動脈壓以及呼吸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心率、平均動脈壓、呼吸頻率對比
組別例數心率(次/min)平均動脈壓(mmHg)呼吸頻率(次/min)對照組30120.10±27.20100.16±11.3228.3±7.30觀察組3095.76±14.3293.20±5.3218.3±10.12.2 對照組與觀察組的手術時間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 觀察組的喚醒時間、氯胺酮用量以及芬太尼用量都要優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對照組與觀察組手術時間、喚醒時間以及麻醉劑量對比
組別n手術時間喚醒時間氯胺酮用量芬太尼用量對照組3088.82±26.5230.25±15.32152.76±35.60觀察組3095.35±34.206.35±35.2056.75±11.5620.32±7.802.3 觀察組患者麻醉后的生存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3所示。
表3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麻醉后生存質量評分
組別自覺癥狀軀體生理功能心理情緒日常生活社會活動對照組56±1218±1213±717±622±6觀察組67±1325±1514±925±1325±173 討論
為了降低麻醉對患兒的身體、神經與大腦造成的影響,手術治療過程中要優先考慮實施區域麻醉,傳統的麻醉方法就是在運用氯胺酮基礎麻醉后,按照需要間斷或者持續追加氯胺酮麻醉,麻醉劑量會跟隨手術時間的增加逐漸加大,不良反應也就逐漸增多,給手術帶來一定影響[2]。為了降低麻醉劑給患兒產生的不良影響,通過研究證明,亞麻醉劑量氯胺酮-芬太尼輔助小兒區域麻醉中的芬太尼具有較好的鎮痛效果,可以阻斷手術過程中的損傷性刺激,但是會產生心動過緩、血壓下降以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氯胺酮起到鎮痛和鎮靜效果的同時,具有心率加快、中樞神經興奮以及血壓升高的效果,小劑量氯胺酮聯合芬太尼使用,可以抵消兩者的不良反應,提高患兒麻醉后的生存質量[3]。
綜上所述,運用亞麻醉劑量氯胺酮-芬太尼小兒區域麻醉,臨床效果顯著,提高了患兒的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何玉寧,鐘瑞生,夏凌云.亞麻醉劑量氯胺酮-芬太尼輔助小兒區域麻醉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4,07(02):90-92.
[2] 王小江,趙建生,張韜,段加方. 亞麻醉劑量氯胺酮-芬太尼輔助小兒區域麻醉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2,07(11):1200-1201.
[3] 劉昌偉.亞麻醉劑量氯胺酮-芬太尼輔助小兒區域麻醉的臨床效果分析與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2,30(03):57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