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磊 李茂緒 許梅 徐東成 秦文玲
摘要: 目的:探究介入溶栓術對急性閉塞性腦梗塞病人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1年到2013年來我院就診的急性閉塞性腦梗死病人64人,進行溶栓治療。結果:經治療,發病<3h的病人的有效率為92.31%,發病在3~6h之間的病人的有效率為85.00%,發病6~9h小時病人有效率為 55.56%,發病<3h的病人有效率高于發病3~6h的有效率,但無統計學意義;前兩者與發病6~9h小時病人有效率有顯著差異(P<0.05);發病<3h病人和發病3~6h小時病人21d后的NIHSS評分與發病6~9h的病人21d后的NIHSS評分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介入溶栓術對急性閉塞性腦梗塞病人的治療具有較好療效,病人發病時間越短其治療效果越好,預后越好,術中嚴格按照標準執行可減少并發癥發生。
關鍵詞:急性閉塞性腦梗死;介入溶栓術;臨床觀察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interventional thrombolysis for acute occlu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Methods: Patients with acute occlusive infarction 2011 to 2013 to our hospital for 64 people, thrombolytic therapy.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of <3h the effective rate of 92.31% of patients, the incidence in patients between 3 ~ 6h effective rate of 85.00%, the incidence 6 ~ 9h hours effective rate of 55.56% of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3h patients there are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incidence of 3 ~ 6h efficient, but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ormer two hours with the onset of 6 ~ 9h efficient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0.05); onset <3h patients and patients with onset 3 ~ 6h hours NIHSS score and 21d after the onset of 6 ~ 9h patients NIHSS 21d after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0.05). Conclusion: Interventional thrombolysis for acute treatment of occlu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good effect, the shorter the time of onset of their patients better treatment, the better the prognosis,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s of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can be reduced.
Key words:Acute occlusive infarction; Intervention thrombolysis; Clinical observation
【中圖分類號】R58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017-01 急性閉塞性腦梗死是一種常見疾病,發病較多并且疾病發展快,致殘率和致死率較高,嚴重威脅病人的生命和生活質量。其發病原因是由于血流動力學改變或發生栓塞致使血液運動減少,引發腦卒中,一般是和顱外段的動脈狹窄相關[1]。有關臨床統計,在病人發病起12h內,經腦血管造影可有90%的病人能夠發現有動脈狹窄。介入溶栓術可以縮短病人腦部缺血時間,有效地恢復病人腦部功能。本文以44名病人為例,探究介入溶栓術對急性閉塞性腦梗死病人的臨床治療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文選取2011年到2013年來我院就診的急性閉塞性腦梗塞病人44人,其中有男性病人26人和女性病人18人,年齡趨于35歲到75歲之間,平均53.5±2.5歲。所有病人經CT或MRI檢查確診,符合診斷標準,并排除腦出血。其中并發高血壓15人,糖尿病2人,存在風濕性心臟病史16人、冠心病史22人;26人發病時間<3h,20人發病在3~6h之間,18發病在6~9小時之間。所有病人都簽訂知情協議,自愿接受治療。
1.2 治療方法:所有病人都進行介入溶栓治療。給予病人局麻,進行DSA監視,于股動脈進行穿刺并置入6F-8F動脈鞘,將5F導管鞘分別置入兩側頸總A和椎動脈;隨后注入4000u的肝素并進行腦血管造影,確定血管閉塞部位以及側支循環建立;然后將微導管置入動脈閉塞近端,開始溶栓,如果病人有大腦中A或前A近端栓塞者,可將微導管置入栓塞部位,先進行適當的機械性破壞然后再給予藥物溶栓。溶栓劑選擇(50~60)萬U的尿激酶混合10~20ml 5%的葡萄糖進行推注,隨后造影根據結果可選擇繼續追加溶栓劑,再次造影。動脈溶栓后殘余重度狹窄者可給予支架置入治療,術后給予拜阿司匹靈、波立維抗血小板凝集治療,溶栓劑使用不可超過150萬U,時間小于2小時。
1.3 療效評價:在手術前后、1d、7d和21d分別進行效果評價,并進行NIHSS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將所得數據錄入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用x±s表示計量資料,檢驗方法為計數資料用x2檢驗和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時具有統計意義。
2 結果
經治療,發病<3h的病人的有效率為92.31%,發病在3~6h之間的病人的有效率為85.00%,發病6-9小時病人有效率為 55.56% ,發病<3h的病人有效率高于發病3~6h的有效率,但無統計學意義;前兩者與發病6~9小時病人有效率有顯著差異(P<0.05);發病<3h病人和發病3~6h小時病人21d后的NIHSS評分與發病6~9h的病人21d后的NIHSS評分有明顯差異(P<0.05)。所有病人中有7人出現顱內出血,2人死亡。詳見表1和表2。
3 討論
急性閉塞性腦梗塞是一種常見疾病,發病較多并且疾病發展快,致殘率和致死率較高,嚴重威脅病人的生命和生活質量。其發病原因是由于血流動力學改變或發生栓塞致使血液運動減少,引發腦卒中,一般是和顱外段的動脈狹窄相關。一般病人自身會形成側枝循環,可存活部分腦細胞、神經元等,所以及早發現疾病,恢復腦部血液供應是提高臨床療效和預后的關鍵[2]。
表1 不同發病時間血管再通比較
發病時間完全再通部分再通未通有效率<3h21(80.77)3(11.54)2(7.69)92.313~6h8(40.00)9(45.00)3(15.00)85.006~9h5(27.78)5(27.78)8(44.44)55.56X213.260.956.226.22P<0.05<0.05<0.05<0.05表2不同病人NIHSS評分比較
發病時間術前手術結束術后24h術后1周術后3周<3h14.82±4.5611.26±5.819.12±3.737.51±2.895.69±2.493~6h15.62±4.9313.92±6.1312.44±3.9111.09±3.389.59±3.17t0.551.462.853.774.57PP>0.05P>0.05P<0.05P<0.05P<0.05 當前此疾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介入溶栓治療,但是最佳治療時間還不精確,大多數專家認為發病后0~6h是最佳手術期,發病大于6h會引起腦神經元的死亡,是不可逆的。在本文研究中,結果顯示經治療后,發病<3h的病人的有效率為92.31%,發病在3~6h之間的病人的有效率為85.00%,發病6~9h小時病人有效率為55.56% ,發病<3h的病人有效率高于發病3~6h的有效率,但無統計學意義;前兩者與發病6-9小時病人有效率有顯著差異(P<0.05);發病<3h病人和發病3-6小時病人21d后的NIHSS評分與發病6~9h的病人21d后的NIHSS評分有明顯差異(P<0.05)。表明,發病時間越短的病人其治療效果越顯著,術后回復的越好[3],其原因是腦缺血時間過長可造成血栓的收縮,收縮后形成產物的結構穩定,所以溶栓效果差,另外由于不同病人病灶存在未知不同,大小不同,側枝循環建立情況也不同,所以對最佳治療時間會有一些影響。本文所選病人一般病灶處于大腦中動脈,有研究表明,大腦中動脈閉塞超過3h會增大出血風險[4],本研究死亡病人發病均超過6小時。所以應特別重視及早治療,并嚴密監察病人生命體征以及并發癥情況。綜上,介入溶栓術對急性閉塞性腦梗塞病人的治療具有較好療效,病人發病時間越短其治療效果越好,預后越好,術中嚴格按照標準執行可減少并發癥發生。
參考文獻
[1] 陳紅芬.血栓通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治療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 2012:10( 3 ):216-217.
[2] 張銳鋒,趙學鋒,符振宇.介人溶栓治療急性腦梗塞260 例療效分析[J].中國中醫藥咨訊 , 2 0 11;3(22 ) : 356.
[3] 凌維漢.急性閉塞性腦梗塞介入溶栓術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3,15(1):74-75.
[4] 付建紅,姚聲濤,鄧棋方,等.急性腦梗塞超選擇性動脈接觸性溶栓致顱內出血六例報道[J].遵義醫學院學報,2011;34 ( 4 ):409-4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