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靜
摘要: 目的:觀察溝通在兒童骨折患者治療中的積極作用。方法:資料選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兒童骨折患者共94例,對其進行溝通式護理的,觀察護理前后患兒的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評估結果,及漢密頓焦慮量表評分結果。結果:護理后兒童的心理恐懼程度顯著低于護理前(P<0.05),焦慮程度顯著低于護理前(P<0.05)。結論:溝通在兒童骨折患者治療中能夠減少兒童的負面情緒,發揮積極的心理疏導作用,有利于兒童骨折的治療。
關鍵詞:溝通;護理;兒童;骨折
【中圖分類號】R45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082-01兒童普遍具活潑好動、精力充沛特點,易在奔跑、玩耍時因意外造成骨折[1]。同時兒童心理發育尚未成熟,骨折后可能產生焦慮、恐懼等心理,影響治療效果。本研究對溝通在兒童骨折患者治療中的積極作用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資料選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兒童骨折患者共94例,男女比例56:38,年齡3-12歲,平均年齡(8.42±1.07)歲。骨折類型:開放性骨折76例(76.32%),閉合性骨折18例(23.68%);開放性骨折病例的Gustilo分型:Ⅰ型26例(27.66%),Ⅱ型11例(11.70%),Ⅲ型5例(5.32%),Ⅳ型4例(4.26%)。
1.2 方法:患兒入院后常伴隨哭鬧、煩躁等情況,醫護人員應耐心安慰患兒,用溫柔的語氣告訴患兒哭鬧會使得骨折處更加疼痛,同時鼓勵患兒勇敢面對傷痛,可以向患兒講述三國時期華佗為關羽刮骨療傷的故事,轉移兒童對疼痛的注意力;治療前護士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兒介紹骨折治療的相關知識,治療中輕拍患兒頭部,溫柔擁抱患兒,通過語言與行為溝通緩解患兒對骨折治療的恐懼。
1.3 觀察指標:觀察護理前后患兒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評估結果,患兒從由笑臉變至哭臉的6種面部表情中選擇一個代表內心恐懼程度,選微笑為0分,哭泣為5分;觀察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結果,<8分為正常,8-20分為可能抑郁,21-35為確定抑郁,>35為嚴重抑郁[2];評估均在患兒監護人協助下完成。
1.4 統計學分析:數據統計分析應用SPSS 18.0軟件包,計量資料應用t完成檢驗,計數資料應用X2完成檢驗,當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統計學上的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前后患兒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評估對比:護理后患兒的心理恐懼程度較護理前顯著減輕(P<0.05),詳情見表1。
表1護理前后患兒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評估對比[n(%),n=94]
組別0分1分2分3分4分5分護理前0(0.00)0(0.00)35(37.23)56(59.57)2(2.13)1(1.06)護理后86(91.48)4(4.26)2(2.13)2(2.13)0(0.00)0(0.00)2.2 護理前后患兒漢密頓焦慮量表評分對比:護理后患兒的心理焦慮情況顯著由于護理前(P<0.05),詳情見表2。
3 討論
骨折時兒童期常見的外傷,兒童由于好奇心強,行動力高,在日常生活中易因意外(如摔倒、磕碰、墜落等)導致肢體骨折,同時,兒童心智發育尚未成熟,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較大,因此入院后經常出現哭鬧、驚恐、排斥等情況,為后續治療帶來一定難度[3]。本研究選取的94例患兒在入院時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懼與焦慮,由此本研究對患兒予溝通式護理,增加護理過程中與患兒的溝通,包括語言與行為溝通等,從而提升患兒的治療依從性,以便醫師能夠盡快處理受傷部位,保護患兒的身體健康。
表2護理前后患兒漢密頓焦慮量表評分對比[n(%),n=94]
組別<8分8-20分21-35分>35分護理前15(15.96)42(44.68)26(27.66)11(11.70.34)護理后83(91.48)9(4.26)2(2.13)0(0.00)觀察本研究中患兒護理前后的內心恐懼程度測試結果,可得護理后91.48%的患兒傾向選擇微笑(0分)表達內心恐懼度,情況顯著優于護理前。原因為患兒入院時護理人員通過正確的傷病指導控制其哭鬧行為,配合講述故事提升患兒面對傷痛的勇氣,并轉移對受傷部位的注意力,降低由疼痛帶來的恐懼感。觀察HAMA評分結果,可得護理后患兒心理狀況顯著優于護理前。治療前護理人員向患兒介紹骨折治療相關知識,增加其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從而緩解焦慮情緒;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通過拍頭、擁抱、微笑等肢體語言的溝通,可以鼓舞情緒低落、態度消極的患兒,提升其治療積極性。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患兒出院時護理人員還應向其監護人詳細交代家庭康復訓練的要點,以整體提升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溝通在兒童骨折患者治療中能夠減少兒童的負面情緒,發揮積極的心理疏導作用,有利于兒童骨折的治療。
參考文獻
[1]許開.溝通在兒童骨折護理中的積極作用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6):6392.
[2]李婷.護患溝通在頸椎骨折脫位不伴脊髓損傷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9):87-89.
[3]王秋芬.護患溝通技巧在下肢骨折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6):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