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俊理
摘要: 目的:觀察急性和慢性闌尾炎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臨床效果。方法:資料選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診治的84例例闌尾炎患者患者,其中以急性闌尾炎患者42例作為對照組,以42例慢性闌尾炎患者作為研究組,兩組闌尾炎患者均予以腹腔鏡闌尾炎切除術治療,并分析兩組患者治療期間手術效果與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研究組患者手術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在慢性闌尾炎患者中治療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關鍵詞:急性闌尾炎;慢性闌尾炎;腹腔鏡闌尾切除術
【中圖分類號】R45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083-02闌尾炎是普外科常見疾病,其臨床具有多發性與并發癥較多的特點,影響患者腸胃功能健康與患病后生活質量。為探尋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在急慢性闌尾炎患者中的臨床效果,本研究選取84例闌尾炎患者對照比較,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資料選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診治的84例闌尾炎患者,急性闌尾炎患者42例作為對照組,男女比例25:17,年齡11-65歲,平均年齡(37.24±13.59)歲;42例慢性闌尾炎患者作為研究組,男女比例24:16,年齡10-65歲,平均年齡(37.49±13.4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病癥情況等基線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予以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手術開始前需要對兩組患者進行麻醉,并取仰臥位準備手術,術前0.5h采用頭孢二代抗生素靜脈滴注。首先在臍下緣或左側緣行切口,采用氣腹針進行穿刺并建立氣腹(氣腹壓力控制在8-12mmHg間);其次穿刺臍緣下方10mm作為觀察孔,穿刺臍水平方向右腹直肌外側緣10mm處作為主操作孔,穿刺臍、趾骨間連線中點5mm處作為副操作孔,將強勁手術器械置入后依次探查患者肝膽胃腸、子宮及附件;再次,若探查后無異常情況則順盲腸三條結腸帶尋至闌尾,使用闌尾抓鉗將闌尾夾住,采用電凝鉤與分離鉗在闌尾系膜處游離并用鈦夾將闌尾系膜夾閉或使用絲線結扎,后在闌尾根部使用電凝血管鉗輕壓使之癟陷;最后,使用絲線或套扎器在距離闌尾根據0.3cm左右處進行結扎,在0.5cm左右處將闌尾切除,并在臍下10mm處套管將標本袋置入將闌尾取出,完成手術。兩組患者術后均服用甲硝銼與頭孢二代抗生素,術后5d詳細檢驗血常規,觀察患者血常規恢復至正常后停藥,評價療效。
1.3 療效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首次進食時間與手術;觀察兩組患者術后腹腔膿腫、小腸梗阻、發熱、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并對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1]。
1.4 統計學處理:數據均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分析處理,用標準差(x±s)表示數據資料,用X2檢驗計數資料,用t檢驗組間比較,P<0.05時表示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對比: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手術效果,研究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首次進食時間與手術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詳細結果見表1。
表1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對比(x±s)
組別例數(n)術后首次排氣時間(d)術后首次進食時間(d)手術時間(min)研究組421.48±0.871.39±0.7655.39±28.15對照組422.86±1.432.91±1.4981.21±32.59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研究組患者術后腹腔膿腫、小腸梗阻、發熱、切口感染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細結果見表2。
表2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n(%)]
組別例數(n)腹腔膿腫小腸梗阻發熱切口感染研究組421(2.38)1(2.38)2(4.76)1(2.38)對照組424(9.52)3(7.14)5(11.90)3(7.14)3 討論
闌尾是人體中具有吸收水電解質功能與蠕動功能的器官,維持機體免疫功能,促進機體廢棄物排出,闌尾炎則主要指多種因素造成的闌尾炎性病變,發病群體多見于青年,且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2]。按發病急緩可將闌尾炎分為急性闌尾炎與慢性闌尾炎,急性闌尾炎主要指闌尾梗阻、感染或腸胃功能障礙引起的內臟神經反射導致的病癥,臨床治療以手術為主;慢性闌尾炎主要指發病隱晦或有急性闌尾炎史但治療不徹底導致的復發性病癥[3];本研究資料中選取急性闌尾炎與慢性闌尾炎患者各42例。臨床治療闌尾炎通常采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研究分析其在急性與慢性闌尾炎中的治療效果與術后并發癥情況。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可以看出,研究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首次進食時間與手術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出現以上結果的原因在于急性闌尾炎患者發病常伴有腹肌緊張、炎性粘連、盲腸水腫等病癥,導致腹腔闌尾切除術在探查、穿孔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操作困難與阻礙。另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發現研究組患者術后腹腔膿腫、小腸梗阻、發熱、切口感染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表明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在慢性闌尾炎中安全性較高,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以上結果原因為急性闌尾炎患者常伴有闌尾化膿與穿孔等癥狀,腹腔鏡下采用鈦夾對闌尾根部傷害較大,且急性闌尾炎患者闌尾與盲腸等常伴隨水腫狀態,加劇手術最后環節的困難。術前檢測患者生命體征、糾酸、維持營養,術中注意保持無菌操作,術后注意消毒與并發癥預見性護理,從而提升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在慢性闌尾炎患者中治療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賀艷閣,等.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3):136.
[2]李志華,等.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慢性闌尾炎的效果觀察[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4,11(01):63-64.
[3]代常波.慢性闌尾炎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治療及優勢[J].當代醫學,2011,17(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