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星
摘要: 目的:探討腹部外科膿毒癥中西醫結合的救治方法,以期為現代醫學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方法:以收住院治療的160名腹部外科膿毒癥患者為例,隨機分為治療組(80名,采用西醫常規治療+短程山莨菪堿、地塞米松綜合救治+免疫營養支持治療+解毒固本湯的中西醫結合救治方法),對照組(80名,采用西醫常規治療),來進行研究比較。分別在選擇開始及治療結束時對兩組進行一般生命體征檢查、抽取靜脈血測定觀察指標等,從而實現完整清晰的對比治療前后各項指標變化的具體情況。結果:嚴重外科膿毒癥的發生率降低,膿毒癥患者死亡率降低。結論:腹部外科膿毒癥的治療過程復雜,難度很大,而且患病者死亡率很高,而在治療過程中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救治方法能降低腹部外科膿毒癥的死亡率。
關鍵詞:腹部外科;膿毒癥;中西醫結合;技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R45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091-01膿毒癥(sepsis)是指機體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應。它是一種發生在創傷、感染、缺血、燒傷、休克、外科大手術后受到感染的比較常見的并發癥。腹部外科膿毒癥患者有較高的發病率,且死亡率也居高不下,國際方面歐洲急重病醫學會、危重病醫學會和國際膿毒癥論壇在2002年10月提出了巴塞羅那宣言,共同呼吁采取措施,爭取在今后5年內將膿毒癥的死亡率降低25%,國內一些權威性研究者提出在中醫的基礎上結合西醫進行膿毒癥的救治,得到了廣泛的驗證和肯定。
1 腹部外科膿毒癥中西醫結合技術特征
在探索治療腹部外科膿毒癥中西醫結合適宜技術時,先要了解膿毒癥的病理,從而實施一系列綜合治療措施。本研究的技術路線是在常規綜合治療的基礎上,結合膿毒癥治療指南來探尋中西醫結合救治適宜技術,主要包括:1、采用序貫性抗生素。根據不同的治療階段控制使用不同抗生素的成分和用量,這個治療方案食欲膿毒癥治療指南的方案相一致的,并取得良好效果。2、用中醫來調節全身炎性反性及免疫機制。本研究在中醫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采用“解毒固本湯”作為調理全身炎性反性,改善機體免疫紊亂狀態的配合治療方法。3、采用分階段代謝營養支持及免疫營養支持治療保護和支持器官,推進各種代謝通路,緩解患者的高分解代謝,降低危病患者的死亡率。4、以短程山莨菪堿、地塞米松為主的綜合救治方案,能改善組織供氧及微循環,減少微血栓的形成。
2 研究結果
本研究有腹部外科膿毒癥患者160名,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包含80名,主要采用常規西醫治療+短程山莨菪堿、地塞米松綜合救治+免疫營養支持治療+解毒固本湯的中西醫結合救治方法,對照組包含80名,采用西醫常規治療。通過研究錢和研究后的對比,治療組80例患者,27例死亡,死亡率為39%。對照組80例患者,死亡率40例,死亡率為50%。兩組經過對比,有顯著差異。
3 討論
首先,免疫營養支持治療。采用分階段代謝營養支持及免疫營養支持治療,補充谷氨酰胺來降低感染的發生率,進而強化胰島素治療,使嚴重患者的血糖水平保持在正常的水平。。第一階段就是在患者的高度應激狀態、有效循環量等得到初步處理后,床位功能仍存在明顯障礙時,每日從中心靜脈或周圍靜脈注入營養液,從而實現提高機體免疫能力的目標。第二階段是當患者病情有所緩解,且患者的胃腸道功能得到明顯的修復時,可以用能全素、安素、艾倫多等易于消化和吸收的要素飲食供給腸內營養。第三階段是當病情得到完全控制時,此時腸道功能也得到充分的修復,逐步過渡直至全部應用腸內營養。
其次,采用“解毒固本湯”牌配合治療調理全身炎性反應。“解毒固本湯”的成分包括黃連、梔子、玄參、僵蠶、知母、羌活等,是和解為主與瀉下并用的方劑,臨床和實驗證實,它具有多途徑、多靶點、多環節發揮治療作用的特點。在實證中,標準治療組入院后在進行手術、抗炎、禁水、補液等綜合性治療以后被給予口服解毒固本湯,兩組病例在接受14天治療之后,臨床報告顯示治療組80例中治愈率為60%,顯效率為9%,有效率為6%,無效率為4%,顯示總有效率為92.3%。而對照組80例中治愈率40%,顯效率5%,有效率6%,無效率8%,總有效率為78%。由此可見,在常規西醫治療過程中加以中醫“解毒固本湯”配合治療,能緩解膿毒癥患者的癥狀。
最后,采用序貫性抗生素。這個過程包括三個階段,首先采用對肝、腎功能影響較小的抗生素覆蓋腹部引起感染的致病菌,如抗厭氧菌的甲硝銼等。其次經3—4d取得藥敏報告后,再對原來的抗生素做出調整,選用針對性較強的抗生素來救治,救治過程中要注意預防二重感染的發生。最后在抗生素治療5—7d,患者情況好轉可改用口服治療。這個治療方案食欲膿毒癥治療指南的方案相一致的,并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180例腹部外科膿毒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80例采用序貫性抗生素治療,死亡8人,死亡率為10%。常規治療組80例,死亡12人,死亡率為15.4%。兩組經過檢驗,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4 腹部外科膿毒癥中西醫結合技術的意義
腹部外科膿毒癥是最常見的并發癥,其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是當前醫學學術界廣泛關注的重大問題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逐步探索到一套可行的中西醫結合技術路線來救治膿毒癥患者,包括“解毒固本湯”以及山莨菪堿、地塞米松等的應用,對降低腹部外科膿毒癥患者的死亡率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岳茂興,劉志國,李瑛等.腹部外科膿毒癥中西醫結合救治適宜技術研究[A].第五屆全國災害醫學學術會議暨常州市醫學會急診危重病及災害醫學專業委員會首屆年會學術論文集,2009,(5).
[2]戎亞雄,岳茂興.腹部外科膿毒癥中西醫結合臨床救治258例報告[A].第六屆全國中西醫結合災害醫學學術會議學術論文集,2010,(4).
[3]岳茂興,戎亞雄,史衛海等.腹部外科膿毒癥408例的臨床救治[A].第四屆全國災害醫學學術會議暨第二屆“華森杯”災害醫學優秀學術論文評審會學術論文集,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