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朝清
關鍵詞:全身麻醉; PETCO2; 監測
【中圖分類號】R45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158-01 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PETCO2)作為一種較新的無創傷監測技術,是全身麻醉手術患者中通氣監測重要指標,它具有高度的靈敏性,不僅可以監測通氣也能反映循環功能和肺血流情況,目前已成為麻醉監測不可缺少的常規監測手段。現就我院近三年來在全身麻醉中應用PETCO2 監測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全身麻醉擇期手術患者258例,其中男115例,女143例。年齡3~85歲,小兒52例,老年35例,其余中青年171例,體重12~82kg。采用喉罩氣管插管通氣108例,氣管插管通氣150例,ASA分級Ⅰ~Ⅱ級。病人來自普外科、神經科、骨科、婦科胸科等科室。本組觀察的患者均無呼吸系統及循環系疾患并發癥。
1.2 方法: 患者術前各項準備充分,體查各系統無特殊,各項生化檢查無異常。進入手術室后開放靜脈通路輸液,補充血容量,麻醉前予以阿托品(小0.01~0.02mg/kg,成人0.5mg)靜脈注射,抑制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面罩吸純氧,使肺內充滿純氧。聽診雙肺呼吸音是否清晰,對比雙肺呼吸音是否強弱相等。用多功能監護儀監測HR、R、BP、SpO2、ECG等,以咪達唑侖0.2~0.4mg/kg、舒芬太尼(小兒0.5~1μg、成人20~30μg)、維庫溴銨0.07~0.15mg/kg、丙泊酚2gm/kg或依托咪酯0.2mg/kg依次靜脈推注,快速誘導入睡,隨著麻醉加深及肌松藥的作用,相應手控輔助呼吸,選擇適合的氣管插管或喉罩插管行氣管插管成功后將監護儀的CO2 監測的旁流管或直流管連接呼吸回路的Y型接頭,控制呼吸,設置潮氣量(VT70-80ml/kg,R,成人12-15次/min,兒童20-25次/min)。連續監測PETCO2波形和數值,判斷氣管導管的位置正確與否,指導麻醉機通氣量的調節,監測循環功能,以及判斷自主呼吸和拔氣管導管等。
本組病例中,將140例中青年,無心肺疾病并發的患者,在同等通氣條件下,觀察循環功能對PETCO2的影響。隨機分為兩組,每組70例,以平均動脈壓大于60mmHg設為A組;因麻醉過深或失血過多致平均動脈壓低于60mmHg設為B組。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各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各指標(n=70),(均數±標準差)
組別年齡
(歲)體重(kg)性別結構
情況(例,男/女)ASA分級
構成(例Ⅰ/Ⅱ)A組51±1063±845/2551/19B組53±865±942/2848/22觀察兩組病例平均動脈壓與PETCO2的變化情況。A、B兩組比較,B組的PETCO2低于A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
表2兩組病人平均動脈壓與PETCO2之間的關系比較(n=70),(均數±標準差)
組別平均動脈壓(mmHg)PETCO2(mmHg)A組80±1838±5有B組40±1525±7注:組間比較,p<0.05
除了以上觀察循環功能對PETCO2的影響外,還依據PETCO2波形和數值的變化情況,診斷處理了23例患者氣道異常情況。其中11例患兒麻醉置入喉罩通氣不暢;3例氣管插管困難,誤入食道;2例患者在麻醉過程中CO2吸收劑耗盡;有16例發現有自主呼吸對抗機控呼吸;有9例發現接頭脫落、氣道阻塞、導管扭曲以及其它機械故障所致;30例全麻腹腔鏡膽囊切除術,CO2氣腹后依據PETCO2數值上升幅度的變化情況,指導調整通氣量及呼吸頻率,將PETCO2控制在正常范圍內。
3 討論
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PETCO2)作為一種較新的無創監測技術,是除體溫、呼吸、脈搏、血壓、動脈血氧飽和度以外的第六個基本生命體征,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已規定PETCO2為麻醉期間的基本監測指標之一。它具有高度的靈敏性且使用簡便,對判斷肺通氣、血流變化及代謝變化等具有特殊的臨床意義。
體內二氧化碳產量(VCO2)、肺泡通氣量(VA)和肺血流灌注量三者共同影響肺泡內二氧化碳壓(PACO2)。CO2彌散能力很強,易從肺毛細血管進入肺泡內,肺泡和動脈血CO2很快完全平衡,且無明顯心肺疾病的患者V/Q比值正常,最后呼出的氣體應為肺泡氣,一定程度上,PETCO2≈PACO2≈PACO2,所以臨床上可通過測定PETCO2反映PACO2的變化。正常PETCO2為5%,而1%CO2約等于11Kpa(7.5mmHg),相當于5KPa(38mmHg)。當血容量不足或麻醉過深致血壓下降過低時,PETCO2曲線迅速下降,數值降低。此種情況因肺循環血流量降,V/Q比例失調所致,此時PETCO2不能正確反映PACO2和PACO2,PETCO2低于PACO2。本組病例中,平均動脈壓最低降到20mmHg時,PETCO2數值僅為22-25mmHg。通過上述A、B兩組病例的比較,具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經證實,PACO2與PETCO2在肺功能彌散障礙、V/Q比例失調、右-左分流以及特殊通氣方式如(PEEP)等均可使PETCO2低于PACO2[1]。PETCO2的波形和數值對腹腔鏡手術,CO2氣腹后,依據PETCO2數值上升幅度的變化情況,指導調整通氣量及呼吸頻率,對提高麻醉手術的安全生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報道全麻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患者CO2氣腹后,PETCO2較CO2氣腹前有所升高[2]。PETCO2波形的基線是吸入氣的CO2濃度,一般應等于零,術中如果基線抬高,表示有CO2重復吸入[3],提示我們要及時更換鈉石灰或檢查麻醉機的活瓣是否失靈。如果PETCO2波形的呼氣平臺出現凹陷,表示病人已有自主呼吸并與呼吸機對抗,此時應該加深麻醉和追加肌松劑,或者在恢復期提示我們可以用拮抗肌松劑,自主呼吸恢復平穩,盡快拔管。對上呼吸機的病人,有研究提示,當P(a-et)CO2低于8mmHg,就預示病人有可能脫機[4-5];PETCO2波形指導氣管插管具精確標準的指導意義。
4 結論
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PETCO2)監測對判斷氣管插管位置、呼吸道通暢情況、二氧化碳吸收劑耗損情況、肺通氣情況及肺循環對PETCO2的影響等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是全身麻醉過程中重要且有效的監測方法之一,具有無創、反應快捷、并可以長時間連續應用,動態分析。在全身麻醉手術患者的麻醉管理中是一項重要指標,對判斷病情,保證患者圍手術期的安全有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反映了呼吸情況又可反映某些循環的變化。此項監測技術應該臨床中推廣普及應用,但目前在我們這些經濟落后地區的基層醫院,由于對其認識不足和儀器設備的限制,尚未得到重視和普及。隨著經濟的發展,認識的提高,這一重要的技術一定會得到發展和重視。
參考文獻
[1] 莊心良,曾因明等,現當麻醉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第三版,下冊 2028 .
[2] 倪文、徐美英,臨床麻醉學雜志,第2期,100-102
[3] 杭燕南,莊心良等,當代麻醉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81-101。
[4] 俞森洋.現代機械通氣的監護和臨床應用.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在學出版社,2000.100-145。
[5] 劉憶薇,陶國才,孟慶友.胸科手術靜吸復合全麻醉硬外麻醉的臨床觀察.局解手術學雜志.2005,14;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