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克欣
摘要: 目的 探討CT平掃及多方位重建(MPVR)技術對臨床表現不典型急性闌尾炎的診斷價值。方法 40例臨床疑診闌尾炎收治入院患者,術前均進行常規CT掃描和MPVR重建。結果:40例患者中34例手術確診急性闌尾炎患者,CT診斷正確29例,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 常規CT掃描加MPVR重建診斷急性闌尾炎準確率87.5% ,靈敏度90.6%,特異度75% ,陽性預測值96.7% ,陰性預測值67.0%。結論 CT平掃及CT多方位重建(MPVR)技術提高了CT對臨床表現不典型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術前診斷能力,對外科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闌尾炎; CT;CT多方位重建
【中圖分類號】R45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164-02 闌尾炎是臨床常見的急腹癥,根據其典型的臨床表現術前診斷不難,但部分闌尾炎患者臨床表現不典型或與其他急腹癥表現相似使臨床鑒別診斷困難,以致延誤治療甚至產生嚴重并發癥。本文回顧性分析了34例經手術病理證實的臨床表現不典型的闌尾炎CT影像學表現,探討CT在診斷價值臨床表現不典型急性闌尾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7年1月至2011 年5月在本院普外科住院治療臨床表現不典型疑診為闌尾炎40例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齡12~78歲,平均51.5歲。所有患者均無典型的轉移性右下腹痛,臨床表現為中下腹疼痛者19例,全腹痛者7例,中上腹疼痛者5例,下腹及盆腔痛者6例,中下腹疼痛伴包塊者3例,病程1~5天不等。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西門子歡悅雙排螺旋CT機,全部病例均為平掃,層厚10mm,螺距1.5,病變區5mm重建及加2mm薄層掃描,并采用多平面重建( multip le position volumereconstruction, MPVR)后處理技術。所有病例均由兩名有經驗的主治醫師診斷。
2 結果
本組40例患者CT平掃及CTMPVR后處理后,10例可見闌尾增粗(外徑>6mm),壁增厚(>2mm),7例闌尾增粗伴腔內高密度結石影,其中1例表現環狀高密度糞石影。盲腸周圍炎性滲出性改變23例,表現為盲腸周圍脂肪層密度增高并可見條紋狀軟組織密度影,其中2例尚伴右側吉氏筋膜增厚。闌尾區未見闌尾而表現為低等混雜密度腫塊者5例,其中伴有小氣泡影2例,表現為軟組織密度腫塊者3例。盲腸及部分升結腸壁局限性不規則增厚者2例,6例闌尾形態無異常排除闌尾炎。本組病例34例經手術確診為闌尾炎,CT診斷正確29例,漏診2例,誤診3例,其中2例誤診為升結腸腫瘤,1例誤為源于附件的盆腔炎。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 常規CT掃描加MPVR重建診斷急性闌尾炎準確率87.5% ,敏感度90.6%,特異度75% ,陽性預測值96.7% ,陰性預測值67.0%。
3 討論
正常闌尾呈中空細長的盲管樣結構,長約5~7cm,直徑4~5mm,一般不超過6mm,壁一般不超過2mm[1]。其上端常位于盲腸下端的后內側,回盲瓣下方2.5cm處,開口于盲腸壁。闌尾炎通常由闌尾管腔阻塞引起。糞石、寄生蟲、淋巴組織增生、腫瘤等常會導致或加重管腔阻塞。此外,鄰近闌尾的胃腸道炎癥等也可直接蔓延至闌尾。因闌尾部位的不同及病變所處的階段不同,其臨床表現變化多端,約1/3病例可誤診為其他許多疾病[2]。隨著螺旋CT的廣泛應用,其已成為臨床表現不典型闌尾炎的重要檢查手段,多項研究表明CT診斷闌尾炎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及準確率均高于85%[3],本組病例準確率為87.5%。
CT診斷急性闌尾炎的標準[3]包括闌尾本身及闌尾周圍的改變,稱為直接征象及間接征象。直接征象主要為闌尾本身的形態異常即闌尾增粗、壁增厚,邊緣模糊,直徑〉6mm。其病理基礎是闌尾粘膜及粘膜下層水腫及炎性細胞浸潤所所致。本組17例有此征象,占58%。間接征象主要有闌尾-盲腸周圍炎、回盲部腸壁增厚及闌尾糞石等。闌尾-盲腸周圍炎表現為右下腹部闌尾區及盲腸周圍脂肪模糊,密度增高,出現條紋狀軟組織密度影。本組23例有此改變,占79%。回盲部腸壁增厚主要表現為盲、升結腸壁局限性增厚。闌尾糞石表現為闌尾腔內或炎性腫塊內均勻或環狀的高密度影。闌尾穿孔后形成膿腫加上腹膜包裹可形成不同密度的腫塊,本組共有5例。
闌尾的形態異常是診斷急性闌尾炎的特征性征象,當CT圖像顯示闌尾增粗、壁增厚,同時伴闌尾-盲腸周圍炎時可以肯定診斷為急性闌尾炎,見不到闌尾,見到闌尾結石和闌尾-盲腸周圍炎也可以肯定診斷。需要注意的是闌尾腔內的鈣化及糞石在無癥狀人群中出現的比例可達38~45%,因而單一糞石征象不能與闌尾炎的聯系過于密切,以免造成誤診,但可作為尋找闌尾的重要征象。如果只有盲腸周圍炎未見到異常闌尾和結石,則只能懷疑為闌尾炎,因為許多疾病如盲腸、升結腸憩室炎、盲腸、回盲部腫瘤、Crhon病、結腸炎、胰腺炎、急性膽囊炎、消化道穿孔等均可引起闌尾-盲腸周圍炎性改變,應注意鑒別[4-5]。中青年婦女急性闌尾炎臨床表現不典型時,尤其易與婦科疾病如痛經、附件炎、宮外孕相混淆,是急性闌尾炎發生誤診的主要原因。本組1例誤診為盆腔炎,是由于患者為中年女性,自訴既往有類似腹痛史,曾在外院診斷為盆腔炎,而CT檢查也僅表現為右下腹盲腸周圍輕度炎性改變。源于附件的盆腔炎癥或膿腫可見與子宮角相連,常伴有盆腔積液。2例誤診為盲腸腫瘤,其原因是盲腸壁明顯不規則增厚且其中1例尚伴有闌尾穿孔形成的局部軟組織腫塊,加上患者年齡較大,病史訴說不清,癥狀、體征不典型。因此對于盲腸壁增厚或伴有軟組織腫塊的老年患者除考慮腫瘤之外還要考慮到不典型闌尾炎的可能。
綜上所述,臨床表現不典型的闌尾炎病例CT表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充分掌握右下腹正常解剖及變異和鑒別診斷知識的基礎上,應用薄層掃描及多平面重建等恰當的檢查技術,CT對臨床表現不典型的闌尾炎具有較高準確率,加之CT檢查無痛苦、快速、便捷,因而在臨床工作中具有重要價值,可作為成人尤其肥胖患者的首選影像學檢查方法。
參考文獻
[1] 么恩亮,張秀虹,王瑞娟.多層螺旋CT在診斷急性闌尾炎中的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8,24(9):1221-1223
[2] Brinbaum BA, Wilson SR, Appendictitis at the millennium[J] Radiology,2002,215(2):337-348
[3] 丁杰,夏宇.B超及CT在非典型急性闌尾炎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0,21(12),891-893
[4] 郭啟勇.實用放射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755-756.
[5] 周恩平,魏雪峰,楊敏,等.不使用胃腸造影劑的腹部CT平掃在無典型臨床表現的急性闌尾炎診斷中的價值[J].中外醫療,2008,1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