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燕 蔡而瑋
本論文所屬課題:福建省科技計劃項目,重點項目,編號:2011Y0033。摘要: 目的:觀察中藥紫白膏對濕熱下注型混合痔術后疼痛的臨床療效及血清中IFN-γ含量的變化。方法:將150例混合痔術后患者采用簡單隨機法分為紫白膏組、凡士林組和紅霉素組各50例,三組患者均采用混合痔內扎外切術,術后第1天起至創面愈合,每日分別予中藥紫白膏、凡士林、紅霉素軟膏外用,分別于術后第1天、第7天觀察患者疼痛情況及檢測患者血清中IFN-γ含量。結果:疼痛積分情況表明,紫白膏組及紅霉素組治療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均優于凡士林組。治療前后血清IFN-γ含量表明,術后第7天紫白膏組分別與紅霉素組(P=0.005)和凡士林組(P=0.000)對比,IFN-γ含量降低更為顯著,差異性更加顯著。(P<0.05)。結論:紫白膏能明顯緩解術后疼痛,且療效優于凡士林、紅霉素軟膏,能更有效降低血清IFN-γ含量。
關鍵詞:紫白膏;混合痔術后;疼痛;IFN-γ
【中圖分類號】R45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180-02 混合痔術后常出現肛門疼痛等并發癥,影響創面愈合。紫白膏是我院院內制劑,是治療肛腸疾病常用的外用膏劑。本課題對混合痔術后疼痛進行分級量化評分,闡明紫白膏對減輕術后疼痛的臨床作用,并觀察患者血清中IFN-γ含量的變化。
1 臨床資料
1.1 診斷標準:參考2006年7月由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病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結直腸肛門病專業委員會制定的《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1],擬定混合痔診斷。
1.2 納入標準:①凡符合上述混合痔診斷標準;②痔核數不超過3個;③既往無肛腸疾病手術史及無肛門形態和功能異常者;④年齡在18歲-65歲之間的病例;⑤血、尿、糞常規、出凝血時間、肝腎功能、血糖、心電圖均在正常范圍之內;⑥同意接受本藥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術者。
1.3 病例資料: 本課題入選的150例混合痔患者均為福建中醫學院附屬人民醫院肛腸科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住院病人。按簡單隨機方法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紫白膏組、凡士林組、紅霉素組各50例。
2 方法
2.1 治療方法:所有病例均在局部浸潤麻醉下行混合痔內扎外切術。三組患者均于術后第1天起至創面愈合,每日分別予中藥紫白膏、凡士林、紅霉素軟膏外用,分別于術后第1天、第7天觀察患者疼痛情況及檢測患者血清中IFN-γ含量。
2.2 臨床觀察指標: 疼痛 0分,無明顯疼痛;1分,輕微疼痛,5分鐘內即可自行緩解;2分,疼痛明顯,但尚可忍受,半小時內自行緩解;3分,疼痛難忍,需用止痛藥方可緩解。
2.3 IFN-γ的檢測: IFN-γ的檢測應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檢測全過程均由同一檢驗師完成,避免人為誤差。
2.4 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建立數據庫,使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其中計量資料以均數和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采用Compare Means的Independent-Sample T Test和One-Way ANOVA 過程操作。
3 結果
3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經統計分析,具有可比性。術后3組疼痛積分情況及IFN-γ含量比較如下(見表1)
表1 3組病例術后第1、7天疼痛平均積分及IFN-γ含量變化
組別例數時間疼痛(分)IFN-γ(ng/L)紫白膏組481d1.92±0.63534.44±21.277d1.06±0.23*#407.23±17.54紅霉素組471d2.68±0.47547.17±21.117d1.32±0.47*456.95±17.40凡士林組471d2.42±0.64551.66±21.277d1.38±0.49498.74±17.54注:疼痛積分情況表明,同組術后第7d與第1d相比較,*P<0.05 ;術后第7d,紫白膏組與紅霉素組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均優于凡士林組。血清IFN-γ含量表明,同組術后第7d,血清中IFN-γ含量與第1d對比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術后第7d紅霉素組與凡士林組血清中IFN-γ含量均有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8)。紫白膏組術后第7d分別與紅霉素術后第7d(P=0.005)和凡士林組術后第7d(P=0.000)對比,IFN-γ含量降低更為顯著,差異性更加顯著。
4 分析及討論
混合痔術后早期產生疼痛的機理為術后創面多種炎癥因子聚集,活性增強,各種致痛物質的釋放刺激神經末梢并引起肛門括約肌痙攣導致疼痛[4]。IFN-γ是介導機體炎癥反應的重要細胞因子,能延緩中性粒細胞的凋亡,促進中性粒細胞的氧化反應使炎癥呈持續狀態,多種刺激均能誘發產生IFN-γ。表1中疼痛積分提示紫白膏對術后創口疼痛有緩解作用。術后第7天紫白膏組分別與紅霉素和凡士林組對比,IFN-γ含量降低更為顯著,差異性更加顯著。提示紫白膏能減輕術后創面的炎癥因子聚集,緩解術后疼痛。紫白膏是以大黃、紫草為君,煅石膏、白芨為臣,冰片為佐使。大黃有清熱瀉火、活血祛瘀之功;紫草性涼血、活血、清熱解毒的功效。祖國醫學認為“不通則痛”,大黃、紫草均有活血之功,能改善局部微循環,間接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5 結論
本文通過對紫白膏在濕熱下注型混合痔術后應用的臨床觀察,證實了紫白膏具有緩解術后疼痛的作用。本課題采用IFN-γ水平反映混合痔術后創面炎癥反應的病情狀態,有助于判斷術后創傷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痔臨床治療指南(2006版)[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6,9(5):461.
[2] 魏民.病理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第1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