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冬
摘要: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計算機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社會對計算機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數量越來越大,作為培養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高校,要認清市場需求,根據市場變化為社會培養大量的應用型人才。然而根據相關數據分析,高校培養的計算機人才在社會能力方面表現的極差,因此作為教育者應該認真分析計算機軟件課程教育中的問題,并且積極對現有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以此為社會培養實用性的人才。
關鍵詞:計算機軟件課程 創新 教學策略
0 引言
計算機軟件技術是高校計算機專業的基礎課程,是學生掌握計算機軟件開發技能的基礎,是提高學生綜合應用技能的理論知識基礎。計算機軟件技術知識包含大量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因此其涵蓋的知識面比較廣,而且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因此在計算機軟件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模式還是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學生的學習效果非常的不理想。針對這種狀況計算機軟件課程教學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創新方式發展計算機軟件教學工作,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是本文研究的出發點以及落腳點。
1 計算機軟件課程教學的特點以及目的
計算機軟件技術課程是一種多專業為一體的綜合課程,其不僅僅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還包括計算機操作系統、數據結構分析、軟件工程等。由此可見計算機軟件技術課程具有知識點復雜、內容涉及面多、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密切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應該采取重點講解的方法對關鍵知識點進行重點學習。
計算機軟件基礎課程教學的目標就是通過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合理引導學生,讓他們既懂得基本的計算機理論知識、懂得基本的軟件開發的知識,能夠應用高級編程語言進行相應的軟件編程,同時還要能夠具備熟練的軟件設計思維和方法,并且能夠利用自己的理論知識進行軟件開發的實踐操作能力。
2 計算機軟件技術課程教學的現狀分析
計算機軟件技術課程是我國高校計算機專業學習的基礎課程,由于其具有的概念比較多、涉及內容比較抽象,以及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的特點,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采取科學的方式與方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如果沒有引起學生學習興趣,任何形式的教學都不會獲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在進行計算機軟件技術課程創新教學改革前,需要分析當前高校計算機軟件基礎課程教學的現狀。
2.1 教師教學內容形式單一,缺乏創新 由于計算機軟件技術課程具有復雜的概念性知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很強的抽象性,因此學生對重點概念知識的理解也主要集中在其強性背誦的基礎上,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上的不易性,他們沒有根據計算機軟件課程的特殊性調整教學策略,教師在課堂上還是采取先進行理論教學然后在根據理論進行實驗,最后才進行實踐學習。這樣的授課模式不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雖然通過后續的實踐可以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但是學生在實踐中表現的就是對理論知識的時間轉化能力不足。
2.2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取滿堂灌的方式,沒有側重點 教師在計算機軟件技術課程教學中不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工作崗位特點以及課程知識點有選擇的重點教學而是采取滿堂灌的形式,這樣造成學生學習知識沒有全部深刻領會,因為計算機軟件課程的知識點就比較多,而且其教學課時又比較少,教師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對全部的課本內容進行重點的講解,因此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以后的就業崗位對基礎知識、重點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而對于一般性的,與學生以后的就業崗位要求沒有多大關聯的知識點進行概括性的講解。
2.3 計算機軟件技術課程的實踐課時安排較少 目前不管是因為受到資金限制而造成高校缺乏足夠的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儀器的原因還是由于高校教育者意識的原因,高校在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實踐課時的安排上比較少,而且在相對較少的實踐課堂上,學生也不能完全的進行實踐鍛煉,因為往往高校的實踐操作工具的數量非常有限,基本上是一個實踐儀器要由2到3個人共同使用,這樣具體到學生中的實踐時間就更加的少。
2.4 教師在計算機軟件課程教學中采取的教學觀念還比較落后 針對計算機軟件技術課程概念較多、抽象性強的特點,教師普遍認為對其教學還是采取傳統的教學觀念比較有利于計算機軟件教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的教學策略也就是教師在講臺上對理論知識按照進行課本進行講解,學生在下邊學習與背誦的填鴨式教學,并且教師在課堂上也不會注重對學生主動性的培養,他們認為計算機軟件課程就是對理論知識的死記硬背的過程。
3 計算機軟件課程創新性教學策略
3.1 優化計算機軟件課程的教學內容 計算機軟件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包含很多方面,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根據課時的安排將計算機軟件課程教學內容分為不同的模塊,分散的模塊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因此加強對計算機軟件課程的內容調整是創新計算機軟件課程教學的主要策略。首先教師要明白哪些內容屬于計算機軟件課程的基礎,并且以此課程為基礎貫穿到教師教學的全過程。針對高校計算機軟件課程分析,數據結構是計算機軟件開發設計的基礎,因此在教學的內容選擇上要重點對數據結構的知識點進行講解與學習,而C語言作為數據結構的重要知識,需要教師在教學前要引導學生重新溫習與鞏固C語言知識,然后在進行更深層次的教學。總之在現有計算機軟件技術課程課時安排的基礎上,教師要有側重點的選擇其教學內容。
3.2 積極創新教學模式 在教學中采取創新性的教學模式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的學習。首先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要以“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貫穿到計算機軟件技術教學中,讓學生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其次要積極創新教學法,改變以前單一的教學法,形成多種教學法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具體:一是合作教學法,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小組按照自愿的原則進行自主結合,小組之間相互學習與討論,教師進行相應的指導。二是項目教學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同學說布置一定計算機軟件開發項目,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帶著項目任務進行學習,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強化了他們的學習效果。三是考核引導法,也就是教師要積極創新對學生的考核方式,改變以往的以學生的期末筆試成績為主的模式,建立多種方式相結合的考核制度,比如將學生平時的表現以及課后作業等成績再加上期末的筆試成績作為對學生的最終考核依據。
3.3 調整課時安排,增強實踐教學課時 “計算機軟件技術”課程的應用性和實踐性非常強,要求采用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特別是現有的一些教材內容與工程實踐的要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書本教學內容與工程實踐結合起來,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通過實驗和實踐,不僅能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課程知識的能力,而且使學生的編程和調試等基本技能得到訓練,因此應該加強實驗和實踐環節的教學。
3.4 改變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構建良好師生關系 教師傳道授業,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倡導者,更應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將抽象的、枯燥的軟件技術基礎,用實用化和情趣化的現代教學思想巧妙呈現,產生共鳴、碰撞智慧的火花,使學生充分感受學科魅力,從而啟迪心靈,放飛思想。當學生暴露出畏難或厭煩情緒時,教師應給予最大限度的寬容和理解,并用科學的思想加以引導,鼓勵他們打破常規、迎難而上,與學生共同完成知識點的跨越。
3.5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與那些專門的培訓機構不一樣,不但要培養學生他們自己學習的能力,更要給學生充分的發展空間,讓其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此外社會各行業發展變化無窮,學校對學生的培養計劃受多方面的限制,有時還會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為適應今后的工作需要,學生最好自學相關的軟件應用以增強就業競爭力。比如影視動畫專業學生不妨自學教學計劃中沒有安排的Auto CAD、營銷學等課程。
4 結束語
積極對現有的計算機軟件技術課程教學進行創新是創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教學工作的要求,也是構建創新型社會的關鍵。構建創新型的計算機軟件技術課程教學策略需要教育工作者對目前的教學現狀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使用創新性的教學思想、手段和教學模式不斷優化計算機軟件教學工作,促進計算機軟件技術課程的健康發展,提高計算機軟件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肖敏雷,肖敏連.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8).
[2]王大亮,吳玉萍.高職計算機軟件課程的教學今日科苑[J],2009(24).
[3]張敏.提高計算機軟件課程教學效果的思考[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3).
[4]田燕琴.任務驅動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大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2).
[5]陳剛,朱曉燕.江漢大學“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