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瑞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自身結構的失調和外來文化的沖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面臨許多新的困難和挑戰。這就要求我們適應當下,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學生培養過程中的地位和作,不斷地豐富教育內容,更新教育方法,拓寬教育途徑,使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時代發展要求與現實社會需要,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德才兼備的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創新
思想政治教育是啟迪人的思想、塑造人靈魂的工作,是一項十分艱巨和復雜的系統工程。毛澤東說過,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在當前形勢下,高校師生面臨的情況、問題更為復雜多變,其思想意識動態性更強,很難形成一個主流態勢。因此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發達國家憑借自己在科技、教育、經濟等方面的優勢通過日益頻繁的國際交往向我國輸入錯誤的思潮和腐朽的思想。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思想觀念與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對學生的影響也不可低估。在國內,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社會快速轉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社會經濟成分多種多樣,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使得學生的價值觀念也跟著發生改變。高校學生作為我國人才培養的最高層次,是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寶貴人才資源。我們能否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關系到我國人才資源能力建設,關系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不動搖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因此,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勢在必行。
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
首先,許多高校生受到社會上不良觀念的影響,表現出許多令人擔憂的道德問題。例如,缺乏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遠大的志向,急功近利,唯利是圖,缺乏刻苦學習的動機和興趣,甚至受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認為讀書無用。在政治素質方面,當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生都有較高的政治熱情。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部分高校生缺少應有的思想政治理論素質,政治信仰模糊,入黨動機功利化。在心理素質上,我國大學生面臨多方面的壓力,包括學習壓力、就業壓力、婚姻戀愛壓力等。如果高校生長期處在以上壓力中而得不到合理有效的緩解,必然就會產生心理問題。
其次,高校重科研輕德育的價值導向導致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嚴重不足。當前,高校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實行二級管理制。一般由學校設立專門的部門如黨委工作部,或在高校學院設立黨總支;在院系層面,由黨總支負責,在基層按年級或專業設置黨支部。在這種體制之下,教師只負責專業指導,書記輔導員具體負責高校日常事務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因工作分工不同而分離脫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相互分離,不能融合,從而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而受到目前高校評價體系的影響,高校教育往往側重科研能力的培養及專業知識的傳授,而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再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不明顯。當前,大多數高校為高校開設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如《自然辯證法概論》《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科技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等,但由于這些課程教材內容較陳舊,嚴重脫離社會實際和當前學生的思想狀況;再由于教師授課方式沒有從學生個性特征和心理特點出發,還是一味地采取灌輸的方式單一,一切從書本出發,從理論到理論,對學生所關心的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涉及不多;再由于學習壓力等的影響,部分高校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對政治理論學習則漠不關心;導致這些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較差,并沒有充分發揮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深刻的理論基礎和學科根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途徑
江澤民同志曾經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而觀念的創新是任何其他創新的統帥,不打破陳腐的觀念,不樹立創新的意識,就不可能有創新的過程和結果,思想政治教育同樣如此。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和制度的創新。首先要高度重視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培養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各高校黨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每年定期召開專門會議探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學習國家有關文件精神,總結和交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況與經驗。其次要嚴格選拔高校輔導員。一名合格的輔導員需要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背景,同時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論素質,具有較強的政治敏銳性,準確把握國家的大政方針,根據高校的思想實際做出科學合理的分析及相應的引導。此外,要加強高校黨員隊伍建設。黨員隊伍建設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他們的一言一行能夠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示范楷模作用。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創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養高校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陣地,是幫助高校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首先,各高校要投入一定的經費和人力,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努力探索和創新新時期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提高整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其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水平,同時注意努力探索和創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即要將理論知識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貼近高校生的日常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教學方法上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樹立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多運用課堂討論、主題發言等手段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引導學生的人生方向。教學手段要多樣化,可采取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現代化的多種教學手段,以增強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第三,還要把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同參加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通過進行有計劃的社會實踐活動、公益勞動或志愿者服務活動,使高校生在了解社會、了解國情的基礎上更加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增強社會責任感,鍛煉工作能力,并通過進行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心理素質教育,促進高校生在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的全面提高。
第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高校要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積極倡導求真務實、與時俱進的現代大學精神。高校要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幫助學生學習和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營造崇尚真知和追求真理的氛圍,為大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校園建設除在建設文化環境上下功夫,還要在各種學術、文藝、體育、社會實踐活動中進一步激發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總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高素質高校生的關鍵環節。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許多新的困難和挑戰。我們要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學生培養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推動觀念和制度創新,通過不斷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創新、高校教師隊伍的師德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時代發展要求與現實社會需要,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永安,殷鐵銘.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途徑[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7(3).
[2]梁書峰.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探析[J].新西部,2010(8).
[3]曾令輝.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概論.[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