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靜軒 劉超 徐春艷
1引言
新時期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和社會需求,已經把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工作。通過我們的課題研究充分認識計算機類專業的實踐環節的特點,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把各實踐教學環節作為一個整體從實踐能力培養角度進行安排,學習期間實踐能力培養不斷線,著手改變以往實踐教學作為理論課程的附屬地位。創新創業項目是國家進行工程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把創新創業項目、計算機類大學生5+2+1培養模式與一線IT公司運營模式綜合考慮,使三者相互銜接、緊密配合,支撐本平臺培養目標的實現。
2構建完善的教學體系
2.1探索和構建了“一個原則、四大模塊、多個專業方向”的課程體系
結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在確定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基礎上,首先加強課程體系建設與改革,探索和構建了“一個原則、四大模塊、多個專業方向”的課程體系。其中,“一個原則”:在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過程中,堅持“轉變教育思想觀念,吸收改革成果和先進經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充分注重實踐,支撐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實現”的原則。“四大模塊”:第一是通識與公共基礎教育模塊;第二是學科基礎教育模塊;第三是專業方向教育模塊;第四是創新與素質拓展模塊。“多個專業方向”:即軟件技術與應用、軟件項目管理、計算機網絡技術與應用、計算機應用系統開發等多個專業方向。
2.2建立了與培養軟件工程師相適應的“一主三實”人才培養體系
“一主”指一條主線,即以軟件設計與開發能力的培養為主線,使之貫穿全學程。“三實”指以培養實用性強的軟件工程師為目標,達到主流就業崗位“上崗即可用”;通過校內外實踐環節進行專業基本技能實訓;通過課內實踐環節、企業合作等提供真實工程環境與項目,使學生掌握“上崗即可用”的實戰技術。
2.3構建以創新創業項目為載體的“5+2+1”人才培養體系
以就業為導向,把知識教育與職業培訓相結合,構建計算機類專業“5+2+1”人才培養模式,在實習、實訓職訓化的基礎上全面實施“5+2+1”培養模式。
創新創業項目是國家進行工程創新人才培養的重點扶持項目,結合“5+2+1”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國家級、省級、校級、院級四級創新創業項目申請機制,讓更多的學生受惠于創新創業項目。可以讓大二的學生開始準備項目,大三上學期學生的知識達到做項目要求時開始申報項目,項目申報成功后,學生可以在培養模式中的“2”階段進行項目研發。在項目研發過程中嚴格按照IT公司項目管理和運行模式,通過這個階段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項目意識、團隊意識以及創新能力。在模式執行過程中一些創新創業項目完成比較突出的學生,通過培訓可以參加全國各級學生競賽。
根據計算機類專業教學“5+2+1”體系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一個有效而且確實存在的場所,讓學生按照公司的運營模式在其中工作,在分析了IT企業公司的運營模式和技術方向后,按照IT公司運營模式對學生科技創新基地進行建設,成立了ACM/ICPC工作室、經緯工作室、圖形圖像工作室、嵌入式工作室,使學習環境接近生產一線環境,提高學生培養水平;通過規劃與設計,按照模擬真實工程、實踐環境的要求,建立與創新創業項目工程環境相匹配的實訓基地。
3以創新創業項目為載體的“5+2+1”人才培養體系的培養效果
以創新創業項目為載體的“5+2+1”人才培養體系的培養平臺實施以來我院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等,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獎160多項,特別在過往七屆吉林省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和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中均取得了吉林省省屬高校成績前列。在就業方面,2009年以來此模式下培養學生的就業率達到了100%,很多學生進入了IBM、微軟、百度、騰訊、搜狐、人人網(千橡國際)、華為等知名企業就業,到今天為止最高年薪50萬以上,特別是2010屆畢業生李元嵩同學進入公司僅一年就升任項目組組長,年薪30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