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順姣
【摘 要】21世紀是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英語學習是全球化的一個必然趨勢。大學英語是大學生的必修課程,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以適應我國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1]。眾所周知,聽力差已經成為我國教育體制下英語學習者的一個普遍現象,本文作者根據近兩年來的授課經驗重點分析了大學生在英語聽力學習這方面本身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一些想法,以期能在提高大學生英語聽力學習能力這個問題上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大學生 英語聽力 對策
一、大學生在聽力學習上存在的普遍問題研究
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因此學生的聽力學習問題勢必也會影響整個聽力課程的教學效果[2]。
通過對筆者所教授的班級學生的綜合分析,發現學生的聽力障礙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很難做到正確辨音
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常聽到學生說:“老師,我是南方的,覺得自己說的英語跟班里其他同學不一樣,在聽英語聽力內容的時候反應不過來說的是哪個詞匯。”中國南北語言差異很大,南方人普通話帶有很強的地方口音,這是一個事實。這也導致了很多來自南方各地區的學生講英語都帶有當地口音,在聽英語聽力時無法辨析一些音素,也就無法確定相應詞匯的具體形式和意思,進而影響其對整個語篇的理解。在英語聽力過程中詞的意思需要聲音來確定,因此英語語音當中的元音長、短和輔音的清、濁判斷和理解聽力內容有著較為直接的影響。
(1)近似音辨別不出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這類錯誤是由于部分學生忽視教師在教學過程反復強調過的辨別近似音的訓練,還有部分學生辨音能力差所造成的。大部分學生很難把相近的音素區分開來,例如:sweep [swi:p]和sleep [sli:p];pirate['pairit]和pilot['pailt];play [plei]和plane [plein]。
(2)英音和美音分不清
我們從小學習的英語發音絕大部分是英式英語的發音,然后隨著美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日趨強大,美語也越來越被國人所接受和喜愛,因此很多聽力材料中出現了美式英語的發音。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在發音方式上是存在一定差異的,部分學生無法真正掌握它們的區別,這也是造成學生誤聽的一個重要原因。常見的美式發音和英式發音不同的詞,如:half [英]:[hɑ:f], ['ai] 、[美]:[ hf]clerk[英]:[klɑ:k] 、[美]:[klrk]; bath [英] [bɑ:θ]、[美]: [bθ]。
(3)連續音聽錯
在英語聽力中,經常會出現連讀,每當這時,大部分學生就無法從這些音中分辨出相應的詞,甚至誤聽成其他詞的音。什么是連讀呢? 連讀就是前一個單詞的尾音與后一個單詞的首音緊密連接在一起而形成的讀音。常見的連讀現象有:前后相鄰的兩個詞語,如果前一個詞以輔音結尾,后一個詞以元音開頭,這樣可以連讀,如:read it [ri:dit], check it out等。此外,如果前一個詞以本身不發音的字母“r”或“re”結尾,后一個詞以元音開始,則“r”或“re”發[r]音,并與后面的輔音連讀,如:a pair of shoes 或 here and there.
(4)弱讀音節聽不清
筆者在聽力教學過程時常讓學生練習聽寫能力,在這個過程當中,筆者發現大部分學生聽不清單詞尾部的音節。英語名詞和動詞時常會尾隨一些詞尾,如名詞復數詞尾-s,動詞的過去分詞和過去式詞尾-ed等。而這些跟在單詞尾部的音節一般為非重讀音節,朗讀者讀此音節時會快而輕,因此學生經常會聽不清而遺漏掉,導致聽力失分。
2.詞匯量不夠
詞匯之于語言,猶如磚塊之于房屋,是堅實的基礎,沒有充足的詞匯量,就好比房屋的地基沒有打好,后果可想而知。詞匯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著學習者的英語水平,當然也對聽力理解水平造成直接的影響。筆者通過檢測發現目前學生對大多數詞匯的掌握程度只是認識層面的,他們只是機械地記單詞的拼寫,不明白單詞的用法,更別說去注意單詞的發音了。這樣長時間的忽視單詞的發音,導致缺乏聽覺上的刺激,當聽到語言信息時,自然不能做出快速而正確的反應了。
3.語法知識不扎實
英語語法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生能很好地掌握語法知識,有助于其正確理解語篇語義,提高聽力的理解能力。筆者時常與學生交流,發現學生很多時候似乎是聽清了篇章的意思,但是卻聽不懂,究其原因就在于語法知識不牢固,無法理解句子的含義和上下文的邏輯關系,進而導致失分。
4.文化背景知識缺乏
學習語言離不開掌握該國的文化背景知識。缺乏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是學生英語聽力差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時會忽視對于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和滲透,這需要我們教師注意并不斷改善。文化背景知識涉及面很廣,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生也應該多涉獵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彌補課堂上的不足。
5.心理因素的影響
在聽力過程中的緊張、焦慮不安等心理因素是影響學生英語聽力能力的外在因素,這些外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學生聽力失分。如果在聽的過程中,出現這些情緒,學生就會把一些簡單的詞寫錯。同時,筆者通過與學生交流,發現絕大多數學生對自己沒有信心,在聽前,就會不自覺地懷疑自己的聽力水平,想當然地認為自己聽不懂,在整個聽的過程中一直處于被動狀態,但凡有一個單詞或者一個句子聽不懂就不往下聽了,放棄整個語篇。除此之外,我們中國學生還不習慣英語國家的思維習慣,總習慣性地把所聽到的內容翻譯成漢語,這樣做不僅浪費了時間,又嚴重影響了對句子和語篇的理解。
我們教師應該正確認識這種心理因素,有效控制學生的這種情緒,進行正面引導和鼓勵,創造有利于學生學習語言的環境。
二、提高學生聽力學習能力的對策
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影響著整個教學效果。就學生在聽力學習中所存在的辨音難、缺乏詞匯和文化背景知識以及語法知識不牢固等問題,筆者相應的提出了以下幾點對策,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學生聽力學習能力。
1.加強語音知識的學習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分步驟分階段地給學生補充一些英語語音知識,時常提醒學生注意區分相同或者相似的元音和輔音音素,加強連讀、弱讀,重音、不完全爆破和音的同化等語音知識的講解和復習。此外,還要讓學生熟悉不同的錄音材料,多接觸美音和英音兩種英語語言的發音。學生本身要積極去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不能僅憑個人興趣愛好去選擇偏好的聽力材料。
2.積極儲備文化背景知識
作為文化的載體,語言根植于文化之中。學習一門語言就意味著要學習這一民族的文化。一個人的知識積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理解能力,知識面的寬窄決定了理解能力的強弱。因此,學生平時除了學習語言知識之外,還應通過多聽廣播,讀報紙、書籍積累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這樣才能夠在聽的過程中正確解讀并理解信息,判斷聽力材料與題目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彌補語言理解上的一些不足,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
3.加強訓練聽力速度
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一道題沒跟上,往往會不知所措,這樣就會嚴重影響接下來題目的聽力。因此,學生平時一定要加強訓練聽力的速度。在平時的訓練中做到循序漸進,由慢到快,逐步提高,慢慢樹立起對自己聽的能力的信心。
三、結語
英語聽力的學習一直是大學英語五項基本技能當中最難的一項,它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影響[3]。本文作者著重分析了大學生在英語聽力學習這方面本身存在的辨音難,詞匯量的不足,文化背景知識缺乏以及心理因素等問題,并提出了幾點解決問題的對策,以期能在提高大學生英語聽力學習能力這個問題上盡綿薄之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