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華
摘要:對巴東縣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解決方案。
關鍵詞: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問題;對策;巴東縣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2-0087-02
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是指畜禽產品中不應含有危害人體健康和畜牧產業發展的有毒、有害物質和因素(主要包括動物疫病、獸藥殘留、違禁藥品及其他污染物),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放心肉”、“放心奶”、“放心蛋”。不安全的畜禽產品對人體危害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傳染烈性疫病或引起急性中毒直接危害生命;二是某些有害物質可慢性致毒致癌或引起基因突變從而造成對人類的慢性危害,引發疾病乃至影響子孫后代的健康。不安全的畜禽產品對畜牧產業的危害,主要是某些動物疫病會給畜牧產業帶來沉重的、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
巴東畜牧業一直是全縣的一大支柱產業,近年來,畜牧產業更是取得了長足發展,相繼成為國家生豬調出大縣,湖北省現代肉羊養殖示范區,產業收入已逐漸占據農業經濟收入的“半壁河山”。大力發展畜牧產業的同時,進一步強化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確保全縣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尤為重要。
1 巴東縣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現狀
1.1 監管機構和監管對象
巴東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是全縣畜牧獸醫綜合行政執法機構,現有編制34人,擔負著全縣動物防疫監督執法和定點屠宰場駐場檢疫工作 。全縣500名村級動物防疫員擔負著全縣養殖戶動物防疫、動物產地檢疫和動物疫情監測工作。
2013年,全縣生豬、家禽、山羊、牛飼養量分別為154萬頭、 310.77萬羽、 47.5萬只、 5.6萬頭;全年生豬、家禽山羊、牛出欄分別為78萬頭、201萬羽、20.09萬只、0.71萬頭;縣城有定點屠宰場3個,鄉鎮有定點屠宰點12個,全縣規模養殖戶1 628戶,動物經紀人449人,鮮肉銷售攤位206個 ,飼料生產企業1家。
1.2 監管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巴東縣畜牧部門主要從投入品監管、養殖監測、檢疫監控、市場監督這四個環節入手,層層把關,構建全縣畜禽產品質量“安全鏈”。
1.2.1 投入品監管 巴東縣動物衛生監督所采取日常管理和突擊檢查相結合、一般監督和重點防范相結合的辦法,嚴格管理獸藥飼料市場,重點查處違法添加"瘦肉精"等違禁藥品和假冒偽劣、過期失效的獸藥飼料產品。2013年開展專項獸藥飼料檢查15次,抽檢獸藥、飼料樣品138批次,銷毀過期飼料3 500 kg。
1.2.2 養殖監測 養殖監測工作面廣,任務重,難度大。巴東縣動物衛生監督所經常深入規模養殖戶,監督建立畜禽養殖檔案,檢查檔案記錄情況,掌握飼料獸藥使用動態,抽檢活豬尿液是否含有"瘦肉精"等違禁藥品,督促上市活畜執行獸藥休藥期制度。全縣村級動物防疫員全面開展口蹄疫、豬瘟、豬高致病性藍耳病、禽流感等動物疫病的強制免疫,堅持常年補針和疫情監測,嚴防發生重大動物疫病。
1.2.3 檢疫監控 檢疫監控是畜禽產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重要抓手,嚴把畜禽產品市場準入關,嚴防病害畜禽產品流入市場,加強檢疫監控是最有力的措施。全縣12個鄉鎮、491個行政村全面開展了產地檢疫,凡是上市交易的畜禽都必須取得動物產地檢疫合格證明后方能離開飼養地。全年受理產地檢疫生豬64.5萬頭,牛羊12.9萬頭,禽93.4萬羽,產地檢疫出證率達100%。全縣的定點屠宰廠派駐官方獸醫24 h監管,只允許檢疫合格的產品出廠銷售。2013年全縣屠宰檢疫生豬5.75萬頭,抽檢“瘦肉精”1 200批次,檢出病害豬127頭、病害豬肉8 621 kg,并按規定進行了無害化處理。
嚴格執行養殖環節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制度,2013年全縣無害化處理病死豬6 235頭,有效防止了病害畜產品流入市場。
1.2.4 市場監督 強化市場監督,嚴厲打擊不法商販加工、銷售病害畜禽產品。巴東縣動物衛生監督所常態化巡查畜禽產品銷售市場和餐館、酒店、學校等肉食品消費場所,讓病害畜禽產品無藏處身。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力度,采用宣傳車、張貼告示、發放宣傳單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畜禽產品安全法律法規,引導廣大消費者只購買具有檢疫合格標識的肉品,掐斷病害肉品的流通途徑。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強化市場巡查和重點關口檢查,嚴厲打擊制售病害肉品的違法行為。2013年開展專項檢查29次,出動執法人員173人次,簽訂了401份《動物及動物產品經營安全承諾書》,發現并處理違法行為40起。
1.3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工作成績的同時,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當前畜禽產品質量安全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和隱患。
1.3.1 部分干部有重產業發展而輕產品質量安全的錯誤認識 產業規模的擴大能給人民群眾帶來直觀的經濟效益,能產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可以量化的成績,而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所能產生的最大成績就是“無安全事故發生”。 發生了事故,全社會高度關注,不發生事故則容易被人們忽視,所以這一項工作成了"有過無功"的苦差事。
1.3.2 政府投入有限,檢疫執法人員編制不足,檢疫手段落后,執法力度不強 近年來巴東縣的畜牧產業發展迅猛,畜禽飼養規模已是2000年的兩倍有余,監管工作任務也隨之倍增。但巴東縣動物檢疫執法隊伍還是10年以前的隊伍,沒有新增編制,過少的工作人員和龐大的工作量嚴重不相適應。
檢疫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技術更新滯后,舊知識難以適應新的檢疫檢測形勢。同時,檢疫、檢測設備和手段落后,多是采用"望、聞、問、切"的傳統檢疫方法,工作效率低,檢測效果不佳。
1.3.3 屠宰檢疫還存在盲區,控制畜禽產品藥物殘留機制有待完善 全縣目前只開展了生豬定點屠宰,而牛、羊、家禽的屠宰檢疫尚未全面展開;農民自食生豬的屠宰檢疫力度有待加強,部分農民缺乏檢疫申報意識,甚至故意逃避檢疫。這些檢疫盲區是巴東縣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的一大隱患。
執行國家規定的獸藥休藥期制度目前條件還不成熟,難以實質性開展。一些養殖場和飼料獸藥生產企業一味追求經濟效益,違反國家規定,濫用或超量使用獸藥,非法將人藥獸用,畜禽產品中過量的藥物殘留必將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危害。
1.3.4 部分監管人員工作責任感不強,不按操作規程辦事的現象時有發生 少數防疫員免疫注射時不按規程操作,從而影響了免疫效果;少數檢疫人員產地檢疫走過場,從而失去了把好畜禽上市銷售第一關的意義……以上種種,究其原因一是少數工作人員思想素質低下;二是行業待遇較低,社會地位不高,影響了從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三是主管部門內部管理力度不夠,管理機制有待成熟完善。
2 進一步加強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思路
2.1 加強對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領導
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需要畜牧、工商、衛生、質檢、公安等多個部門通力協作,共同努力,時刻保持嚴控嚴管的高壓態勢。要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宣傳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增強廣大群眾的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意識,自覺做到不加工、不銷售、不購買病害畜禽產品,聚全社會之力共同推動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2.2 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增加人員和經費,提高監管工作效能
各級領導應加大對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資金投入和人員配備,確保畜禽產品安全監管工作高效運轉。全面開展屠宰檢疫,掃除檢疫死角。逐步推行城鎮牛、羊、禽的定點屠宰工作,確保群眾吃上"放心肉"。加強農村生豬屠宰管理,教育引導廣大農民主動申報檢疫,先檢疫后屠宰,嚴防發生食品安全事件。
2.3 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動物檢疫執法人員素質
定期開展業務培訓,提高檢疫人員業務水平,改進檢疫檢驗手段,提高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能力。提高畜牧獸醫人員待遇,增強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同時加強考核管理,及時清理不稱職的工作人員,逐漸形成一支思想素質高、業務水平高、工資待遇高的“三高”隊伍。
2.4 探索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機制,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促進畜牧產業跨越發展
大力推行生態健康養殖方式,把好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生產關。提倡健康養殖、清潔養殖、生態養殖,不濫用和超量使用獸藥,嚴禁使用違禁藥物或人藥獸用,逐步推行獸藥休藥期制度,控制畜禽產品藥物殘留水平。
探討建設畜禽產品安全信用體系,建立禽畜產品質量安全“黑名單”制度,凡有制售病害畜禽產品行為的單位和個人一律列入 “黑名單”,并通過網絡、電視等方式向社會公布,提醒消費者注意,讓“黑名單”無市場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