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民
摘 要:黑木耳是中國最常見的食用菌之一。黑木耳營養豐富,食味鮮美,不但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用菌,而且是藥用價值較高的藥用菌,是世界公認的保健品。黑龍江的黑木耳資源豐富,近年來黑木耳資源的開發利用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黑龍江的黑木耳資源的開發利用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的深入開發利用。為此,為黑龍江黑木耳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提供一些參考意見,并指出今后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黑木耳;價值;開發利用;黑龍江省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9-0086-02
木耳是真菌植物木耳屬(Auricularia)中可食種類的總稱,它們的子實體除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素等營養物質外,還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以及鈣、磷、銅等有益元素,其子實體即是中國傳統菜肴一木耳。木耳因生于山野,有山珍之稱。醫學認為木耳有補氣益肺,活血止血的功能,可用于氣虛血虧、肺虛咳嗽、高血壓以及血管硬化等疾病的治療。木耳屬植物隸屬真菌門、擔子菌綱、木耳目、木耳科。據報道該屬植物全世界有20多種,中國有14 種,其中多數可食用。目前上市銷售的木耳約7~9種,尤以黑木耳(A.auricula)、毛木耳 (A.polytrichae_mont)、褐黃木耳(A.fuslosuccinea)、皺木耳(A.delicata)、氈毛木耳(A.mesentefica)、褐氈木耳(A.rugosissima)六種最為常見。木耳屬植物在中國分布廣,產量居世界第一,尤以云南種類最多。
一、黑木耳的生物學形態和地理分布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是生長在朽木上的一種腐生菌,由菌絲體和子實體兩部分組成。菌絲體為無色透明,生長在朽木里面,子實體則長在朽木的表面為食用部分。黑木耳具有耐寒、對溫度反應敏感的特性,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地區。中國的黑龍江、吉林、湖北、云南、四川、貴州、湖南、廣西等20多個省區都有人工載培及天然的黑木耳生長。尤以黑龍江、湖北,云南等省的產量多,質量好而著稱于國內外。黑木耳中口感最好的光木耳主產區位于東北的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上一帶。其中又以黑龍江的林都以及牡丹江部分地區、遼寧桓仁縣以及河南伏牛山地區盧氏縣等為最大產地和黑木耳種植基地。
二、黑木耳的營養與價值
黑木耳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研究表明,每100g干木耳所含營養物質和藥用成分為水分110g、蛋白質106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65.0g、粗纖維70g、礦物質58g、鈣357mg、磷201mg、鐵185mg、尼克酸27mg等。
(一)黑木耳的食用價值
黑木耳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山珍食品,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及多種維生素,脆嫩可口,風味獨特,營養價值很高。木耳是世界著名的四大食用菌(雙孢菇、平菇、香菇、木耳)之一,而黑木耳,俗稱俗稱細木耳、光木耳和黑菜,是北半球溫帶地區特有的真菌。被現代營養學家稱為“素中之葷”,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史,是中國最常見的食用菌之一。黑木耳營養豐富,食味鮮美,不但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用菌,而且是藥用價值較高的藥用菌,是世界公認的保健品。
(二)黑木耳的保健和藥用價值
黑木耳因其含有豐富的膠質,對消化系統和骨骼關節有良好的清滑作用。黑木耳多糖在醫療保健作用方面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其具有抗腫瘤、抗白細胞降低、抗放射、抗炎癥等細胞保護作用;具有降低血脂、膽固醇、血液黏度和抗血栓形成作用;還具有降低血糖、抗糖尿病以及延緩衰老,增強SOD活力,減少有害物質自由基產生的功能。
三、黑龍江省黑木耳資源的開發利用現狀
黑龍江省黑木耳生產歷史悠久,但形成產業卻是在改革開放的20世紀80年代之后。目前,黑木耳產業從科研、生產、加工、貿易,都處于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
(一)形成黑木耳產業基地雛型
黑木耳是一種中溫型菌物,中國北方林區、山區及南方高海拔山區是黑木耳主要產區。黑木耳在中國一般劃分為三個區域,即東北、華北和南方。其中東北林區的大小興安嶺與長白山區,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逐漸發展成全國,也是世界最大的黑木耳段木栽培產區。黑龍江的東寧、大興安嶺生產的東北木耳久負盛名。1986年,商業部食品局把全國21個生產縣列為黑木耳重點縣,黑龍江的林口、海林、東寧位列其中。近年來隨著“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術的推廣,原料豐富了,周期縮短了,黑木耳栽培區域從林區擴展到廣大農村,也涌現出一批先進市縣,以黑龍江的東寧為典型代表的黑木耳生產都已形成規模。
(二)黑木耳生產將穩中略升
中國目前木段栽培的黑木耳占總產量的2/3左右,隨著中國保護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封山育林政策的落實,木段栽培將逐年消減,直至杜絕,這是大勢所趨。因此,在大力發展代料栽培的基礎上,確保中國黑木耳年產量穩定,任務十分艱巨。近五年內,中國黑木耳產量不會出現大的攀升。廣大農村大力發展農作物下腳料栽培黑木耳,將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三)黑木耳精深加工潛力巨大
中國黑木耳精深加工行業目前剛處于起步階段,比其他食用菌如香菇、蘑菇滯后,但黑木耳市場建國以來從未真正飽和,因而限制了精加工的開展。
黑木耳目前的加工水平僅處于簡單的分裝水平,近年來黑龍江興起了壓塊黑木耳,縮小了體積十倍,利于運輸與攜帶,適宜饋贈和保存,但不利于辨認質量優劣。黑木耳保鮮技術是一大難題,因黑木耳是膠質菌,保鮮時很易變粘性,而干黑木耳泡起來費時,吃起來不及時,黑木耳干品很難進入現代家庭,難以適合快節奏的城市生活。而保鮮木耳能使黑木耳進入鮮菜市場,消費者隨時可買可食,這將使黑木耳消費量擴大數倍。另外,鮮木耳在國外都是指用水泡發后冷藏銷售的,國外沒有銷售食用干木耳的習慣,保鮮技術也為黑木耳打入國際市場突破了技術障礙。endprint
四、黑龍江的黑木耳產業的發展方向
(一)菌種優化選育,有序管理
科技工作者應開發適宜于不同溫度,不同干濕條件下生長的不同品種,早生晚生、片狀朵狀、厚片薄片等不同品系。加強行業管理提高菌種質量,宣傳《種子法》,嚴厲打擊假冒偽劣菌種。
(二)加大新技術推廣力量
要著力抓幾項重大技術推廣,如以代料地栽黑木耳取代木段栽培,液體菌種代替固體菌種,新的生產設備代替繁重的手工勞動,作為工程立項盡快實施,加大力度,尤其是老木耳產區,需要一支強有力的技術隊伍,尤其是基層。
(三)資源合理利用,提高轉化率
木屑代替木段,秸稈代替木屑,是黑木耳栽培的發展趨勢。用木材換木耳在世界上只有中國,如不加以限制,即使發展黑木耳脫貧了,而資源枯竭了,也會立刻返貧,何況資源與環境保護是刻不容緩的。
(四)基地化生產,發展專業戶
黑木耳產業專業化、規模化、基地化是黑木耳融入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基地化,才能創品牌,以規模和品牌效應闖市場。
五、黑龍江黑木耳資源開發的對策與商機
(一)籌建黑木耳研究中心
促進實現科研機構多元化,不論國家與地方、國有與民營,調動多方面力量。應調動業內專家聯手,組建國家級權威研究機構,統籌全局,集中攻克重大科研課題勢在必行。
(二)選育黑木耳專用林材
中國可供造林的荒山占國有土 地的一半以上,培育木耳專用林材,有計劃地進行種植采伐,或選育菌草代木栽培,這是保證黑木耳產業長盛不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三)優質高產栽培模式試點
建立不同栽培模式的國家級示范基地,這是木耳行業規范的需要,也是樹立中國黑木耳國際形象的需要。
(四)組建出口龍頭企業
伸長產業鏈條,面對世界經濟一體化,瞄準國際市場,組建出口龍頭企業、拉動生產擴大效益,提高創匯率迫在眉捷,而目前產品質量、包裝、加工工藝與國際標準接軌十分重要。
(五)建立黑木耳“信息網絡”
現代信息技術為各行各業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動作用,“信息網絡”的影響對現代社會生產生活無所不在,順應潮流,利用“信息網絡”傳遞信息,擴大聯絡,加快反饋,加強交流,對黑木耳產業實現產學研結合、科工貿聯合、國內外合作都有特殊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永昶.黑木耳的營養保健作用及深加工[J].中國食用菌2005,(6) .
[2] 王玉江.黑木耳胞外酶研究進展[J].黑龍江科學,2011,(2).
[3] 劉雅靜.黑木耳營養保健研究進展[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0,(10).
[4] 吳憲瑞.黑木耳的質量標準及其營養成分[J].中國林副特產,1996,(2):21-22.
[5] 潘迎捷,譚琦,陳明杰,等.中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回顧與展望[J].食用菌學報,2003,(2).
[6] 李桂珠,許運新.黑木耳產業發展前景分析[J].吉林農業科學,2007,(1).
[7] 于文志.黑龍江省森工企業黑木耳產業發展方向[J].中國林副特產,2007,(6).
[8] 馬云橋,張介弛.黑龍江省黑木耳菌種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北方園藝,2010,(14).
[9] 曾慶霖.黑木耳產業升級的大視角[N].牡丹江日報,2008-09.
[10] 楊金花,蔡秀明,趙原,吳高賢.黑龍江省綏陽林業局黑木耳特色產業發展現狀與問題分析[J].中國林副特產,2012,(3).
[11] 張晶元,李滇華,張德巖.伊春地區黑木耳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J].食用菌,2006,(4).
[12] 李振芹,張春梅.東北黑木耳高產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09,(9).
[13] 孫焱廓.東寧黑木耳產業發展的現狀及思考——對東寧黑木耳產業發展的調查[J].科技信息,2009,(11).
[14] 許崇亮.東寧縣地栽木耳產業發展研究[J].防護林科技,2009,(5).[責任編輯 陳丹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