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斌
內容摘要: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古詩詞的靈魂——意象,它透射出詩人主觀情感的形象,不同的意象可以表達不同的含義,當然,同一種意象在不同的情景下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情懷。我們在閱讀和鑒賞古詩詞時必須具備解讀這些意象的能力,且要在廣泛的閱讀中能舉一反三,由此及彼,才有可能學好中國古詩詞,才能準確領悟古詩詞的真諦與精華。
關鍵詞:古詩詞 文化意象 角度情懷
一.古詩詞意象的內涵
作為古詩詞的靈魂——意象,它透射出詩人主觀情感的形象,不同的意象可以表達不同的含義,當然,同一種意象在不同的情景下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情懷。某個意象蘊含著什么樣的情感和意味,這并非出于某個詩人一時的創造和靈感,而是經過歷代詩人反復地繼承、運用、發展而逐漸積累起來的。這些意象在其發展過程中便漸漸積累了厚厚的文化意蘊,而且有些已經成為我們民族文化和心理積淀的一部分。
二.古詩詞意象的功能與意義
在這個現代化的大都市,我們每天都要為工作與生活而奔波、勞累,如何在這個喧鬧的社會中學會凈化自己的心靈,尋找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是許多人可遇不可求的“奢侈”。然而,學習中國古詩詞則提供了一個不錯的選擇,它既可行又可信,它能在不知不覺中陶冶我們的情操,凈化我們的心靈,養成我們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了解了中國古詩詞的意蘊對我們還有一定的美育功能,有利于激發我們的美感,進而培養我們正確的審美觀和高尚的審美情趣,豐富我們的審美想象,提高我們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審美是人的一種高級心理活動,人與環境之間有著直接的審美聯系。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中國古詩詞來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進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外在形象。
三.古詩詞的意象文化
意象是中國古詩詞的靈魂,想要真正了解中國古詩詞的意蘊就必須先了解中國古詩詞的意象文化,當然,作為歷史悠久的中國眾多文化的一種,想要了解得透徹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學習和理解中國古詩詞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決不能急而求成,下面就結合一些大家較熟悉的詩詞來分析一下幾個古詩詞中常見意象:
(一)單項情懷
我們所說的意象一般就是物象與情意的結合。即詩中的形象,它不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詩中所寫的景和物,當然還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詩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而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不同的意象往往表達不同的含義。
1.雁
我們知道“雁”總是結伴成“人”字或“一”字形集體遷徙,因此孤雁(又名斷雁,孤鴻,斷鴻)也就成為詩人筆下表達自己孤苦漂泊的意象。如蔣捷的《虞美人·聽雨》中:“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在浩淼的江水與低沉的陰云之間,只有一只孤雁在凜冽的寒風中哀鳴,顯得如此孤單、渺小和無助。詞人自己在風雨飄搖中獨自一人的孤苦與悲涼,與孤雁的這種孤獨無依的形象如出一轍。
2.月亮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因此人們通常很自然地將人的悲歡離合與月的陰晴圓缺聯系起來。月圓便想起團圓,月缺便想起分離。可是人生總是聚少離多,且往往是月缺人也缺,月圓人卻不圓。所以人看見月亮就很容易觸景生情,想起自己的故鄉、親人。最典型的當是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句看似很簡單,但是卻將詩人思念故鄉的情節表達得淋漓盡致。
3.落花
盛開的花朵總會給我們一些美好的想象,可是花落了就會讓人產生一些傷感之情,所以落花就極易讓人聯想到美好事物的凋零、衰落。例如我們經常看到的春天的逝去、人生美好時光的流逝、青春的凋零、友人的離去乃至一切美好事物的逝去。當遇到美麗鮮活的生命在自己面前凋零時,我們的心頭自然會泛起陣陣的憂傷。就如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當我們正以愉悅的心情去欣賞美好時,美好卻在不經意間流逝,我想面對如此情節應該很容易讓人觸情生情吧,更何況是歷經磨難,看盡人間滄桑的杜甫呢。
4.菊花
古詩詞中菊花算是我們比較常見的一種意象了,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并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卻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就如陶然明的《歸園田居》中寫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正是以菊花的圣潔和不被世俗污染的清高氣質來表達詩人想要遠離世俗的腐敗,渴望田居生活的高尚情懷。
這樣類型的意象還有很多,例如“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冰雪的潔白、剔透、冷傲常常用來表現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潔;鴛鴦,指恩愛的夫婦;丁香,指愁思或情結,另外還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懷春……。很多很多不同的意象知識在我們學習中國古詩詞的過程中都需要我們去了解,去探究。
(二)多項情節
以上我們談的是不同的意象所表達的不同的思想情感,當然在學習中國古詩詞時我們經常也會遇到一些意象,它們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詩人筆下表達的情感也就不盡相同。詩人筆下的楊柳是常用來表達情感的藝術意象,是飽含文化信息的情感標記。下面我們再以楊柳為例多項分析一下中國古詩詞的意象文化。
1.以柳寓“離別情緒”
按照其諧音來寓情。例如柳樹的“柳”與留念的“留”、柳絲的“絲”與思緒的“思”、柳絮的“絮”與離情別緒的“緒”諧音,可見與柳相關的詞其諧音很多都是和人們的離別情緒的詞讀音相同,所以,人們常用柳樹表達離別時的留念之情。
2.以柳寓魂牽夢繞的思鄉之情
在古代,柳樹是是隨處可見的樹木,在街道、江河岸邊、驛站甚至在家鄉的宅院都會有柳樹的存在。因此,游子在漂泊他鄉時,看到柳樹自然就很容易聯想到自己家鄉的柳樹,進而也就會想到家鄉的人和物,想到親人相見時的溫馨,而當一切幻想隨著現實的殘酷而煙消云散時,必然會倍感思鄉。
3.以柳寓刻骨銘心的愛情
春天是萬物復蘇,楊柳依依的季節。當這種美好的景象展現在我們面前時,自然會使我們心情感到特別的舒暢,所以,當我們身處這種良辰美景下時,特別是在談情說愛的時候,以天地為證,以楊柳為媒,自然會引出很多千古風流的佳話。所以在詩詞中,詩人常用楊柳來表達刻骨銘心的愛情。如歐陽修《生查子》:“月上柳梢頭,人約薄暮后”。在此詩人正是以楊柳和楊花來比喻愛情,描寫出了濃濃的、纏綿的愛意,使讀者讀后為之而感動。
4.以柳寓窈窕多姿的美女形象
柳樹在柔和的春風中隨風起舞,其婀娜多姿、瘦弱的柔態是極其像古代體態優柔的美女,也很像女子溫柔體貼、柔情似水的性格,再有就是很多女子嬌羞含蓄的特點也與柳絮的纏柔很是相似,所以,詩人也常喜好用柳來比喻美麗、柔弱的女子。如歐陽修的《玉樓春》:“黃金弄色清于粉,濯濯春條如水嫩。為緣力薄未禁風,不奈多嬌長似困。腰柔乍怯人相近。眉小未知春有恨。勸君著意惜芳菲,莫待行人攀折盡。”這首詩詩人正是借用柳的形狀特征形象地描寫出了女子婀娜多姿的身姿與柔弱的性格,刻畫出古代美女的特征,詩人也由此發出感慨,表達了詩人對女子的愛憐和同情。
總之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意象可分為不同類型。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習時靈活運用自己的大腦去探究其中的奧妙。古典詩詞,以其精煉的語言,豐富的內涵,無窮的韻味,動人的情感,對后人有著永遠的精神陶冶。同時對健康的民族精神和個人品格的建構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學會欣賞中國古詩詞可以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素質,對我們來說可算是一種凈化心靈的神藥,想要真正了解中國古詩詞,就應該學會先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文化,惟有如此,對詩歌的理解才不會流于表面。
參考文獻:
[1]陳海軍.中國古典詩詞意象例談[J].湖北招生考試,2003(5)
[2]張文華,李娟. 中國古典詩詞中的鴻雁情結探析[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2)
[3]張廣祥.古代詩詞意象的內蘊[J]. 語文世界(高中版)2003(4)
[4]中國古典詩詞意象例談.百度文庫http://wenku.baidu.c
[5]古典詩詞意象拾零.http://zw.5ykj.com/s
[6]唐詩宋詞鑒賞辭典.湖北辭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武漢職業技術學院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