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梅
[摘要]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黨中央對基層黨建工作作出的一項新的重大戰略部署。這一要求體現了我們黨對基層黨組織功能定位認識的深化和飛躍,是黨在執政方式和工作方法上的一次重大轉變,其意義重大。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堅持黨的性質、踐行黨的宗旨的內在要求,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戰略需要,是適應基層黨組織活動環境變化的現實選擇,是提升基層黨組織自身建設水平的有效途徑和有利抓手。
[關鍵詞]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內在要求;戰略需要;現實選擇;有力抓手
“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黨中央對基層黨建工作作出的一項新的重大戰略部署。這一命題既為基層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基層黨建工作指明的方向。正確認識這一重要部署的時代意義,是在實踐中探索其建設路徑的思想前提。
一、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戰略需要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對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全面部署。實現這個目標,關鍵在黨,基礎在基層黨組織。黨章規定,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團結帶領群眾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落實黨的任務的戰斗堡壘。我們黨的8512.7萬名黨員活躍在全國420.1萬個黨的基層組織中。正是通過各領域各單位的基層黨組織,黨才能把廣大黨員組織起來,使黨成為一個有統一目標、統一綱領、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的整體;正是通過各領域各單位的基層黨組織,黨才能通過黨員團結和帶領廣大人民群眾,不斷開創改革、發展、穩定的新局面。
抓服務是促發展的關鍵環節,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推動基層發展的關鍵路徑。要完成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宏偉目標和艱巨任務,迫切需要基層黨組織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緊緊圍繞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緊密聯系本地區本單位的中心任務開展服務,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資源轉化為科學發展資源、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科學發展優勢、將組織活力轉化為科學發展活力,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落實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提供堅強保障。
二、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適應基層黨組織活動環境變化、推動基層黨建工作轉型升級的現實選擇
隨著經濟社會的轉型及“四個多樣化”(社會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多樣化、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多樣化)的深入發展,基層黨組織所處的環境發生了變化。在改革開放前甚至在計劃經濟時代,基層黨組織掌握比較多的行政資源,黨員、群眾對黨組織的依賴程度較高,所以黨組織有條件“發號施令”,說話也的確管用。黨組織提出的要求、作出的部署,黨員服從了,群眾照辦了,黨的領導也就實現了。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基層黨組織與群眾的關系在發生變化,群眾對黨組織的依存度不斷降低。隨之帶來的影響就是,基層黨組織越來越沒有權威,說話似乎越來越沒人聽,越來越不管用。在農村,自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起,黨組織與農戶之間的利益鏈條就開始松動,基層黨組織動員組織群眾的經濟資源和有效手段逐漸減少甚至喪失,分戶經營使農民對黨組織的依賴程度下降。因為農村黨組織不再是各種生產資料的統一掌控者,不再是勞動成果的統一分配者,農民取得了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后可以自主的決定在自家的土地上種什么、怎么種,收成多少與自己的勞動付出密切相關,而不再是黨組織說了算,“交夠國家的,留夠集體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隨著2006年農業稅的取消,黨組織與農民之間的利益鏈條近乎斷裂,不需要再向國家交東西了,也不需要再給集體留東西了,不準再固定收取共同生產費,取消強制性的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這些改變都大大消弱了鄉村組織通過組織資金和勞力提供公共物品的權威,部分群眾的集體觀念日趨淡薄。近年來,建制調整使鄉村管理范圍不斷擴大,在一些遠離城鎮的地方,基層黨組織更是“鞭長莫及”。 農民進城務工后,與村黨組織的聯系變得若有若無。在城市,社會組織體系趨向松散,商品房小區里,人們進出關門閉戶,社區群眾與基層黨組織“若即若離”。由此,基層黨組織教育、管理、監督黨員、群眾的能力逐漸減弱,這種變化給基層組織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
環境的變化使得基層黨組織單純依靠組織資源對黨員、群眾進行垂直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已越來越不奏效了,所以必須適應這種變化同步推進黨的執政理念、執政方式和領導方式、工作機制和工作形式等轉型升級,做到寓領導和管理于服務中,加快由行政型向服務型轉變,以服務的理念推進工作,以服務的方式開展活動,以服務的舉措鞏固核心地位。所以說,在基層黨組織利用行政權力發揮作用的空間日益縮小的背景下,要實現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就必須轉變理念,對基層黨組織進行新的功能定位,從管理轉向服務,通過增強黨組織的服務功能來凝聚人心,增強凝聚力、影響力、控制力和生命力。
“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基層黨建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以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抓手,把服務作為政黨組織行為的基本特征和活動方式,通過健全有利于服務的組織體系,建強服務隊伍,拓展服務平臺,創新服務載體,健全服務機制等多種路徑,我們才能不斷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科學化水平。
[參考文獻]
[1]洪承義.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大力提高服務群眾工作能力的思考【J】.《新重慶》2013年第8期.
[2]李鴻儒.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共產黨人》2013.9.
[3]沈小璇.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思考【J】.《求實》2013年第S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