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青
【摘要】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個性化又是創新的前提。進入21世紀,以多媒體和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正在引發人類歷史上的一場革命。電教媒體是一種較先進的教學工具,是教與學的輔助手段,教學中合理運用電教媒體,能優化課堂教學,為課堂教學創造立體化環境,使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提高教學效率,推進素質教育。在教學中融入學生個性化發展,可以使學生更有個性,更有創新的潛質,讓學生的個性化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更好地張揚。
【關鍵詞】信息時代電教媒體開發潛力個性張揚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6-0035-01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動。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恰當運用電教媒體,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很好的張揚。
一、合理運用電教媒體,能夠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布魯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聲音、顏色、動作等都會引起他們的注意,令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單純的識字會使他們感到枯燥無味,如果在教學中順應兒童的心理,創設新奇有趣味的識字情景,就能激發他們識字的興趣,使他們盡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在不知不覺中體驗識字的樂趣。
在開始學習《自選商場》時,我了解到孩子對這個事物很熟悉,所以我就給孩子出示了自選商場的課件圖片,并問:“這是什么地方啊?”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這是自選商場”。接著,我讓小孩和我一起表演“媽媽和孩子”一起去商場買東西的情景,并讓他們說出自己在自選商場購物的感受。表演一開始,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表演著,通過模擬對話,大家都說出了自己的感受,頓時課堂的學習氣氛高漲起來了,學生說話的個性得到很好的、充分的張揚。
二、合理運用電教媒體,能夠促進直觀教學。
借助電教媒體教學,它能有效地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化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的感官功能,整體感知課文,包括對課文中的語言文字的感知和對直觀形象的事物感知。如能借助錄音、錄像、投影媒體,則可多角度地引起學生的感官興奮,增加感知強度,使學生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感知課文。例如:教學《長城》時,教師提出長城的外形有什么獨特之處?從長城可以看出這項工程有哪些特點?即播放錄音,再演示投影。引導學生從“高”、“巨石”、“重”、“平整”、“緊密”等詞語,領悟出這工程的“宏偉”和“精巧”。這樣學生如臨其境,對景物有了感知。再如《江上漁者》這首詩,它描寫了捕魚的小船在大風浪中驚險的場面。文中的插圖是平靜的畫面,由于實踐經驗不足,學生又極難體會到小船處于風浪中的場景。為了優化教學效果,我采用電教手段,用抽拉式的投影片,向學生演示了小船在風平浪靜和風浪撲擊中的不同情景。通過直觀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兩種不同的情景,并能體會到捕魚者的艱辛與危險,從而對詩歌表現的主題理解得很透徹。因此,語文教學中配上電教媒體,把學生的感官功能充分地調動了起來, 個性得到了張揚。
三、合理運用電教媒體,能夠拓寬視野,培養創新能力。
每個學生都可以而且應該發展創新能力,并在創造活動中體味到成功的喜悅。教師通過教育使學生創造性的學習、創造性的活動,這是教育成功的標志,如果我們培養的孩子要能在將來成為跨世紀的四有新人,現在一定要讓孩子成為思維活躍敏捷、想象豐富、有創造性的一代新人,電教媒體能激發學生大腦處于興奮狀態,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活動,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潛力的開發。
如:一位教師教《驚弓之鳥》一課,學生對更贏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來感到不理解。于是這位教師設計了一幅抽拉活動片,并錄制了拉弓聲和大雁嘶鳴聲。教學時,在學生初讀課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學生對雁落的情況進行了合情合理的創造性推測,得出:更贏聽到大雁叫聲悲慘,判斷這是一只受傷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聲,受傷的大雁聽到拉弓聲后振翅速飛,傷口裂開后摔落在地上,通過場像并茂的電教演示突破了難點。電化教學煥發了孩子的創造力,使他們領略到了一種最高層次的愉快——創造的愉快。
四、合理運用電教媒體,能夠創設意境,領略“美”的境界。
愛美、求美是兒童的基本心理需要。美育是愉快教學四要素之一,而電化教學可以藝術地表現教學內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音像教材將諸多美的因素滲透到電化教學中去,使學生在一個和諧的、充滿美感的教學環境中既獲得知識,又陶冶情操。
如教《繁星》一課,將雪白的天花板作為幕布,隨意調節投影焦距,讓懸掛在“天空”上的星星時明時暗,不時閃爍,學生頭靠桌子上,向上仰望,眼前出現了半明半暗的星空、無數眨眼的星星,還有飛舞的流螢,閃爍的航標燈……教師隨時稍稍移動畫面,讓學生產生船在移動、星也在動的感覺。與此同時,播放一段優美的夏夜圓舞曲,在視覺、聽覺交織的立體空間里學生不僅領略到了一個柔和、靜寂、夢幻般的海上之夜的形象美,也從文章的意境中體會到了語言美。
兒童如能沐浴在美的環境中,他們的精神世界就十分愉悅。小學語文教材是裝滿美的寶庫,如何引導學生進入寶庫去感受美、創造美,電教有其優越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電教媒體不僅可以把課文教材中的各種美的因素(形象美、意境美、語言美等)直觀地再現出來,而且往往比課文的描述更鮮明更強烈更集中,加上電化教學特有的構圖美、色彩美、音樂美等因素,不僅可以使學生辨別出客觀事物的美與丑、真與假、善與惡;同時也使他們對美的事物產生學習、領會、把握的興趣,同時也陶冶了他們的審美情操。
一點思考:就是要區分好電教媒體和網絡的異同,否則容易讓學生走進誤區。由于信息技術中工具意識和技術意識的提高,容易讓人只重視技術層面的問題,只看到電腦及其網絡的亮點和優勢,沒有重視對小學生進行人文、倫理、道德、法制和心理的健康教育,加之網絡還存在諸多不完善、不成熟之處,網絡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帶來的影響和負面作用日漸凸顯。導致小學生沉迷虛擬世界,荒廢學業,甚至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與行為問題?;谶@點,作為老師的我們,不但要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而且要和家長溝通,讓家長認識網絡對于孩子的利弊,讓孩子勤用網絡,但不沉迷網絡。
盡管如此,但電教媒體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基于這點,作為老師的我們,不但要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而且要和家長溝通,讓家長認識網絡對于孩子的利弊,讓孩子勤用網絡,但不沉迷網絡。只要合理有效的運用,它一定能幫助教師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興趣與創造力,從而讓學生的個性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張揚。
參考文獻:
[1]黃亢美,《小學語文新理念教例評析》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
[2]巢宗祺、武漢,《語文課程標準解讀》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3]陶玉麗,個性化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現代教育科學,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