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背景下,飛信、微博等平臺成為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載體。與傳統體相比,新媒體在傳播的方式上更具有廣泛性和多樣性,能夠保證更加便捷的傳播效果。對于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者需要充分重視新媒體的作用,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就業工作,保證其能夠發揮出更加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6-0066-01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使得QQ、飛信以及微博成為了新媒體的代表,其在大學生的就業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著關鍵性的作用,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和心理素質。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需要研究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不斷探究新媒體存在的積極和消極影響,探究新對策,成為當前高校就業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就業指導同思想政治教育相脫節
目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發展的轉型期,各種思想觀念都在影響著我國大學生,但是他們的心智還不夠成熟,不能對當今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有正確的認識,進而導致大學生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1]。大學階段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輔助學生變得更加穩定,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但是隨著教育體制和就業制度的發展,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健康發展問題成為主要的問題。
2.就業指導內容還不夠完善
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僅僅停留在意識教育上,只是對大學生進行就業形勢和求職技巧上的宏觀分析,并不能夠滿足當前的發展需求。不完備的信息不能夠保證學生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因此就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斷創新,對就業指導的內容進行完善,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保證能夠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利益和價值[2]。與此同時,要注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保證能夠聯系大學生的思想基礎,不斷進行分層次的引領。
3.就業指導中相關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方法缺乏創新
在就業指導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比較傳統,沒有對教育的手段進行創新,主要表現在: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比較片面,不是很豐富,主要以授課的方式進行,對學生進行單方面知識的灌輸,這樣無法保證有效的溝通,進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實踐和理論存在脫節的情況,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僅僅是停留在理論上,并沒有帶領學生進行行動,這樣就會讓大學生頭腦混亂,不能將所學的專業知識利用到實踐中,從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二、新媒體對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針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而衍生出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根據國家的相關要求對大學生進行教育,而且新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必不可少的交流渠道,需要充分發揮其優勢,但是在對新媒體的利用過程中,發現了以下積極和消極的影響。
1.積極影響
新媒體下,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第一,進一步拓展大學生的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梢詫⑿旅襟w作為依托,將其和數字、網絡以及移動通訊技術構成網絡體系,并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空間的虛擬,這樣,能夠讓大學生通過新媒體而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第二,豐富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3]。在長時間以來,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教師進行的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它不具備傳播的優勢,因此需要利用到新媒體的個性化信息的設置,將不同的就業信息傳達給畢業生;第三,增強了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通過新媒體的文字、聲音以及圖像對信息進行傳播,能夠增加吸引力,保證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2.消極影響
新媒體下,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第一,就業觀念出現偏差。因為信息在新媒體上進行發布具有隨機性,這樣不能保證信息能夠正確的被傳達,往往出現偏差,真偽并存,無法讓大學生進行分辨;第二,就業誠信意識比較淡薄。受到新媒體的影響,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容易制造虛假材料,對自己的才能進行夸大,這樣就會對學校和自身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第三,就業心理弱化。新媒體會讓空間增大,學生通過匿名方式進行交流,無法促進大學生的就業感,容易引發畢業生的就業心理危機,產生人格障礙。
三、運用新媒體,推進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強大學生媒體素養教育
大學生具有良好的媒體素養就可以對各類信息進行辨別,并保證對信息的理解不出現偏差。所謂媒體素養就是指通過培養大學生了解大眾傳媒等相關的內容,進而能夠利用有限的資源進行自我完善,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隨著技術手段的發展,需要讓新媒體對社會的發展予以保證,并防止出現惡意炒作的情況,對大學生進行保護,因此大學生媒體素養教育十分有必要。
2.開展就業服務與指導
在大學生的就業指導上,新媒體具有很明顯的優勢,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新媒體進行充分地利用,保證大學生可以在就業服務與指導中有所進步。高校需要利用新媒體建立起畢業生、招聘單位、學校三方的交流平臺,并對各種就業信息進行發布,保證學生能夠通過新媒體了解到招聘單位的基本需求。而且通過新媒體還能夠節省時間和交通成本,促進就業的達成。通過新媒體開展的就業指導教學,更加個性化,易于讓學生接受,讓學生通過新媒體進行自我測評,認識自我,了解自我。
3.加強新媒體文化建設
在新媒體下,需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保證校園精神,可以成為一種大眾文化,充分發揮出其創新性、話躍性等綜合特征。新媒體需要將校園文化建設進行緊密連接,這對于高校育人的環境也是一種優勢。
總之,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開展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是時代的需求,也是之后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規律,要讓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永葆活力。
參考文獻:
[1] 董平.金融危機下加強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態勢分析及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09).
[2] 高愛芳,高衛松.對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的調查分析及德育引導[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1).
[3] 董曉明,孟清華.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3(04).
作者簡介:
孟超(1984.11),男,遼寧錦州人,遼寧工業大學、講師、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