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祖宜
【摘要】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操作為核心,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結構,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使學生自主自愿地學習信息技術課。
【關鍵詞】興趣思維創新培養好奇互動潛能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6-0124-02
在日常教學中,不少教師錯誤地將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誤以為對“信息技術”的興趣,認為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已經很高,不存在提高的問題。然而大量的調查表明,學生對信息技術課非常感興趣,然而這種興趣卻只是對“計算機”本身的興趣,他們的目的在于“玩兒”——玩游戲、上網等,而對于教師所講授的教材上的內容卻覺得“不好玩兒”,由此,就出現了學生喜歡上電腦課,卻不喜歡電腦老師的現象,也不喜歡上信息技術課上的內容。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是學習積極性中很現實、很活躍的心理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往往以自己的學習興趣為轉移。遇到上面這些情況該怎么辦呢?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巧設疑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心理學家魯賓斯坦曾經說過:“思維通常是開始于疑問或者問題,開始于驚奇或者疑惑,開始于矛盾。”疑問,往往是偉大發明和創造的開始,是創新的源泉。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巧妙構思、精心設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上認識WORD這一課時,我把握住整的思路即這節課就是讓學生認識這個新朋友——WORD,了解它,讓學生覺得它很神奇,對它感興趣,那么是不是就是單純地告訴學生呢?我覺得這樣的引入激不起學生的積極性。于是我改變了這種思路,一上課就說和同學討論三樣東西:紙、筆和字,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的歷史,發展到了今天的情況。然后我再提出雖然現在這三樣東西都比以前先進的多,方便的多,但是還是有很多同學字寫得不好看要重寫,寫錯了紙一擦就擦破了,假如老師布置去做一份小報交上來的都是涂涂改改不雅觀,而且花的時間很長,那么該怎么解決呢?然后再引出了WORD,這些問題WORD都能解決,還能制作出漂亮的小報(出示),此時學生都迫不及待的想認識這個新朋友了。提出這樣的問題、這樣的疑問不僅達到了教材的原意,也培養學生對學習WORD的興趣。
二、多用表揚,發揮“特長生”的作用,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在課堂上,教師不應吝嗇表揚。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鼓勵進步,促進學生發現自己的長處,發揮自己的潛能,樹立自尊和自信,以積極健康的自我觀念推動認知活動的改善。
例如:在學習幻燈片制作后,把學生制作的一些較好的幻燈片連接到教師機上,讓全班的同學都來欣賞,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和內在潛力,也為其他同學樹立榜樣。
讓有信息技術特長的學生當“小老師”,可以改變傳統的師生間單向傳遞知識的方式,使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傳授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于教學中的一些簡單而且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內容,可以事先告訴“小老師”教學目標,讓“小老師”自己組織上課。這樣,學生就會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備好課,并以自己最好的教學方式扮演“小老師”。
同時,在上機實踐課中,教師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兼顧到每一個學生,讓一部分操作較好的學生當“小老師”,對其他同學在上機過程遇到的一些難題給予解答,互幫互助,共同學習。
三、任務驅動,讓學生“在做中學”
“任務驅動”適合于教授操作類知識、技能與實踐探究式教學。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把要講的內容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分成若干個層次,將其設置為“任務”分散在不同階段,讓學生“邊學邊做,在做中學”,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例如: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共同完成任務,通過合作解決問題,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相互溝通,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聽取他人的意見,理解他人的想法,同時學會評判接納和反思。通過合作學生可以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和找到解決問題的各種途徑,這樣就開闊和活躍了學生的思路。例如,制作電子板報的任務,就可以先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同組的一起討論,確定板報的主題;然后,把任務分成幾個小任務,小組內的同學再進行分工,共同參與任務的完成,有的負責文字、負責圖片等資料的整理;有的負責錄入;有的負責表格的繪制、有的負責版面設計等。在合作的過程中,小組同學要進行討論、溝通、交流共同解決制作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達成統一認識后,就可以制作成一份精美的板報了。通過小組協作學習來完成任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而且還樹立了團隊精神。
四、開展信息技術課程興趣小組活動,在協作中學習
心理學實驗表明:多人合作可以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在教學中,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合作互相啟發,互相促進。對少數學習成績優秀而又愛好信息技術課的學生,可以組織信息技術課課外活動小組。通過課外興趣小組活動,鞏固信息技術課基礎知識、操作技能,開闊眼界,增強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EXCEL數據計算這節課時,牽扯到公式、函數等內容比較多,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難度,嘗試了幾種方法都不是很理想,我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把這節課的內容分成了幾部分,把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讓每一小組討論學習一部分內容,然后讓他們再給其他同學講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最后,我對整節課進行了總結,通過評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情感互動,感染學生
教學中的情感互動過程是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積極的情感互動的情景,努力營造出一種民主自由的氛圍;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感情;教師個人要充分流露出自己對所教學科的熱愛來感染學生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相對積極和穩定的情感情緒狀態,樂于和教師或學習伙伴進行交流。
例如:在WORD圖文混排的時候,上課之初我先展示了我給同學們制作的一張電腦小報,在上面列出了同學們感興趣的一些話題,同時我對同學們的學習提出了幾點誠懇的期望和建議,可謂是感情真摯、圖文并茂,結果課堂的氣氛特別活躍,課后許多同學還發給我他們精心制作的小報。
六、益智游戲,因勢利導
小學生都喜歡玩電腦游戲,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對于游戲,教師不應該盲目采取杜絕的態度,利用好游戲這個“武器”,也可以很好的為課堂所用。關鍵是有選擇地玩,把握住一個“度”。一些益智游戲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擴大知識面,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訓練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例如,在教學生玩《三國演義》時,作為游戲人物介紹,可給學生講關云長千里走單騎的忠勇仁義,講赤壁之戰孔明的神機妙算,講官渡之戰曹操的雄才大略,講青梅煮酒論英雄劉備的韜光養晦……。在學習復制、粘貼這個內容時可以給一個不完整的游戲軟件,這個游戲好玩嗎?確實好玩,但是不夠完整,需要到老師那里把丟失的文件放進去才可以玩,該怎么放呢?很自然的學生的興趣就來了。在上三年級可愛的鼠標這一課時,很多同學由于家里沒有電腦第一次接觸所以握鼠標、單擊、雙擊都不會,教了之后效果不明顯。于是,我采用了一個填色的小游戲,來練習單擊、拼圖,移動和雙擊,結果一節課下來都練得很熟練,連最不愿意學的都很積極的在請教同學。在上軟件的安裝與刪除時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七、趣味作業,延伸課堂
針對學生把做作業視為負擔的問題,布置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開放式的作業,徹底改變每道題都確定一個“標準答案”的做法,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想象空間,作業盡可能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讓他們自己去想象,去思考,去設計,去創新。
例如:在學習完成演示文稿制作后,我讓學生自選一個當今社會熱點問題為主題,制作一組幻燈片。結果學生們各顯神通,有的以申奧成功為主題,有的談中國足球沖出亞洲,甚至還有學生制作了有關WTO的演示文稿。學生們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既掌握了知識,又加強了與社會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通過教師的引導,鼓勵學生實際操作,相信學生不僅喜歡信息技術課,而且掌握許多學習方式,獲得更多的實踐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
總之,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操作為核心,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結構,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使學生自主自愿地學習信息技術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