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曉麗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6-0178-01
所謂“后進生”,是指學習相對較差,紀律、思想等方面暫時處于落后的學生。在實際的教育中,后進生又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即思想和成績都差的“雙差生”和只有成績差的“單差生”。
蘇霍姆林斯基曾感嘆:“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教育的這種反差告訴我們,對后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教育者必須正確認識他們,研究他們,將融融的師愛灑向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后進生的輔導工作是我們老師經常遇到的難題。那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這道難題呢?采取怎樣的措施呢?我采取的是“以心促學,以心促教”,促進學生“想學——愛學——能學——會學”,這樣的主線循循上誘的探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貼近后進生的心,消除戒備心理
在班上,后進生常常被學生鄙視,認為他們是班上的包袱、敗類等,使他們產生一種壓抑感,厭學,自信心不強、防備老師、同學等心理障礙。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手段,而消除戒備心理,產生“想學”的愿望,是教師對后進生要愛得真,愛得深,學習上要積極幫助輔導他們,生活上要關心體貼他們。
張德晟,我們班“頭號”調皮男孩。因為他的身形魁梧,平時總喜歡欺負體形比他小的同學;講臺上老師大講,講臺下他小講;長期拖拉作業,每次找他談話,他都是耷拉著腦袋,出了辦公室門,立馬恢復原樣,依然我行我素,讓我們老師又“恨”又“疼”。經過了解,原來張德晟的父親過世,母親改嫁,他只能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對他及其的溺愛,母親偶爾回來,也是他要什么,母親買什么。久而久之,就成了現在的樣子。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我主動找他聊天,一開始是我問,他答“是”,“不是”。慢慢地,他回答的句子越來越長了。我知道,他已經慢慢的消除了對我的戒備之心了。平時上課時,我也經常讓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只要他回答正確了,我都會大力表揚一番。慢慢地,他能夠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后來,該生在學習和紀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才能的基礎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的教育每個兒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藥的兒童”。一旦和學生交上朋友,感情得到溝通,心靈彼此相融,他們消除了對老師的抵觸情緒,有了一種對老師的親近感,就會形成一種轉化的動力,從而達到根本上的轉變,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捕捉后進生的閃光點,激發學習興趣
要想后進生由“要我學”到“我想學”是一個十分難能可貴的進步,也是做好后進生工作的關鍵所在。雖然后進生的缺點和劣跡是容易表露的。但是,每一個后進生的身上都潛藏著“閃光點”。因此我們老師要善于發掘這些閃光點,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穩定下來,找到一種切實可行、有效的途徑來激發學習興趣,誘導他們“愛學”。
汪倫,一個非常憨厚的小伙子,成績不是很好,從不主動回答問題,每次回答問題,都是紅著臉,小聲地回答。但是非常的愛勞動,每次到掃衛生都是最積極的一個。觀察到他這個特點后,我讓他擔任勞動委員,讓他負責班級的衛生。自從他擔任勞動委員以后,我們班每周都被評為學校的“優秀班級”。慢慢地,他上課也能大聲地回答問題,偶爾也能主動地回答問題了。自從他把勞動中的這股干勁也用到學習上來,他的學習成績慢慢的提高了,自信心也提高了。
三、適當降低起點,分散難點,讓學生感到“能學”
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我適當的降低知識起點,讓后進生感到自己能學,學起來不會吃力。剛剛接手二年級時,就發現了一個特別乖巧的小女孩——陳露露。上課時,眼睛總是跟隨著老師,卻從不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或上黑板;作業也能認真按時的完成,但是作業的正確率卻非常的低(尤其是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考試成績在及格分徘徊。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她特別的喜歡口算和扳手指頭,我想,也許是因為她不喜歡筆算,所以正確率才低。后來上課時,我總是盡量的讓她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每次上黑板板演豎式時,別的同學都是乘除法計算,而她,大多數的題目都是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久而久之,她能夠口算加減法了,對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了。現在數學成績已經是班級里的佼佼者了。
后進生的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一定要有滿腔熱情,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反復抓,抓反復”,因勢利導,使后進生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
四、重視家訪,家校互動
家訪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認真對待。因此做好家訪工作,與家長互相溝通,了解學生的不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探索教育學生改正錯誤的教育方法。這樣既能使學生有進步,又能密切師生關系。
朱永陽,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小腦袋特別的靈活,就是喜歡拖拉作業。每次找他談話,情況不會好過三天。讓人又“愛”又“恨”。私下,我和他爸爸好好地溝通了一番。我們決定以信件的方式溝通,信件不封口,而且請他當我們的郵差,囑咐他一定不能打開信看。我每天會請朱永陽帶一封信給他爸爸,內容是他今天一天的表現,而且都是好的,肯定的!他爸爸也會給我回一封信,請他帶過來,信的內容也是他在家的表現,大多是好的表現。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我發現他的作業也能按時完成了,而且正確率還很高。
我想,每個人都有好奇心,更何況是一個二年級的小學生呢?我們老師應該多去了解孩子,關愛孩子,聽聽他們的心聲,那樣你會收獲很多的。教育孩子,還要學會如何與家長溝通。這條路很遠很長,但是路的盡頭也會很美。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經驗和體會,每一處都在教學中實踐過。結果證明,后進生要轉化為“優生”,關鍵是要轉變學習習慣,掌握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無定法,卻也不可無法,“后進生”是“當局者迷”,作為“旁觀者清”的老師,有責任,也有義務幫助后進生盡快沖破迷霧,清清楚楚學習,明明白白考試,昂起頭來做一個優秀學生。這大概也是老師最快慰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