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琴
【摘要】興趣,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學生一旦對《電子技術基礎》這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主動的去動手鉆研、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對這一學科的認知力和學習動力,因而,學習和興趣是互相促進、相互作用的。中職《電子技術基礎》教學要體現“以能力為本”的教學宗旨,實現能力培養目標,突出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的特點。如何培養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關鍵詞】培養學習電子技術基礎興趣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6-0189-01
《電子技術基礎》是電子類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仿真軟件的不斷涌現和發展完善,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已不再感興趣。面臨新的教學形式,如何讓學生感興趣學習這門課?引導學生在心理上對學習產生愛好、追求和向往的傾向、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成為《電子技術基礎》教學函待探討的問題。陶行知先生講過“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陶老先生的這一句話說明了在現代教學中“興趣”對教學的重要性,學生一旦對學習活動產生了強烈而穩定的興趣,就會為之付出百倍努力,在探索認識過程中產生樂趣,在奮斗中形成志趣。在《電子技術基礎》教學中,如何結合這門技術基礎課特點,讓學生興趣盎然的學習它呢?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力求不斷的創新教學方法和環境,在《電子技術基礎》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并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下面就如何在《電子技術基礎》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談點筆者粗淺的做法和體會。
一、重視生動趣味的語言表達,喚取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形式。教師語言的質量如何,會直接影響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教師只有做到吐字清楚、簡明扼要、通俗易懂、準確生動,將知識性和趣味性融為一體,并富有節奏感,才能把核心內容準確地傳遞給學生,有利于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內容和知識的相互聯系,使學生易接授記憶。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手段的不斷創新,多媒體教學已大量運用于教學中,特別是《電子技術基礎》這門學科,教學較為抽象化。多媒體教學不僅具有較強的表現力,用來直接完成教學任務,而且還能調節課堂氣氛,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知識獲得的精確性和完善性,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如靜態工作點的教學,采用多媒體輔助設計——電路仿真的先進的教學手段,生動形象的進行實驗演示,利用問題——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加上教師必要的啟發、點撥、歸納總結,從而師生互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真正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構建師生之間和諧平等互動的電子教學課堂。在《電子技術基礎》中運用多媒體教學可把許多文字教材表達不清楚的、抽象的、復雜的,教師難于講解、學生難于理解的知識點通過幻燈片進行微觀和宏觀、靜態和動態相互轉化,把細微之處、關鍵轉變點充分表現出來,如在講解靜態工作點之前,由于中職學生基礎普遍較差,不易理解。課前先播放收音機的電子錄像,通過錄像的動感圖片,使學生初步了解播放收音機的各極都是由放大器組成,利用1.5V的干電池給各極供電,使各極有合適的靜態工作點,當電池電量充足時,我們收聽到優美的音樂,生動的小說、評書等。當干電池電量不足時,聲音可能會出現怪叫聲。這時提問學生:“這是為什么?”,激發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然后由教師進行講解分析,得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因為靜態工作點設置問題是否合適。學生的視野得到開闊,想象力也就提高,學習興趣隨之而來 。
三、利用多樣化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適應《電子技術基礎》這門學科的教學,教師在課堂中內容組織得再好,講解得再生動,也只是在黑板上開機器,學生聽起來也非常抽象難以理解,學生缺乏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效果較差。因此,要努力使教學在輕松、愉快、活潑的氣氛中進行,做到互相促進,才能使學生處于最佳的學習心理狀態。這樣學生學習興趣才濃厚,學習才最有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四、強化技能訓練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電子技術基礎》教學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到一個個具體實用、生動有趣的實訓項目中,才能以此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動手制作典型的電子產品(如:變音門鈴、充電器、邏輯筆、熄火報警器、萬年歷、數字鐘等),親身體驗裝配、調試、維修等生產過程,可以更好地理解、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培養興趣。通過學生經常不斷地動手制作,在制作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后解決問題,才能鞏固知識,促進知識的吸收。
五、優化課堂教學,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
優化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符合中職學生的認知規律與學習特點,使學生樂于學習、輕松學習。充分利用聲、光、電等感性效果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見,幫助學生克服膽怯心理,吸引學生樂于動手,敢于實踐,快速入門,增強自信心,通過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知道電子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學習電子技術的濃厚興趣。在激發學生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同時,讓學生掌握最佳的知識結構,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講授中要深入淺出,循序漸進,有詳有略,對學生易懂的可略講,講清關鍵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利于點帶線、線帶面,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的作用。之后,采用不同形式的小結來濃縮教學內容,指明重點、難點和精華所在。借此,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整理,使雜亂零散的知識在學生頭腦里“成珠連串”,使學生形成比較系統的、完整的知識體系。接著及時讓學生閱讀預習,聯系舊知,了解新知;激發求知欲,學習新課時才具有吸引力,體現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總之,教師只有力求不斷的創新教學方法環境,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環境中去學習,才能激發出學習興趣,對感興趣的事物才會花更多心思,利用看、聽、摸、動等形式去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最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