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 要: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背誦是讀書的基本功之一,有助于積累語言,品味意蘊,培養語感。積背于少年,受益于終生。教師要重視誦讀,更要加強對學生背誦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運用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背誦方法,享受背誦的情趣和快樂。
關鍵詞:背誦;方法;快樂
“記誦者,學問之舟也。”背誦,是語言的儲存和積累。俄國文豪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背誦是記憶力的體操。”他身體力行,每天清晨起床后都要練習背誦,就像做倉庫,使他如此博學多聞,寫出了像《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那樣的不朽著作。學生愛上背誦、樂于背誦,不僅得益于當前,而且受益于一生。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把背誦放到應有的位置,有義務讓學生在背誦古今的美文中收獲快樂。但在教學實踐中,多數教師對背誦強調得多,指導得少,導致大多數學生“談背色變”,淺嘗輒止,無奈之下只能死記硬背,機械記憶。背書難,成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如何把枯燥乏味的背誦變得輕松自如,讓學生品嘗背誦的樂趣?深入課堂實踐,指導學生在玩游戲中練習背誦,會讓他們感受到原來背誦也是那樣輕松自如,其樂無窮!
一、尋找語段規律,巧妙化解背誦難點
策略一:“串珍珠”
每篇課文里的重點詞語就像一顆顆閃亮的珍珠散落在字里行間。讓學生采擷起藏在段落句子中的顆顆“珍珠”,串珠成鏈,往往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形成清晰的記憶,背起來得心應手。《柳樹醒了》是一首詩,也是一篇引人入勝的童話,每節詩結構相似,學生背誦時很容易混淆。于是,我讓學生找出課文中藏著的“珍珠”:“春雷、春雨、春風、春燕”以及相對應的關鍵詞:“柳樹醒了、柳枝軟了、柳梢綠了、柳絮飛了”,化難為易,學生快速地背熟了課文。背誦《燕子專列》時,抓住“紛紛走出”“冒著”“頂著”“踏著”“四處尋找”這些動詞,根據先后次序排列起來,連詞成句,展開快速記憶。
策略二:“搭支架”
古人云:“舉一綱而萬目張。”背誦課文時可以根據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行文順序理清脈絡,搭好支架,順藤摸瓜,邊讀邊想,邊想邊背,背得快而且記得牢。鄭振鐸寫的《燕子》語言優美,生動富有情趣。背誦時先列出提綱,搭建好整體的背誦支架,讓學生明白課文按燕子的外形、燕子從哪里來、燕子飛行和停歇的順序進行描寫。再從整體的支架發散到每個段落,理清層次,外形上從“羽毛”“翅膀”“尾巴”到整體描寫;飛行時從“天空”“稻田”“柳樹”到“湖面”不同地點,用直觀簡化的提綱提示學生背誦,層層深入,環環緊扣,學生就能較快地背誦下來。
策略三:“想畫面”
對于畫面感很強的課文,可以引導學生把靜止的文字想象成生動的畫面,便于記憶。《云房子》中有這樣一段描寫:“不一會兒,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大冬瓜那樣傻傻地橫著,有的像花兒那樣美美地開著。有很高的大樓房,有很寬的大禮堂,也有一點點小得,小得只可以住進一只小麻雀。”指導學生背誦時,用彩色粉筆板畫出生動的景物:“大冬瓜”“花兒”“大樓房”“大禮堂”,引導學生圖文對照回憶課文內容進行背誦,學生背得饒有趣味。《畫家鄉》一課可以嘗試讓學生用簡筆畫畫出段落中描寫的家鄉景物,憑借圖的提示,在語言與簡筆畫之間建起橋梁,進行聯想記憶,看著圖,學生自然而然地會把課文中描繪的美景背誦出來。
策略四:“找規律”
做任何事情一旦找到規律就很容易做好,背誦課文也是這樣。要求背誦的課文皆為名家名篇,在修辭格的運用上自有獨到之處。從課文中所用的修辭格入手,采用上勾下連的方式,往往可以收到意料不到的背誦效果。背誦文言文《口技》中有這么一段文字:“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先用排比句式“百千……百千……百千……聲……聲……聲”,接著用“頂針”句式“人……手,手……指……人……口,口……舌……”生動地描寫了發生火災時人們驚恐萬狀的忙亂場面。只要找出修辭句式的特點和規律,逐句對照,上勾下連,就能輕松背誦。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中有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后來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無窮。雖然我知道人永遠跑不過時間,但是可以比原來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勁,有時可以快好幾步。那幾步雖然很小很小,用途卻很大很大。如果將來我有什么要教給我的孩子,我會告訴他: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這段文字中含著的關聯詞就像一條“紅線”,找出了這條“紅線”,對背誦課文有很大的幫助。
二、順應學習心理,有效激發背誦興趣
游戲一:“比動作”
在背誦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配上相應的表情和動作,形象化地記憶課文內容,可以化難為易,這種方法尤其適合低年級學生。課堂上讓學生手舞足蹈地比畫動作,用肢體語言表達山川、河流、魚兒、飛鳥、跳舞、飛翔……動作再現了文中情節,背誦時仿佛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中。如,在教學《荷葉圓圓》一課時,讓學生邊讀邊比畫動作,讓學生利用肢體語言以及有聲語言,將自己的感悟展現出來,熟讀成誦,水到渠成。
游戲二:“滾雪球”
見過雪的孩子大都玩過滾雪球游戲。一把雪在雪地上滾幾下就會迅速膨脹成一個大雪球。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輪流“滾雪球”背誦,第一位學生先背誦第一句,第二位學生再將第一二句連讀背。依此類推,滾動前進,直至背完全文為止,幾圈下來,學生都能背得滾瓜爛熟。例如,背誦古詩《小荷》,第一組嘗試背“泉眼無聲惜細流”,第二組背“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第三組背“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第四組背“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不斷交換順序,學生興致勃勃,樂于背誦。
游戲三:“車輪戰”
在練習背誦達到一定程度時,為了進一步強化記憶,消除持續背誦造成的單調感、疲勞感,可以舉行背誦挑戰賽,寓教于樂,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努力的成果,提高背誦興趣。“車輪戰”營造了一個爭先恐后、你追我趕的可喜氛圍,讓背誦的熱情經久不衰。開賽前,教師準備好背誦的課題,五位學生在圈外,一位學生在圈內,圈內的這位學生自由地挑選挑戰的選手,誰能一站到底誰就是背誦高手,比賽結束后獎勵背得好和有進步的學生,鼓勵他們繼續努力。這樣的游戲能夠讓學生在自發、自覺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激發學生背誦的興趣。
當然,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以身作則、帶頭背誦,一方面既了解了背誦的難易程度,另一方面,在指導學生背誦時,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學文如聚沙”,善于背誦、勤于背誦才能讓知識庫存日益豐厚。背誦不是簡單的文字記憶,也不是簡單的學習任務,只有在教學中重視背誦方法的指導,引領學生巧記善背,才能讓他們真正地背出味道,背出情趣。
(作者單位 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實驗小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