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珍
語文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交際工具,它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語文的教學其內容廣泛、形式靈活,具有其特有的特點和規律。一個人語文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他的政治素養,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正確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內涵及傾向,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愛國情操、堅定的意志品格、優良的奮斗作風、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有著重要的意義和關鍵作用。
一、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愛國情操
愛國主義的教育就是培養學生對自己的祖國民族及科學文化的熱愛感情。愛國主義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愛國情感的培養,愛國情感的培養是多方面的。愛國情感的形成過程是一種潛移默化式形成過程。所以,我們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借助有關的課文內容,抓住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教育,要讓學生了解中國的歷史,特別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剝削壓迫的歷史,了解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爭史。使他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不能忘記過去,要學習先烈們的革命精神。要用課文中一個個活生生的英雄故事,使愛國主義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例如,我們在學習毛澤東同志的《長征》時,就應該著重讓學生感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生死不渝,視死如歸,大義凜然,誓與反對派血戰到底的大無畏的革命氣概和樂觀堅定的革命信念和甘為信仰而犧牲的革命精神。在學習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生動壯烈的戰斗場面展示給學生。
二、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堅定的意志品格
我國現代化事業的蓬勃發展,改革開放日益深入,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對人的綜合素質的要求愈來愈高,這就決定著我們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教學內容,充分挖掘教材思想精髓,注重培養和鍛煉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使學生逐步形成堅定的意志品格。
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現實生活中一些真實生動的英雄事跡來啟發學生,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
我們在學習《紀昌學射》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用表演的方式將故事的內容生動地表演出來,在這種具體的環境中讓學生來感受飛衛和紀昌這兩個人物形象。先讓個別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然后由老師統一觀點進一步分析飛衛和紀昌這兩個人物。最后闡明無論學什么技藝都要從學習的基本功入手,要有恒心、有毅力,只有這樣才會有所作為,有所成就。
三、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
世界觀是指人們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人生觀是對于人一生的價值和意義的看法。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就是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革命的人生觀,形成一種長期艱苦的鍛煉過程,樹立積極健康向上的人生觀。例如,我們在學習臺灣女作家杏林子的一篇短文《生命生命》時,應著重讓學生感悟到語文中表現人的生命意識,提醒學生珍愛生命,思考生活,采取積極的人生態度,關注人與自然的關系。這篇課文的內容抽象,難于理解。我們可以采用幾個特定的生命畫面,讓學生去觀察、去感知,他們自由地談出自己對生命的認識,并且談一談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老師還可以舉出社會上一些青少年浪費自己生命的現象。
四、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優良的奮斗作風
培養學生優良的奮斗作風,就是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習慣,形成勤儉節約、愛護勞動成果的良好品德。
培養學生優良的奮斗作風,這就要求我們將所學的有關課文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有較深刻的體會和認識。例如,我們在學習《父親的菜園》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深刻體會父親的勞動過程及勞動成果。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品德教育與語文教學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可以說,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思想是品德教材的范例。
(作者單位 山東省汶上縣南站鎮李尹小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