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澤愛
目前小學生的閱讀存在以下問題:(1)學生的閱讀態度不端正,一味的應付老師、家長的作業。根本原因是學生不明白閱讀的目的性和重要性。(2)學生閱讀興趣不高,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于老師的,也有來自于家長和學生自身的。(3)大多數學生的閱讀效率很低,對于閱讀材料的內容的理解,也僅限于表面的,不能深入其中的實質。(4)學生閱讀材料的來源多來自于教師提供的和課本上的內容,學生自身的課外閱讀量很少。
如何才能使小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家長方面
提高家長對閱讀的重視程度。很多家長重視的是學生考試分數的高低,有為數不少的家長更是認為學生閱讀的課外書太多,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殊不知沒有學生的大量閱讀的功底,學生考試分數如何能提高?
家長應營造閱讀氛圍,將閱讀的自由還給孩子,提倡快樂閱讀。父母應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培養孩子的朗讀習慣,每天20分鐘持之以恒,孩子對閱讀的興趣便會在父母的抑揚頓挫的朗讀聲中漸漸產生,有利于擴大孩子的詞匯量,并激發想象,拓展視野,豐富孩子的情感,事實證明,學生只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才能形成好的閱讀習慣。
二、老師方面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要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鼓勵學生質疑,在“問題驅動”下,學生“主動介入”的狀態,正是由被動閱讀轉化為主動閱讀的最佳心境。從字斟句酌這些淺層次的閱讀,到對作品的內容與思想感情質疑的高層次的閱讀,教師適當地加以引導,讓每個學生都動手、動口、動目、動腦。當然,質疑閱讀,并不局限于同一篇作品進行閱讀,為了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風格與特色,可以進行一個大范圍的質疑比較閱讀:同一作家不同時期作品的比較與質疑;不同作家在同一時期作品的比較與質疑;同類題材作品的比較與質疑……鼓勵學生多疑、善問,正是打破傳統閱讀教學方法的一個突破口。
讓學生參與閱讀教學,當一回小老師。學生一般都有強烈的表現欲,適時地給予他們一些表現的機會,對推動他們主動閱讀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借鑒廣東特級教師鐘德贛先生創立的“反芻式”單元教學法,將閱讀教學設計為導讀、仿讀、自讀三個層次。其中的自讀課由學生來主持,學生閱讀的勁頭可大了。
此外,教會學生上網閱讀,滿足他們對新知識、新事物的好奇心。鼠標一點,學生可以欣賞到各種類型的文章,古今中外,包羅萬象,向學生介紹值得他們上的網站。如,全景中文、木子書屋、榕樹下等網站,學生原有的對新知識、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欲望可以通過網上閱讀等得到最大的滿足。
強化激勵,優化環境,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另一法寶。在閱讀活動中,老師營造積極、寬松的課堂氛圍,鼓勵人人暢所欲言,讓學生品味到閱讀的甘甜。當然,老師對那些學生“想領悟而領悟不到,雖經研究而研究不出來的部分”要加以補充、歸納。總之,在閱讀課堂中,教師平等的態度、親切的微笑、積極的鼓勵和真誠的點撥,加上流暢的語言,定能喚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富有創造性的思維活動。
制訂閱讀計劃。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就讀年級的特點和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訂閱讀計劃,目的是使學生的閱讀更具有計劃性和操作性。閱讀計劃的內容包括制訂的計劃加以督促落實,收查讀書筆記、召開讀書交流會、撰寫讀書筆記是常用的方法。
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是提高閱讀效率的有力保證。閱讀時必須明確閱讀的目的和任務,以此來調節自己的閱讀行為以及對閱讀材料整體感知和把握閱讀過程的策略。教會學生積累式閱讀,使學生的知識面向深度、廣度發展。
任何習慣的形成,都必須經過持久的訓練。所以,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做到習慣成自然,并探索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
三、學校方面
學校的閱覽室里的書是有,但真正為學生開放的沒有許多,
我想我們的學校如果能定期給學生一些看書的時間,提供給學生幾本適合他們閱讀的書,學生的閱讀水平一定會有所提高。現在不少學校所設的“超市式”的開放式閱讀方法,相信一定會對學生閱讀面的拓展有所幫助。
四、社會方面
我走訪了我市幾家書店仔細調查了書的價格,一本普通的書價格基本在十幾元到二十幾元不等,精裝版價錢則幾乎要翻倍。學生是消費者,購買能力有限。所以據我調查,在學生課外書籍的三種來源中,買書的僅占20%,其余借書的占45%,租書占30%。書價過高,以至于許多學生望而卻步。所以,學生的閱讀僅限于課本上的內容。社會各界應積極營造學生讀書的公益設施,多搞一點有利于學生課外閱讀的公益活動,為學生的閱讀打造一種良好的社會氛圍。
(作者單位 山東省諸城市百尺河鎮百尺河小學)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