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
區域活動慢慢成為幼兒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動,成為孩子學習的主要形式。而理論與實踐也證明,區域活動是最適合學前兒童活動的一種形式。而且區域活動也是孩子自主自愿的活動。幼兒在一定的區域活動環境中有權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由交流、自由活動等。但這并不是讓幼兒隨便的玩耍,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教師應在幼兒自主活動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使區域活動能順利地進行。我們在活動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根據幼兒的需要,確立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在了解幼兒的基礎上確立活動目標。
比如,小班的孩子剛進幼兒園期間,我們教師要慢慢地引導孩子進區域,并注重從幼兒的生活經驗以及幼兒戀家的情緒特點入手,開展以家庭為背景的“娃娃家”這樣的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幼兒戀家的情感得到了滿足,自己緊張、想回家的情緒也得到了放松。而且,幼兒回到家以后,也可以和自己的父母一起玩這個游戲,拉進幼兒園與家庭的距離,具有年齡適應性與生活趣味性。
二、創設適宜環境,豐富活動材料
在區域活動中,游戲空間的設置也極其重要。我們在區域活動中就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走廊、區角等可利用的地方,有效地提高空間利用率。在區域活動材料上,為他們準備了一些自制的小杯子、小包等提升游戲的趣味性。同時,放置一些半成品,如,無色的圍巾、手套、手帕等,激發幼兒的創造力。
三、區域活動中,老師要進行適宜的指導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要適度地對幼兒指導,并與幼兒有效地互動。幼兒區域活動的指導要適宜,要給孩子提供合理的幫助,使幼兒在游戲中充分發揮,促進自身個性的發展。在區角活動中,教師應該做什么?這是我們必須弄清楚的首要問題。區角活動中教師的支持性指導是有別于集體活動中教師的主導式指導的。也就是從活動的臺前到后臺,從一個引領者變成一個尊重幼兒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動者。這就要求老師們要關注幼兒探索學習的整個過程,這樣才能充分了解每一個幼兒的發展水平,有利于正確指導和幫助不同層次的孩子。
1.教師指導要根據需要
幼兒是需要教師的指導,可是這也不意味著教師可以隨意介入幼兒的活動,教師的介入需要在適當的時候。在幼兒專注地進行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貿然地打斷他的思路,或者上前去問東問西,而應該在孩子結束這件事情的時候再進行詢問,然后給予適當的表揚等。常常有這樣的情況:一個孩子在認真地搭積木的時候,老師走過去,你在做什么???搭什么東西呢?能告訴老師嗎?孩子的大腦畢竟在發育中,注意力也很難集中,這樣反而會打亂孩子的思路,不能起到推動的作用反而起到反效果。
2.要扮演角色進行指導
教師進行間接地指導以角色的身份參與活動與游戲,幼兒往往能玩得更有興趣。
總之,在區域活動中,根據幼兒在區域中的表現,隨時給予一定的幫助、指導??梢宰尯⒆觽冊诔浞肿杂傻臈l件下輕松地學習到有用的東西,激發他們探索的興趣,豐富他們的經驗,還能夠通過集體交互式的活動讓他們學會與人交流,學會和別的孩子相
處,讓孩子們更加健康地成長,使區角活動成為孩子們真正的
樂園。
(作者單位 陜西省安康市旬陽縣趙灣鎮中心幼兒園)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