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勝超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幸福的人。臨城縣教育局提出幸福教育的理念,使臨城教育的方向和目的更加明確,使各個學校和廣大教師教書育人時更加有所歸依。
一、什么是幸福教育
對于幸福教育,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對教育者而言,能在一種和諧的環境中從事教育這個職業,并得到廣泛認可是一種幸福。(2)對被教育者而言,得到教育的機會,并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一種幸福。(3)對家長而言,孩子通過教育達到家長的預期目的,同樣是一種幸福。也可以這樣說,幸福教育就是使教師、學生、家長都感到幸福的教育,再往大處、遠處說,幸福教育就是通過使教師、學生、家長的幸福,而影響和帶動全社會都和諧幸福的一種教育。
二、幸福教育使師生更加幸福
臨城縣幸福教育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有特色,有成效,社會反響比較大。以臨城西牟小學為例,來詮釋幸福
教育。
1.幸福教育使學生快樂成長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該校堅持一切為了學生、把學生快樂成長作為教師最大的幸福。學校開展了一系列雅愛教育活動,讓學生唱起來、跳起來、笑起來,比如“唱響愛的旋律”“老游戲”“建立班級圖書角”“春季運動會”等,陶冶了學生情操,開闊了學生眼界,增強了集體意識,真正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2.幸福教育使教師幸福教學
教師是教育的關鍵和核心。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幸福的學生。學校非常關心每一位教師,千方百計為教師教學創造好的環境。怕教師講課累,學校購置了飲水機、胖大海、擴音器等;為了教師時刻保持好心情,學校免費為每位教師照了全家福,看著自己的一家子,每位教師都會幸福快樂一整天;為了更好地讓教師休息,勞逸結合,學校鼓勵教師大課間走出教室、辦公室跳舞、跳繩、打球等等。我感覺這些都很有意義,所以,干起工作更有勁了。
三、怎樣推進幸福教育
幸福教育,是一篇大文章。如何做好,我認為要抓好三個重要環節。
1.教師要敬業修心
剛走上三尺講臺,我也曾彷徨過,感覺每天和一幫打打鬧鬧的孩子在一起,有什么價值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教齡的增長,我感覺孩子們越來越可愛,我的工作越來越有意義,幸福感相伴而生。要有平常心。如果教師缺少平常心,就會對學生提出過高、過嚴的要求,失去耐心和冷靜。以前,我總是以高標準、嚴要求來對待我的學生,總希望自己的學生人人品學兼優。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一次又一次失望之后,心情就變得煩躁、痛苦,導致師生間關系緊張。現在,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根據實際情況定目標、提要求,面對諸如氣氛沉悶、不交作業、上課講話等情況時,我就會冷靜、客觀地對待學生,理智地分析問題并恰當合理地進行處理。堅持一段時間之后,我體會到了幸福。
2.學生要幸福
學生幸福,祖國的未來就幸福、就光明。雖然現在讓學生感覺幸福很難,但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特別是教師的教育引導,幸福完全可以做到。(1)課堂教學要活潑生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的課堂要有趣味性,這就需要教師豐富知識,提高修養,提升講課的藝術性和趣味性,使學生樂于聽、樂于學。(2)課外活動要豐富多彩。課間或課后讓學生多參加體育鍛煉,多參加“讀書角”、老游戲等有意義的活動,健全心智,體會幸福。
3.爭取家長配合
幸福教育離不開家長的積極配合,讓家長幸福是幸福教育的應有之義。教師要加強和家長的溝通,讓家長及時掌握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動態,特別是在家長會上,要面對面與各位家長誠懇交流,攜手努力,幫助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幸福教育是實現這高尚和神圣的催化劑。愿全縣所有師生在幸福教育的指引下,共同努力,向幸福出發,度過每一天。
(作者單位 河北省臨城縣西牟小學)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