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小舒



一個本該在政界“縱橫捭闔”的政客,卻偏偏花費大量精力去為保衛地球而奔走呼號。有人把他這種“不務正業”的環保工作當成是政治手段和作秀,而事實是,他在退出政壇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他的環保之路一直沒有停止。這位名叫阿爾·戈爾的美國第45屆副總統,在著迷政治的同時,似乎對“保衛地球”這項偉大事業更感興趣。
風口浪尖
他總有話題,也總是備受爭議。無論是他從政治家到環境學家的身份轉換,還是他對信息高速公路、數字地球概念的提出;無論是他與妻子40年愛情神話的破滅,還是他在推動環保工作上的諸多爭端;無論是他在政壇上的崎嶇沉浮,還是他與克林頓之間的恩恩怨怨,聚光燈始終圍著阿爾·戈爾轉。他走到哪里,大眾的眼球似乎就關注到哪里。曾經他是個政治明星,后來他變成了環保明星。
說白了,戈爾不過是個曾經失敗的政治家,但他又不僅僅是個搞政治的。你很難想象一個政客可以在科技界興起什么風浪,但無論外界評價如何,戈爾確實運用自己的政治身份,使出渾身解數,在“科技領域”大張旗鼓地折騰了一把。或許這也是之后盡管他退出政壇,卻依舊被人們記住甚至追捧的原因。
早在1992年,戈爾就在引導大眾關注環保問題,不過那時講溫室效應,對美國民眾而言無異于天方夜譚,甚至還遭到了科學家們的強烈譴責。
2006年,戈爾出版《難以忽視的真相》,講述工業化對全球氣候變暖和人類生存的影響,其參與制作和演出的同名紀錄片在國際上引起熱烈反響,獲評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但一部分科學家卻以紀錄片中存在錯誤和失實為由對戈爾的學說進行抵制。
2007年,諾貝爾委員會授予戈爾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他為喚醒人們對氣候變化的關注所作出的努力。但人們更愿意將他的獲獎感言當成是故作姿態,對于他是否參加下一屆總統大選的興趣遠遠多于對氣候變暖的關心。這一年,他也被美國《時代周刊》列為最有影響力的100個人之一。
2011年9月,作為蘋果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之一,戈爾第一個宣告iPhone5即將發布。在他的努力下,蘋果公司從被綠色人士攻擊的眾矢之的,成為業界注重電子產品環保的領頭羊。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戈爾是少數幾個能夠影響喬布斯,促使喬布斯作出改變的人之一。
2012年,戈爾被選入國際互聯網名人堂,因為他是最早將互聯網的影響力擴展到能源應用和教育、經濟增長領域的政府高官之一。
2013年初,戈爾的新作《未來——改變全球的六大驅動力》出版,內容涵蓋了政治政策、經濟、科技和最尖銳的倫理難題,通俗流暢地告誡我們肩上擔有怎樣的責任,同時探討了有關全球變化的六大驅動力問題……
戈爾始終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似乎,在為環保事業不懈奮斗的同時,他也仍舊沒有放下對政治的依賴和關注。在科學與政治的艱難聯姻中,戈爾也樂于做輿論和時代的弄潮兒。
科學決策與政治角逐
“全球變暖”“節能減排”,說到這些詞語的時候,不得不提到的人就是戈爾。早在1988年,時任參議院議員的戈爾,就在華盛頓主持召開了相關議題的聽證會。暖化說由此便風生水起,開始迅速崛起為主流觀點。同年,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成立,隨后發布了一系列報告,而赫然位于第一份報告醒目位置的序篇,就是《給決策者摘要》。該文件是就報告中的重要內容進行摘要,給施政者提供參考意見的,該文件的幕后起草深受戈爾的影響。
文件是在與各國政府和官員磋商的基礎上進行草擬的,因此已經明顯具有政治屬性。它預示著利用政治談判應對氣候危機的進程已經開始啟動,各國政府很快便會被納入進來。果不其然,1992年,關于氣候變化的里約會議召開;1997年,作為氣候談判進程中里程碑式的文件《京都議定書》出臺,開始對發達國家的碳排放量作出明確要求。而這份議定書的出臺,戈爾臺前幕后的貢獻可謂巨大,他當時正擔任美國副總統。
應對全球變暖問題不僅是人類對地球環境的拯救,背后更是一場政治的角力。自《京都議定書》出臺后,戈爾便積極推動克林頓簽署《京都議定書》。早在草擬議定書的時候,美國國內就出現了諸多非議。反對者的理由是,履行《京都議定書》有可能會大幅降低美國GDP增長。其中時任得克薩斯州州長的喬治·布什就抨擊《京都議定書》,對美國中西部的影響最為嚴重,因為這一帶主要是以制造業來提供就業機會。而在議會內討論這份議定書時,也沒有得到一票支持(當時議會是以95票對零票通過了“伯德·哈格爾決議”,要求否決這項議定書),但在戈爾的推動下,《京都議定書》最終在1998年上旬由克林頓簽字,正式得到通過。只可惜,當戈爾在政治上的斗爭失敗后,他積極推動的這項工作也隨之夭折。2000年年末,戈爾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承認自己在總統選舉中失敗,并祝賀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得克薩斯州州長布什當選下屆美國總統。而布什上臺沒多久,就正式宣布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這場科學與政治的雙重角逐,最后以戈爾的全面失敗告終。
漩渦
在一次演講中,戈爾的開場白是:“我是阿爾·戈爾,我曾經是下一任的美國總統。”這種無奈式的自嘲,其實也是他曲折人生的側寫。
戈爾出生于一個政治世家,他的父親曾任華盛頓特區的參議員。戈爾從哈佛大學畢業后,便入陸軍服役,任美國陸軍航空兵學校的情報軍官。戈爾在從政之前,他還曾是個熱血的戰地記者。1971年,他參加了越戰。退役后,戈爾返回美國,在納思維爾定居,任納思維爾《田納西人報》的記者。這期間,他揭露了納思維爾市政委員會主席杰克·克拉迪的作弊丑聞。當時,杰克·克拉迪在與市政有業務關系的兩家公司里都擁有股票。另外戈爾還揭露杰克為了獲得開發商的好處,支持為一商業中心擴建下水道,杰克·克拉迪后來因此而獲罪。1976年11月2日,戈爾當選為國會眾議院議員,他在1976年的大選中以90%多的支持率獲得了田納西州第四國會選舉區的勝利。1984年10月6日,戈爾以超過60%的選票當選為美國參議院議員。1992年11月,戈爾當選為美國第45屆副總統。endprint
其實,戈爾曾經的夢想并不是從政。他曾想做一名小說家,或者是律師。不過,最后卻陰差陽錯,或者也可以說是命中注定般,戈爾開始了從政的道路,并且意外發現,原來他自己對政治竟是如此癡迷。
1976年,參議員喬·埃文斯(JoeL.Evins)突然宣布退休,這讓田納西州的眾議院議席出現了空缺。23年前,埃文斯從戈爾的父親那里奪取了這個位置,現在,當《田納西人報》的出版人約翰·席根塔勒把這個還未公布的消息告訴戈爾后,戈爾立即決定放棄在讀的法律碩士學位,角逐眾議院席位。三天之后,戈爾站在史密斯縣法院大樓的階梯上向世界宣布了這個決定;五個月之后,戈爾贏得了席位。他的政治生涯由此拉開了帷幕。
1984年10月6日,他以高票當選參議院議員。1992年11月,他作為克林頓的副手贏得當年大選,其后八年一直擔任美國副總統。克林頓與戈爾,這對搭檔在外人看來十分不搭調、也十分不明智,但他們卻一度成為了最親密無間的朋友、搭檔、兄弟,贏得了如潮的贊美和輝煌的成就。但最終,由于種種原因,他們卻分道揚鑣,形同陌路,甚至互相指責。2000年,戈爾代表民主黨人角逐大位,距總統寶座僅半步之遙。可惜,最后關頭功敗垂成,在總得票數領先的情況下,以選舉人票上的微弱差距,惜敗于小布什。他入主白宮,登上美國權力頂峰的夢想隨之破滅。
浪漫之死
戈爾與妻子蒂珀之間的恩愛人盡皆知。他們在高中畢業舞會上一見鐘情,她將他視為白馬王子,他把她當做一生摯愛。據說,他們之間的浪漫故事是暢銷小說《愛情故事》的原型。在2000年民主黨總統提名大會上,兩人當眾的熱吻被評為競選中最難忘的時刻之一。他們曾經合作寫過《心心相連》和《家庭精神》兩本書,與人們分享他們婚姻和愛情成功的秘訣。當克林頓被性丑聞困擾的時候,戈爾夫婦卻甜蜜依舊。當全世界都以為兩人會相伴終老時,他們卻在結婚40年后,為彼此的愛情故事畫上了句點。曾經流傳著一句頗為諷刺而蒼涼的話:克林頓夫婦還在一起,戈爾夫婦卻離婚了。的確,愛情也如同風起云涌的政治一般,一切都讓人無法預料。
1970年,相戀了六年的戈爾和蒂珀喜結連理,開始了幸福的婚姻生活。蒂珀的原名叫瑪麗·伊利莎白·艾奇遜,在《田納西人報》擔任攝影記者。她熱愛攝影,也喜歡心理學。蒂珀本以為可以和想做律師的戈爾在田納西州的莊園里過上平凡簡單的日子,卻沒想到他們的婚姻最終會被政治撕裂。
當初戈爾決定從政,蒂珀持強烈反對的態度。但最終,她還是無法阻止戈爾的腳步。她不得不放棄自己鐘愛的新聞攝影職業,也不得不放棄她所學的心理學,成為了戈爾的競選助手。她的工作從攝影變成了游說陌生人,讓他們投戈爾的票。在競選過程中,甚至有選民無理地要求她說出田納西州第四選區的25個縣。盡管困難重重,她依舊努力追趕丈夫的腳步,竭力輔佐戈爾。她也成了戈爾最重要的助手,“有什么事,戈爾第一個找的就是她,在他做決定前,戈爾最后一定要聽取她的意見。”戈爾曾經的幕僚鮑勃·施魯姆(Bob Shrum)說,是她決定在2000年大選的節骨眼上和戈爾一起在鏡頭前親密長吻、大秀恩愛,是她決定把戈爾的生活照上傳到網上,以此來改變他的公眾形象……為了維護他們的婚姻,她一直在做著各種努力。
1989年的一場意外,曾一度改變了兩人之間的關系。4月的一天,戈爾夫婦帶著兒子剛看完一場棒球比賽,走在大街上。他們6歲的小兒子阿爾伯特看見了街對面的朋友,于是從戈爾的懷里跳了下來,飛奔向馬路對面,結果卻意外被一輛汽車撞飛。在《瀕臨失衡的地球》中,戈爾心痛地記錄下了當時的場景:“阿爾伯特,我6歲的兒子,飛出去13英尺,又在地面上擦出20英尺,才滾進一條明溝里,停了下來。我奔過去,把他抱到懷里,叫他的名字。但他一動不動,面無血色,呼吸和脈搏都停止了。他睜著眼睛,目光卻像已經死亡了一樣空茫茫的。我們兩個,就在那明溝里,祈禱上帝……”幸運的是,剛巧路上有兩位護士,頗通急救之道,最終,阿爾伯特被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這個創傷性的體驗改變了戈爾,也改變了他和蒂珀的關系。1991年8月,他宣布放棄再次競選總統的機會。“我想成為一位總統,但我同樣也是一位父親,我得為我的孩子們負責。如果為了競選總統而置自己的家庭于不顧,我覺得是不對的。”也是從這件事以后,戈爾開始將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對環境危機的關注上來。然而,一年后,克林頓的一通電話,卻又再次將戈爾拉回了政壇。從此,戈爾與蒂珀開始越走越遠。
在聽到兩人離婚的消息后,2000年戈爾競選總統時的競選官員托尼·科爾赫說:“我很意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近年來,戈爾走上了國際舞臺,而蒂珀似乎越來越關注自己的私人生活,這可能就是他們離婚的原因。”
克林頓將戈爾帶上了通往白宮的道路,而這條路卻也讓戈爾與他的家庭越來越遠。有意思的是,蒂珀的生日和克林頓的生日同在一天,都是8月19日。而最終,戈爾失去了這兩個曾經在他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人。endprint
科學家2014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