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飛


[摘 要]課程改革是目前高校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從設計專業課程入手,分別闡述了教學內容、表現形式、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四個方面的改革策略,探索了綜合性高校教學優化之路,以期建立更適合行業、產業發展要求的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設計專業 課程改革 綜合性高校
隨著各大高校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綜合性大學中的設計專業改革更要尋找出合適自身的發展途徑。本文探討在課程中引入項目標準、將設計思路引入教材編寫、完善教學資源、堅持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以實踐為中心進行課程設計、課堂推行任務驅動等諸多問題的解決方法。下面從四個方面詳細闡述。
一、教學內容改革
1、引入行業標準
課程中引入行業標準的內容完全符合現實的需求,可以使學生有目的地學習、學以致用,使課堂教學結合現實技術需求。
2、基于課程體系的內容設計
課程前后應按照一個完整的體系進行銜接設計,由幾門課程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課程組應完成的內容。更加深入地學習行業所需的藝術設計與制作技能的培養。這樣能夠讓學生真正深入、有效、全面地掌握設計與制作技能,能夠在課堂上完成可滿足現實崗位所需的技能學習。
3、教學內容模塊化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避免由于課程學時長造成學生中后期學習興趣銳減的情況發生,課程教學內容可以設計成模塊化形式,一門課程分為幾個板塊進行學習,每一板塊相對獨立而又互相聯系,便于學生學習和復習。每一板塊都有綜合性案例,可以對各部分的知識進行綜合,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4、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課堂采取任務驅動的設計方法,教、學、做結合,隨堂實踐和實驗課相結合,實踐學期和理論學期相結合,建立以實踐為主、理論實踐一體的課程組織方法。
5、基于現實案例的實訓設計
實訓采用真實設計項目作為實訓內容,完全模仿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鼓勵學生在實訓中進行探索性學習。
二、表現形式改革
設計課程可以通過自主編寫的配套教材、課程網站、課件、視頻課件、案例庫、實訓實習項目庫、模型庫、參考資料、素材、學生優秀作業等相關資料表現。
1、教材
教師可針對本門課程的教學內容自編教學講義,并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講義內容,最終完成對課程配套教材的編寫。學生可以在教材中找到教師授課的內容,并有步驟地進行自主預習和復習學習。
2、課程網站
很多課程網站都是針對精品課的參評而設立的,實用性不大。課程網站對于一門課程的長遠建設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輔助學生在課外時間自主學習使用。網站上可以提供教師pdf教案、課程ppt課件、授課視頻錄像、課堂拓展、實訓項目參考資料、參考網站目錄、網絡教程及素材庫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教師用“電子教案” 及視頻課件
用于課堂上進行多媒體教學。作為電子教材,同時放在課程網站,供學生自學和復習使用。在日常教學中可采用帶配音的屏幕錄像的形式,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學習和復習相關實踐內容。
4、課外參考資料
在網站上提供給學生參考資料供學生參考和自主學習,可包括實訓項目參考、實訓項目素材、拓展課堂下的職業素養、思維拓展、工作環境、靜態素材庫、網絡教程、專業網站推薦等。
5、模型庫、案例庫、實訓項目庫
在課程網站上可提供各種課程中使用的模型及課程相關的模型下載;提供典型案例及其素材,使學生可以欣賞典型案例并下載相關素材模仿;提供真實項目的標書、項目要求、驗收標準,讓學生可在課外時間獨立完成項目構思及設計工作。
三、教學模式的改革
1、項目導向型教學模式
以下是項目導向型教學模式與學習情境六步教學法示意圖,我們以《可視化設計》課程為例:
圖1 項目導向型教學模式與學習情境六步教學法
如圖1所示,課程《可視化設計》采用項目導向型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訓中,按照工作過程導向來設計教學還節,按照企業工作過程的每一步來進行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以實訓室和工學結合實習工程項目為載體,以學習任務為教學單元,按學習情境六步法組織教學,真正實現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與方法能力,滿足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要求。
2、構建全方位、立體課程評價模式
課程評價體系是鑒定與保證在校學生培養成效的核心環節,應從教師教學評價、學生學習評價兩方面著手,引進社會評價、行業評價等手段,進行全方位的立體評價(如圖2所示)。
圖2 全方位、立體課程評價模式
3、工學結合特色教學模式
(1)、校企合作,進行循環型的課程建設
課程體系參照職業要求、企業用人標準進行培養,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同時兼顧企業文化,充分考慮行業發展趨勢,實行校企共建課程,日臻完善循環性課程設計。
(2)、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思想
以地方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定位專業服務方向;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探索全程開放的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根據現有專業基礎,基于項目導項教學模式,校企合作開發藝術設計工作過程的學習領域課程新體系;校企合作開發與學習領域課程配套的教學環境、課程、教材、資源庫;校企合作實施以設計項目為載體的打工實習;校企合作建設雙師結構團隊。
(3)、工學結合頂崗實習
設計專業培養面向生產一線的高技能應用性人才,而這種“一線人才”只能在生產和工作的實踐中獲得職業能力、提高職業素養。因此,除了加強課程體系與工作過程的關聯度以外,學生必須進入企業,在生產工作中獲得職業能力、提高職業素養。
四、教學方法改革
1、學習情境六步教學法
以《可視化設計》課程為例,課程選取家具產品、辦公產品、工業產品、室內(起居室)、室外(別墅)項目實施作為五個學習情境,對每個學習情境課程采用項目式教學法。如:將室內設計實施作為一個工程項目案例,再將工程項目的分析、設計、實施、檢查、評價作為學習情境中的若干學習任務,按資訊、分析、設計、實施、檢查、評價六步法進行學習情境教學,每個學習情境下的任務教學的開展都采取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輔助指導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
2、工學結合實習工程項目教學法
課程以實訓室及工學結合實習工程項目為載體,采用教、學、做結合工程項目教學法。如在“室內設計項目”學習情境的教學中,選擇某公司的實際項目作為一個工程項目,前期客戶分析和電腦技術表現學習任務教學在學校實訓室進行,而室內設計工程施工和工程驗收學習任務教學在學生工學結合實習工程現場進行,使學生能真實體驗一個工程項目規劃與實施的整個過程。
3、校內理論教學與工程現場教學結合法
把工程現場教學和校內理論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把企業頂崗工作和校內非工作日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
大學課程的上課方式在不斷地轉變,越來越與企業、行業的內部標準相吻合,傳統的以學術為中心的大學教育模式越來越傾向于以職業技術為中心,特別是設計類專業。作為教師應順應時代的變化,不斷地研究、探討更適合學生未來發展的職業道路課程,這是我們作為教師應盡的責任與義務,也是未來設計類專業課程建設的發展趨勢。 (責任編輯:翁婷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