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飛
(曲靖師范學院,云南 曲靖 655011)
西部地州院校雙專業教學管理工作探析
陳雪飛
(曲靖師范學院,云南 曲靖 655011)
雙專業教育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為了順應社會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近年來,西部地州院校也紛紛開設雙專業教學。本文主要分析了西部地州院校在雙專業辦學過程中存在教學管理不科學、教育質量不高、招生對象不合理、實踐教學環節缺失等問題,并從加強雙專業日常教學秩序管理、優化培養方案、建立激勵機制等方面提出了對策。
西部地州院校 雙專業 教學管理
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開始實行輔修制與雙學位制,該制度的實施是我國一批重點大學主動應對形勢發展,針對當時學科專業限制過死、過窄、過專的問題而采取的嘗試。改革使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由原先的僵硬單一走向靈活而富有彈性,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專長發展自己的優勢,學校也能夠不拘一格地因材施教,培養出各類不同規格的人才[1]。為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我國已有不少高校對高年級本科生開設了第二專業,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攻讀本科學士學位的同時兼修一門其他專業。實踐證明,第二專業教育確實帶來很多好處。比如第二專業的開設,給入學后的大學生提供了再次選擇專業的機會,有利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優勢。另外,雙專業的開設可以整合教學資源。學生利用周末和節假日上課就可以拿到第二專業的畢業證,不需要延長學制,而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也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利用[2]。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越來越需要擁有多學科、多專業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高校畢業生面臨就業難問題,單一專業型人才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了順應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增強大學生就業競爭力,近年來,西部一些地州院校逐漸開設了第二專業,為培養復合型人才做了不少探索,但在辦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課程教學安排不合理,教學質量不能保證。
由于正常上課時間學生需要修讀主修課程,因此雙專業課程教學一般安排在周末和寒暑假上課。對于周末上課,學生還可以利用平時沒課時間預習或者復習雙專業課程,一門課程的學習時間比較長,能夠保證學生有一定的自主學習和復習消化時間。但是,由于課程較多,雙專業課程除了周末上課,還不得不安排在寒暑假授課。為了保證學生和老師在寒暑假期間有一定的假期,寒暑假期間的授課時間安排比較緊湊,假期的課程安排一般是從早到晚滿課,有時甚至晚上還要安排課程,4-5天就結束一門課,學生根本沒有時間消化知識,課堂教學的質量得不到保證。雙專業的學生往往只能做到按時來上課,但課外很少有時間再去思考和學習。另外,假期授課期間,很多學生在假期由于考駕照、做兼職的原因,經常曠課,出勤率不高,為了不至于出現一個班級有太多的不及格現象,老師只好降低難度,放寬要求,使課程考試比較容易通過。
(二)雙專業招生對象不嚴格、不合理。
考慮到教育成本的問題,如果當年某個專業報考學生的數量少的話,就不會開設第二專業。為了擴大招生數量,一屆雙專業面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招收,比如一屆雙專業同時可以面向大一大二大三學生招收。對于大一學生,他們剛剛踏入大學生活,還存在大學學習生活的適應問題,雙專業學習困難較大。雙專業教學計劃需要兩年,學生讀到大四的時候,雙專業課程還沒有修完,而大四時又面臨實習、找工作,畢業論文答辯,還有的學生參加考研或者公務員考試等,因此大四學生上課出勤率非常低,有些學生直接退學,有些學生靠自學通過考試。由于大四學生需要外出實習,大四學生的雙專業課程需要重新調整,比如去實習之前或者實習之后,在短短幾周時間內把課程上完,學生學起來非常吃力,教學質量不好。雙專業是為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開辟的道路,不是所有學生想選就選的隨意行為,因此必須對學生雙專業學習的動機和能力進行考察。從現在的實際情況看,大約30%的學生比較適合選擇雙專業,而大多數的學生不太適合。也就是說,大約30%的學生在學好一個專業后確實有余力,并且有能力再學一個專業。而70%左右的學生在4年有限的時間里,學好一個專業所需的課程,比較合適,再加一個專業,就太吃力了。自己的智力、能力都跟不上,學起來太累,半生不熟難以消化,造成什么課都學過,但什么也沒學懂,反而事倍功半。
(三)學生選讀雙專業的盲目性比較大,學生退學率比較高。
第二專業的開設為學生的自主發展和提高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但是,學生所在院系和提供雙專業的院系很少對學生的學習加以有效指導,導致一些學生在修讀第二專業時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的學生選擇第二專業時不是根據自己的興趣,而是盲目從眾,以至于在選讀一段時間后感到不適應,沒興趣,就中途放棄了。有的學生處理不好主修專業與第二專業的關系,嚴重影響了自己的成才成長。還有的學生不來上課,又想拿到畢業證,只好重修,而事實上,由于上課時間沖突,無法付諸實踐,最后只好靠自學應付補考了事。以上種種現象,給第二專業的學習帶來很多問題,導致退學率較高。
(四)第二專業教學實踐環節難以得到保障。
目前,地州院校雙專業只發畢業證,不發學位證,因為缺少畢業論文答辯的環節。現在,各個環節中的課堂教學基本都有了專門時間的保證,學生完成理論課的學習任務相對比較容易,但學校對第二專業學生的專業實踐實習不重視。由于第二專業的理論課已經占用了學生比較多的課余時間,加上學生主修專業需要外出實習,因此,第二專業的實習、見習活動幾乎不能開展,只能由學生自主實習,因此專業素養難以得到提高。比如,學前教育如果不去幼兒園實習,就很難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五)學校對雙專業不夠重視,正常教學管理工作環節缺失。
學校一般把第二專業的教學任務下放到二級學院,學校沒有建立統一的教學管理監控體系。從雙專業學生的錄取、平時的教學管理到課程的安排、教師的授課及對學生的考評等各環節的監控,與主修專業都有很大差距。而開設第二專業教學的院系對教學過程不夠重視,老師的精力更愿意花在主修專業的學生身上,這是因為在修讀第二專業的學生身上花費精力往往不太容易看得到自己的成績[3];學生所在院系進行綜合考評時也不重視學習第二專業的表現,對學習第二專業的學生不加關注。另外,第二專業教學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教學管理人員多以兼職為主,工作精力不夠,缺乏必要的工作責任心,因而各種教學組織不及時,管理不到位。
(一)建立完善的教學監控體系,加強日常教學秩序管理。
學校應充分認識雙專業學習對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要性,確保雙專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教務處要加強對第二專業教學的管理,將雙專業教學納入正常的教學管理環節,對學生、對教師的管理不能松懈。如雙專業教學應該與主修專業一樣,嚴格檢查教學計劃、課程大綱和教學日歷的制定、課程任務的安排落實情況,規范教師調課、停課手續,嚴肅課堂和考場紀律[4]。讓雙專業的學生參與評教,對給雙專業上課老師的教案、作業要抽查,通過各個方面的監管,加強日常教學秩序管理,保證雙專業的教學質量。
(二)優化培養方案,保證雙專業理論教學和實踐學習的時間。
雙專業培養方案的制訂要從雙專業人才的教育目的、教育目標出發,雙專業培養的是掌握本專業知識,同時能利用第二專業技能解決問題的復合型人才。因此雙專業培養方案的制訂不等同于相應的主修專業,應在安排好專業課的前提下安排一些必要的基礎課程,課程的難易程度要合理,要從切實提高學生能力的角度完善教學計劃的制訂和落實[5]。有些課程可以合并或者刪減,比如教師專業化發展這門課程,師范類的學生都要學,在第二專業中就可以不必開設這門課程。根據目前第二專業的教學計劃,實踐教學雖然占了15%左右,但是由于理論課程任務多、時間緊,實踐教學又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組織安排,因此,實踐教學基本無法落實,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雙專業培養方案的優化要考慮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才能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
(三)加強對雙專業學生的指導,嚴控招生對象。
各二級學院要加強對選讀雙專業學生的指導,一要根據學生本人的興趣,二要根據學生自身的文化基礎和知識掌握的情況,三要根據學生自己將來的就業或深造的理想而定。教師耐心細致地引導,可有效減少學生選擇專業及今后學習的盲目性,從而有利于雙專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紤]到雙專業的學習任務和主修課程的安排,雙專業招生時最好面向大二學生招收,把雙專業學習時間集中在大二和大三階段,避免大一學生的學習適應問題,也可以避免大四學生外出實習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雙專業學習的質量。另外,對雙專業招收對象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能力要進行嚴格考察,在入學資格上一定要堅持擇優錄取的原則,錄取那些學有余力又對雙專業有濃厚興趣的學生,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學生的退學率,提高學習質量。
(四)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和班主任。
一方面,學校要積極討論制定針對利用周末、節假日上課的教師的激勵措施,如適當提高課酬、增加周末上課的教學權重系數等[3]。另一方面,各二級學院對選讀雙專業的學生給予適當的獎勵。如在雙專業學習中比較優秀的同學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學金;在雙專業班級中擔任班干部的同學可以評選優秀學生干部等。由于雙專業從招生面試、日常教學安排到畢業證發放等一系列的教學管理和學生學籍管理已下放到各二級學院,因此各二級學院應該配備專職的管理人員才能更好地做好這項工作。另外,選讀雙專業的學生通常來自不同專業和學院,為了更加方便地管理雙專業學生,應按專業和人數成立相應的班級并配備相應的班主任,一方面有利于班主任及時通知學生各項事情,另一方面便于組織學生開展各項活動。
雖然西部地州院校雙專業辦學較全國其他高校起步要晚,辦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但開設雙專業意義深遠,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雙專業的辦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改革和完善,多借鑒其他高校的經驗,提高雙專業辦學質量。
[1]李莉.我國大學輔修與雙學位制改革的回顧與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9(1).
[2]丁善耘.對我國高校第二專業現狀的思考[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6(6):162-164.
[3]黃玉飛.高校雙專業管理若干問題探析[J].江蘇高教,2005(5):55-56.
[4]王紅玲.我國高校第二專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8(11):60-70.
[5]邊士洪.完善輔修、雙學位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