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芬
摘 要 英語閱讀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僅是教學重點,還是教學難點。目前,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三段式的運用普遍盛行且能夠收到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結合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以及具體的課例論述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三段式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 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三段式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The Use of Three-stage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LI Guifen
(Hechi Jinchengjiang District Liuxu Middle School, Hechi, Guangxi 547000)
Abstract Reading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English teaching, the focus is not only teaching, or teaching difficult. Currently, the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the prevalence and use of three stages and receive good results.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and specific concret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stage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Key words junior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three-stage
1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
1.1 從教師角度看
初中英語教師閱讀課傳統教學模式為:講解單詞、翻譯課文、講解語言點、朗讀課文、背誦段落,從詞到句、從句到段、從段到語篇。這種“自下而上”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對教師影響巨大。一些教師在接受三段式閱讀教學模式時,難以適應與把握。在進行教學時仍舊沿用舊的教學模式。將揉碎了的文章拿來教,整節英語閱讀課只注重語言點本身的結構以及語言點。這樣學生的理解與吸收書面信息能力無法得到培養,從而導致一些學生在看到生詞多的、長的文章時,產生厭惡、畏難等心理,如此看來提高初中生語言運用的能力便無從談起。另外有一些英語教學理論不扎實或教學經驗不足的教師,常常將閱讀課與其他類型課等同起來,將重點放在生詞、句子的翻譯以及語法知識的掌握上,而忽略了其他方面,比如學生語感的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等。
1.2 從學生角度看
由于長期以來上課模式以及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對閱讀內容都是采用同一種學習模式,即讀單詞、記語法、做練習。因此導致重視語言知識的記憶而忽視自身語言運用能力培養,這種不良局面的形成。一些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并沒有因此得到提高,反而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有的甚至產生了畏難情緒。在英語考試中,常常會發現,有的學生最后才做閱讀理解題,如果有時間就讀一下,沒有時間時,就隨便亂選。
這就是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存在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摒棄傳統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的影響,避免以上問題,有效運用三段式英語閱讀教學模式來實現初中生英語綜合能力以及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三段式運用的實踐
2.1 閱讀前階段(Pre-reading)
閱讀前階段主要是學生的課前參與與教師的導入。學生的課前參與主要有這幾種形式: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閱讀課內容,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初步的了解,并提出質疑;自學并且收集有關資料;學生按照老師事先列出的問題,做好準備。這樣不僅能夠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還能夠讓學生進行探索式學習,有效促進了課上的學習,同時也為學生提供學會收集信息、組織分析信息、加工運用信息的機會,并且培養了學生能夠終身受益的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
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閱讀課文《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時,在閱讀前階段,學生可以自己先閱讀該文章對其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如文章主要講了什么;或者學生自己先去搜集一些有關新加坡的資料,包括地理位置、人口、語言、食物等方面;另外教師可以實現給出思考題,讓學生先進行關聯學習,這些問題可以是“Where is Singapore ?”“Do you konw anything about Singapore ?”“What do you want to konw if you go to Singapore ? Why ?”等等。
在閱讀前階段,教師可采用復習熱身以及合理導入,吸引學生的興趣,降低閱讀的難度。在復習熱身時注意要有目的性,將學過的知識與經驗與將要學習的知識有機聯系在一起,進行合理而又有趣的遷移。并且在導入時注意要有趣味性,有趣的導入可以創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還是以《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的導入來講,可以通過出示有關新加坡的一些圖片、或是播放視頻短片、或是講某一個關于新加坡有趣的故事、或是玩一個新加坡的小游戲等來進行導入工作。導入是一節課的關鍵點,俗話說“一個好的開始,便成功了一半”。因此在閱讀整篇文章之前,教師可以通過現有的教學工具,進行巧妙而又有趣的導入,為進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
2.2 閱讀中階段(In-reading)
閱讀中階段主要是課中研討。主要是學生根據課前參與的具體情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老師與學生之間、同學與同學之間的互動、交流、研討。在這一階段,學生是主體部分,他們能夠進行有效地合作、交流、探索。這樣有利于學生學會分析、歸納與表達;有利于學生學會交流、合作與吸納;有利于學生學會傾聽、思考與質疑等。
如在《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一文的閱讀中階段,教師可以在學生課前參與狀況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一些有關文章內容的問題,如“Why can we speak Chinese in Singapore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Singapore ? Why ?”等,注意簡單易懂的問題一概而過,重難點問題注意引導討論;還可以將學生課前自主學習中遇到的疑問等進行交流討論;還可以組織學生對全組同學課前學習的成果進行整理歸納等。討論完成后,每組可推舉一名同學上臺做成果匯報,與其他組同學分享信息。如果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在進行討論之后還不能解決的,教師及時進行指導,并對一些內容,如生詞(population、whenever等)、短語(three quarters、have problem donging sth. 等)、句子(This is the best time to do sth.等)、語法等進行補充,為學生完善知識點的構建提供幫助。當完成以上環節后,教師還必須對學生進行鞏固檢測。鞏固檢測的題目設置要有層次梯度,要現場進行并及時作出評價。這樣能夠收集反饋信息,對一些問題當堂矯正補救。如可以根據課文內容設置短文填空檢測等。在此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知識框架、方法、規律進行整理,對分組合作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評價。
2.3 閱讀后階段(Post-resding)
閱讀后階段主要是課后延伸。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非常容易忽略閱讀后階段的活動。老師們往往認為課余閑暇時做的小練習便是課后延伸了,無關緊要。事實上,閱讀后階段的活動是英語閱讀教學中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階段的延伸活動,可以有效地檢查、鞏固、評價學習成果。學生通過這一階段的延伸活動,能夠進一步提高與鞏固閱讀技能與語言知識,同時還可以發現自身能力與知識的欠缺之處,為接下來的學習明示。
延伸活動多種多樣,可以通過“聽、說、讀、寫”的方式展開。如在《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一文閱讀后階段的延伸活動,“聽”的方式可以是教師選取或者自編與文章內容相關的材料,學生進行聽力訓練等;“說”的方式可以是學生進行新加坡旅行的情景表演、或是復述文章內容、或是學唱其具有代表性的歌曲等;“讀”的方式可以是閱讀與新加坡相關的歷史知識、有趣的故事等;而“寫”的方式可以是改寫課文、模仿《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的寫法去介紹其他國家等。無論是哪一種活動方式開展的延伸活動,教師必須對活動設計的目的有明確的把握,并挖掘最有效的素材,爭取能夠有最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雷少芬.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三段法實踐與探索.東方青年·教師,2013(6).
[2] 王麗娜.“三段式”預習案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1(13).
[3] 王燕飛.三段式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9).